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无锡进口车厘子表面检出阳性,专家:或为冬季低温造成

2021-01-23 19: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日,无锡一份进口车厘子内表面核酸检测呈阳性,部分流往市内三区。1月23日,一位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事可能与冬季的低气温有关,跟原来进口冷链食品中发现病毒的原理相同。

此前报道请戳↓↓↓

一地进口车厘子,阳性!“无锡梁溪发布”微信公号1月22日发布情况通报,1月21日,无锡梁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进口食品开展常态化监测中,发现一份进口车厘子(生产日期:2020.12.18)内表面核酸检测阳性。区防疫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该通报称,经查,该批次食品部分流往市内梁溪区、惠山区和滨湖区。区指挥部及时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剩余食品封存、环境全面消杀等措施,梁溪区、惠山区和滨湖区共采集环境、物品、人员标本19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前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专家分析,此事可能与冬季的低气温有关,冬季,车厘子的包装运输环节所处的温度都比较低,跟原来进口冷链食品中发现病毒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低温,低温有利于病毒保持活性。

此前,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过“冷链带毒”:冷冻产品在包装后,通过长途运输,再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温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类似于冷冻保藏菌种,冷链产品在解冻到室温后,病毒就能恢复活性。”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公开表示,进入冬季以后,冬季低温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效果。

冬季气温低,病毒在集装箱、货柜表面存活时间就会延长,接触这些冷冻环境下的物品,感染风险就会增加。因此国内进口“非冷链”货品也要按“冷链”标准管理,同时也要坚持货品采样检测,人员定期筛查。

来源 | 澎拜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封面图 | 视觉中国

原标题:《【关注】无锡进口车厘子表面检出阳性,专家:或为冬季低温造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