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伊尹佐商(七)

2021-01-23 2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07

伊尹佐商

伊尹,伊姓,名挚,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有侁氏(即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一个有侁氏的女子出去采摘桑叶时,在一棵中空的桑树里捡到了一个婴儿,于是就把他献给了自己的君主。君主命令厨师哺育这个婴儿,并让他去了解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厨师向君主报告说:“婴儿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怀了孕,梦见天神告诉她说:‘臼里如果出了水就向东跑,不要回头看。’第二天,她看到臼里出了水,就把情况告诉了她的邻居,向东跑了十里,回头一看,她的村子已是一片汪洋。于是她的身体变成了一棵中空的桑树。因此给这个婴儿起名叫伊尹。”)

伊尹的养父母都是奴隶。伊尹长大后,刻苦好学,成饱学之士,后来做了有莘国国君女儿的教师。有莘国国君看他是治世之才,为了天下得到治理,把他推荐给了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希望能得到重用。

史载,夏桀生活糜烂,迷于酒色,不理朝政,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他的宠妃妺喜修建豪华的宫殿、高耸的瑶台,用当时造价昂贵的青铜做宫廷的立柱,并用象牙镶嵌所有的走廊,用白玉让能工巧匠为她雕制床榻。妺喜喜欢听撕裂丝绸的声音,他便下令征收民间女子用心血和汗水织成的丝绸,一匹匹地撕给她听。夏桀不仅强行挑选天下美女供他寻欢作乐,还让女子躺下当他的坐垫。为了讨得妺喜的欢心,他竟然把老虎放入闹市,看百姓是如何东躲西藏而取乐。他还下令堆肉成山,注酒成池,和妺喜在酒池中划船游戏,同时大鼓一擂,强迫三千人像牛饮水一样,趴在酒池边上,伸长脖子向下饮酒。待众人饮醉后,他迫使众人杂交,他和妺喜乐得前仰后合……这样荒淫残暴的行径,引起民怨沸腾。

伊尹为此痛心,为救苍生于水火,他劝谏夏桀改邪归正,行尧舜之道,安邦惠民,使夏王朝复兴起来。可是夏桀刚愎自用,闭塞视听,根本听不进良言劝谏,一意孤行,滥用炮烙酷刑,灭绝人性地残害忠良。伊尹对夏桀心灰意冷。夏桀要用他为相,他毅然拒绝。

伊尹回归故里,因看不到天下大治的希望,便躲进山里,开始了他在山林里的隐耕生活。

商汤是夏朝的方国商国的国君。他十分重视人才,用人不论其身份贵贱,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夏桀昏庸残暴,民不堪受,夏桀的统治让他十分不满,希望能找到一位贤能之人辅佐自己,拯救天下。据《夏商野史》记载:商汤听说伊尹是治世之才,就和一个叫巫轶的臣子去请。到那里之后,他先让巫轶前去联系。巫轶见了伊尹,“拿出商侯之币,拜而致辞曰:‘盖闻夫子之道,上达乎百王,下溢于当世。寡君虽不肖,愿受教命。先君之世,慕夫子之贤。为王事不已于驱驰,故待于今,敢请命驾。’伊尹亦拜辞曰:‘吾闻有道之士,已不自有,人安得而有之,是以能实有也?今我耕莘野,而君以我为有道,我非有道人也,吾不爱玉帛马匹金银,爱在田野耕种,闲时品味尧舜之道,神农医药之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足以乐也!……”坚辞不去。可见其廉洁与谦虚。“巫轶回过神来,又请之三次,尹终辞之亦三次,脱身隐蔽在弯曲山脚处不见汤王。”商汤知道不能勉强,怀着遗憾之心返回亳都。

汤王没请到伊尹,茶饭不香,夜不安寝,决定诚心诚意再次前去聘请。于是他选吉日良辰,又一次带上一队人马、礼品,直奔伊尹耕莘乐道处。伊尹正在耕田,商汤使者带着礼品找到他,上前施礼,说明来意。伊尹对使者说:“你转告汤王吧,我什么都不爱,就爱在此耕作,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益,五肉为补……”话没说完,听到有人马喧哗而来之声,便弃牛而走,隐身树林躲避了起来。待汤王走到时,已不见了伊尹。

据《伊氏家谱》记载,于夏后癸己卯年春天,商汤又让人驾车诚聘伊尹。《墨子·贵义喻》载:“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说完,就把彭氏的儿子赶下车,自己驾车前去。

商汤亲自驾车,来到伊尹家乡的时候,伊尹仍不愿出山,便躲到一个土丘上。商汤不带随从,一人到了土丘上,终于见到了伊尹,躬身施礼,恳切地向伊尹倾吐了渴慕之情及请其出山的缘由,详细叙说夏桀暴虐成性、民不聊生、夏王朝岌岌可危似大厦将倾的情形,恳请伊尹帮助他平定天下,兴华夏于盛世,救黎民于涂炭,复炎黄及尧舜之道。他态度谦恭,话语至诚感人。伊尹被汤王的真诚所感动,说:“人来,我易却之;礼来,我亦易却之。只是贤君这一番盛情,令人难却。”他还为商汤济苍生、安黎民的志向所折服,于是表示愿意辅佐商汤行尧舜之道,兴社稷,安黎民,为天下谋福。但有莘氏却不同意,商汤又聘有莘氏的女儿为妃,伊尹便以陪嫁师的身份到了商汤的商国。

如此,伊尹才顺天应人,随汤王赴商,开始鼎力辅佐汤王创建大商伟业。

伊尹感于商汤真诚,同时也怀有天下苍生之志,便一心一意辅佐商汤,向商汤献了很多妙计良谋,为帮助商汤成就大业呕心沥血,终于助商汤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冒险放太甲

太甲,子姓,名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商初连丧三王,政治出现危机。中壬临终之时对伊尹说,如果他的子孙不肖,便让伊尹做商朝的国王,以保商朝的兴旺。伊尹廉洁,并无居王位之心。他把振兴商朝的希望寄托在商汤的后代上,商朝连丧三王,他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伊尹历经外丙、中壬,又做了太甲的师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伊训》《肆命》《徂后》。这三篇文章讲的是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何继承商汤的法度等问题。伊尹教导太甲,身为帝王,一定要清正廉洁,勤于朝政,处处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他自己首先作出榜样,让太甲学习。

太甲临政的前三年,听从伊尹的教导,而三年之后就变了,开始贪图享受,昏乱暴虐,收受贿赂,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

据《尚书·太甲上》记载,这时候,太甲连伊尹的话也不听了。伊尹以商汤的圣德教育太甲说:“汤王顾念天的明命,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上天看到他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安抚天下。我亲身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业。我亲身见到西方夏桀的腐败,坚信夏桀定会灭亡,就忠诚地辅佐先王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而夏桀昏庸腐败,不能取得成就,他的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所以夏灭亡了。嗣王要以夏桀为戒,提高警惕呀!嗣王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廉洁修身,一心为国为民,不为己利,精心治国。这才是君道啊!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但太甲对伊尹的话充耳不闻。

伊尹循循善诱,又耐心地教导他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心里总是想着怎样把国家治理好,天将明未明的时刻他就睡不着了,坐起来思考国事。又遍求贤才,开导后人。嗣王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而自取灭亡,要慎重地思考和继承先王的美德,为国家长久着想,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如此,千秋万世您都会得到美好的声誉。”太甲仍不听伊尹的话,依然一意孤行。

伊尹意识到了极大的危险,便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听教导的人。要在桐营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莫让他终身迷误。”作为商朝之臣,伊尹竟敢将君王放逐,这样做是担有极大风险的。放逐君王而自己主政,其他人和诸侯是否会说自己篡朝?万一因此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怎么办?后世会对自己怎样评价?……但伊尹身正不怕影子歪,把自己的荣辱得失置于脑后,考虑的是如果不采取严厉的措施,太甲就不会悔过自新。如果太甲不能悔过自新,商汤辛辛苦苦创立的商朝就要毁在太甲手里。作为商朝的开国元勋,亲眼看着商朝重蹈夏朝的覆辙,怎么对得起对自己信任有加的先王?于是,他不顾个人得失,毅然作出了放逐太甲的决定。伊尹命人在桐宫建了一座宫室,供太甲居住、反省,自己代太甲主持国政。

商汤的墓地并没有豪华的建筑,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室,供人们一年一度的祭祀使用。墓地有一个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商汤的墓地,就语重心长地向太甲述说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来教育他:“先王订的法律都是治国的法定,是不可违犯的;先王一生清正廉洁,有许多高贵的品德,嗣王应该继承;宰相伊尹是先王的忠臣,与先王一道创下了基业,他的话是必须要听的。”老人每天都对太甲讲述这些,劝慰太甲听从伊尹的教导,做个圣明的君主。同时他对太甲说:“宰相担着莫大的风险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商朝。”

当时太甲还是个孩子。在老人的教育下,他面对祖父商汤的坟墓,缅怀商汤伟大的功绩,对照自己的作为,不禁羞愧,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祖父的在天之灵,也对不起伊尹苦口婆心的教导。他悔恨自己,决心以祖父为榜样,按照伊尹的教导廉洁修身,彻底改正错误。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史书记载他“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悔过,改恶反善。

伊尹便亲自带领群臣,到桐宫把太甲迎回亳都,恢复太甲的王位,自己退而为臣。太甲向伊尹拜跪叩头,痛悔自己的错误,说:“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这便是成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的来历)。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知责备自己,现在我彻底明白了。以后,还望依靠您老人家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从此以后,太甲深深牢记过去的教训,廉洁修身,有人对他贿赂,他不但不收,还要严惩。他把心思都用在国家治理上,再也不贪图享受。史书记载他“勤政修德”,帝王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于是,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以前,在他恣意妄为、群众怨声载道时,许多诸侯都不来朝了。《史记》记载,这时情况又大为变化,“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

之后,太甲成了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太)宗”。

下期 | 姜太公钓鱼

总策划:侯公涛、张卫东

统筹:胡淼、刘法启

校对:李坤、许铭君

编辑部主任:王千一

供稿:虞城县纪委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

关注网信商丘 了解权威发布

原标题:《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伊尹佐商(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