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心浇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绿春盛开!

2021-01-23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绿春县,长久以来都以浓郁醇厚的少数民族习俗和文化,散发着独特迷人的魅力。国土面积30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70%的秀美大地上,世居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个民族;全县24.66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8%。

“在绿春,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绿春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领,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大工程”和“两项机制”,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处处彰显着绿春独特而绚烂的自然生态美、人文和谐美、建设发展美、未来希望美。

齐抓共管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层层落实

绿春县委、县政府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县创建办综合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将创建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先后制定出台了《绿春县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意见、规划和方案,进一步夯实了全县民族团结工作基础。

绿春县维护民族团结万人宣誓活动现场

绿春县实职科级以上干部有500余人,其中近90%都是少数民族。该县不仅坚持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作用,还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调整充实了全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团结进步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同时,加强民族宗教事务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在县一级开设了哈尼文化研究所和哈尼文培训学校,在乡镇一级配齐了民族宗教工作助理员,齐抓共管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民族团结活动月”启动仪式

各界各族代表签订了《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

安居乐业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绿春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兴边富民“十百千万创建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边疆农村六件惠民实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平河至半坡边境贸易走廊等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踏实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果马中心村农贸市场

云淡风轻,冬日暖阳洒遍了绿春县半坡乡二甫新村的每个角落。漫步在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上,一盏盏路灯笔直矗立在村道两旁,一幢幢白顶黄墙的农家小院整齐划一,家家户户的小院里,成排成行的蔬菜瓜果硕果累累,踏实勤劳的拉祜族和哈尼族村民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屋前编织鼓凳,见人来了,便热情相邀进屋饮茶……让人很难想象,2014年的二甫村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386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2.79%的深度贫困村。

二甫村新貌

“过去,我们拉祜族人刀耕火种,饥一顿、饱一顿,如今家家脱贫,楼房成排,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二甫村委会倮沙村村民王平山感叹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以来的巨大变化。搬迁后的二甫新村居住着哈尼族和拉祜族群众。两个兄弟民族间互相嫁娶,相亲相爱,割胶,种植胡椒、砂仁,养蜂,饲养鸡、猪,蓬勃发展的各类产业成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真实写照,如今二甫村人均年收入已破万元。

二甫新村

二甫村的致富故事只是绿春县边境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绿春县秉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扣“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突出黄连山自然保护区、边境沿线片区和民族直过区,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探索出了党建脱贫“双推进”等脱贫新路子。

二甫新村民房

如今,绿春县建成5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城乡人居环境软硬件极大提升,132万亩茶叶、胡椒、橡胶、八角等绿色产业提质增效,106个新型经营主体有力带动,48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落地投产,劳动力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等让不少少数民族同胞成为“双薪农民”……安居乐业,俨然成为绿春县各民族群众的“幸福关键词”之一。

示范引领

凝心聚力实现美丽蝶变

大水沟乡大果马村委会大果马中心村世居哈尼族、彝族、拉祜族、汉族4个民族,在实施危房改造时,该村采取十户联建的方式,开展互助式建房。今天你来我家搬砖头,明天我去你家拌砂灰。一时间,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和衷共济的团结之风吹遍大果马中心村,频繁的往来互助彻底消除了先前的陌生感,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生动诠释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大果马中心村农贸市场开市庆典

与大果马中心村相隔不远的大水沟乡八户村委会团山村,同样也是绿春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生动缩影。

大果马中心村文艺演出

早在2009年,团山村就因全村33户人家守望相助、乡风文明和谐而被评为州级文明村。2014年,团山村被列为大水沟乡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房屋、道路、公共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结束了团山村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村子漂亮了,更要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当地党委、政府带领团山村群众积极组织开展了“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勤收家、爱卫生、红白事简办写入了村规民约并上墙。人人干净讲卫生、家家争创文明户,文明之风拂遍了这个哈尼族村落。村民李国成说:“现在哪家不遵守村规民约,就会被大家看不起。”2018年,团山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其间,每3年一次的州级文明村评选活动中,团山村每次都光荣登榜。

团山村新貌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引领的带动作用是明显的,邻里和谐、乡风文明、友爱互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绿春县的每一个角落。

团山村新貌

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绿春县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医院、进家庭活动,并立足创建主阵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七比七争”活动,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绿春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示范单位。

向群众宣传民族知识

绿春县第二中学共有学生167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1665人。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精神的认同和传承,该校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学习”“多民族文化共通”主题班会、“同尼尼”“莫嗟嗟”“跳鼓舞”“哈尼服饰刺绣”省级非遗项目培训、以哈尼族《乐作舞》为基础编排的民族课间操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深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精神内涵的理解。

绿春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主题鲜明、有条不紊、各具特色、成效明显。在机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处处落实,干部职工民族宗教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企业,通过参与产业扶贫,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上岗就业,加强民族文化产品挖掘和开发,培育民族特色产业品牌;在社区,民族团结工作与脱贫攻坚、城乡环境卫生提升、文明新风树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紧密衔接,社区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连心桥”“稳压器”;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宣讲、民族团结经典文学作品诵读、民族团结“手拉手”互助等系列活动;在军(警)营,驻军驻警踊跃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军民联训联演和常态化维稳机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维护边境和谐;在医院,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医疗关爱力度,民族中医药资源开发持续加强;在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评选活动持续开展,持续宣传示范家庭的生动感人故事……全县上下呈现出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宣讲

2020年,绿春县荣获民族团结进步省级示范单位41个、省级模范集体1个,州级示范单位28个、州级模范集体2个、州级模范个人5个、州级示范家庭100户,形成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格局。

民族团结共进、亲如一家

这样水乳交融、手足情深的民族团结之情,既体现在绿春县大街小巷的宣传画、随处可见的民族传统建筑和服饰、欢乐祥和的哈尼长街宴和各类民族传统节日中,也体现在各民族携手一心,共建家园、共同脱贫、共奔小康的坚定步伐中。民族团结共进、亲如一家的光芒,将愈发闪耀在绿春这块充满民族特色与风情的土地上。

记者:寸琦

图片由绿春县委宣传部、绿春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原标题:《同心浇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绿春盛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