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基层采访行丨品读修文脱贫路上“五篇文章”

2021-01-25 13: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十三五”期间,修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谱写了一副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拉近与贵阳主城区的时空距离,白金路、同城大道先后开通,金龙大道正加紧建设,修文连接贵阳主城区的快速通道不断增加。

——破天堑、战绝壁,彻底改变了6700多名村民吃“望天水”的困境。

——良知教育开花结果,阳明文化深入人心,涌现出“马背将军”等一批立志拔穷根的模范人物。

——产业持续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三大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发展。

——农文旅融合加速发展,一个个美丽乡村展现在世人面前,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近、水、文、产、旅”,这是修文精准施策做的“五篇文章”,也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修文战法”。这“五篇文章”,让修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26%下降至0,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山清水秀的大木村。 修文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拉近城乡时空距离

去年,谷堡镇天生桥村村民王德民没有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干了十多年的水泥工,王德民第一次在县城工作,一年没有闲。

回顾这5年,修文县按下了融入贵阳一体化发展和“贵阳北部新城”建设发展的“快进键”,先后建成白龙路、同城大道两条城市干道。贵遵、息黔、贵金古(在建)、乌长(在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了“五纵五横”路网新格局。正在建设的金龙大道,将直通贵阳主城区。一条条通衢大道,不断拉近与贵阳主城区的时空距离。

随着路网的增加,修文各乡镇、各村之间的连接更加便利、紧密。

2017年以来,修文抢抓全省“组组通”建设机遇,全面建成“组组通”公路543条1177.475公里,实现了全县30户以上村民“组组通”硬化路的目标,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大量农特产品“出山难”问题。

王德民家所在的天生桥村,通往乡、镇、县城的路,全都是水泥路。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六桶镇凉井村在山顶,六广河从山脚流过。守着大河却得不到水喝,这是千百年来凉井村真实的写照。

走进凉井村,村民家门前还有大石凿成的水缸、木质的水桶以及磨得发亮的扁担。凉井片区石漠化严重,常年干旱少雨。凉井村老人回忆说,很早以前,村民要走几公里去挑水,遇到下雨天,家家户户要用上所有的锅碗瓢盆接“望天水”。后来,村里通了公路,水就从外运回来。“现在可好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里。”老人说。

去年3月,凉井片区得到市县两级资金支持,启动了供水提升工程,将清澈的六广河水引到悬崖上进行净化处理,解决了凉井片区6700余人的饮水问题。

“十三五”期间,修文县实施小康水、分散式供水等工程,解决了县内21.3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凉井片区将重心转移到产业发展上,以“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养殖蛋鸡6000只,28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以上;在修文“桃源八寨”,乡村旅游因水而兴,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民宿,越干越有劲头……

在修文县城,阳明河、穿山堰河、瓦罐窑河汇成修文河。为了让“母亲河”变得更清、更美,修文县加强源头治理,围绕三条河流建公园,不断做实“水文章”,提升城市颜值与人居环境。

打造阳明文化名片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王阳明经典名句,激励着修文学子立志成才。

走进修文县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校园内随处可见王阳明的名言警句。“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夫学,莫先于立志”……

厚植人文基础,修文县教育收获满满。“我们想通过良知教育,让修文的娃娃从小立志,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基。”修文中学校长谢富贵说,重视良知教育,让修文学子有了独特的个人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更有学生将自己的未来与家国联系在一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瑰宝,阳明文化无疑是修文最耀眼的名片。2015年以来,修文县持续推进阳明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倾力打造“王学圣地”这张宝贵的文化名片。高标准推进中国阳明文化园建设;阳明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九进工程”全面实施,使得“知行合一”融入到修文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铸就修文高质量发展之魂。

发展产业脱贫攻坚

走进扎佐猕猴桃科技园大厅,大屏幕上呈现出猕猴桃种植园内的实时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控管理果园,果园内的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巡查,也能拉近焦距近距离查看。“什么时候施的肥,什么时候剪的枝,都能通过智能系统进行查询。”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科学管理,产出了品质均衡的猕猴桃。

在扎佐工业园区内有健康医药、基础能源、装备制造等340多家企业。“十三五”以来,修文坚持“工业强县”主基调,大力实施园区引领、科技创新,全力推动修文三大工业园区发展。2019年,修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工业增加值47.4亿元,修文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位列57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第8位。

与此同时,修文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全县各种果树种植规模达32.24万亩。其中,猕猴桃达16.7万亩,单县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直接带动农户6837户。

谷堡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万亩,电商、物流业也随之发展了起来。天生桥村村支书王松说,这几年,很多村民都尝到了电商销售的甜头。

为防止返贫风险,修文县采取了“部门牵头、乡镇配合”的措施,实施“修文战法”,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自去年6月以来,六屯镇大木村村民李政在村里经营的精品客栈,就没有空闲的房间。“湖南人最多,还有上海、重庆、四川人。”李政说,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老顾客的订房电话,客栈满了,他就把客人推荐给其他家客栈。

外地人的到来,让大木村经营客栈的村民有了可观的收入,小山村里还开起了十多家饭馆,家家户户买了轿车、面包车,为游客提供接送服务。

一步成景,十步成画。以大木村为例,地处“桃园八寨”,紧邻的几个村都是乡村旅游的热门地点,还有4A级景区桃源河旅游景区。半小时旅游圈内,还有扎佐境内的4A级景区贵州野生动物园、高尔夫度假中心,修文县城内的4A级景区中国阳明文化园。如果还想走远一点,1小时就能到达六广河温泉。

修文县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发展。2019年,修文县接待游客2103.2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181.73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2.87倍和3.4倍。目前,全县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景区增至7个,4A级景区4个,发展乡村旅游村寨35个,乡村客栈300余家,床位数15000余张。六屯镇大木村还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重点乡村旅游村寨,谷堡镇折溪村成功入选贵阳市重点乡村旅游村寨。

旅游业突飞猛进,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哪里有‘候鸟式’旅客,我们就去那里接他们到村里免费体验避暑游。”大木村村支书李福贵说,这几年,来村里避暑的游客不断增多,即使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大木村依然保持了夏季每天500名游客长居的状态。

记者:舒 波 杨继军 李 强

原标题:《脱贫攻坚基层采访行丨品读修文脱贫路上“五篇文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