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油改加氢?氢加太满车会变轻吗?

2021-01-26 1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

在碳减排、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氢能在国内外越来越热

我国在2019年首次

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发布的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指出了新时代氢能源发展方向

对于氢能源这样一个新能源

许多人对它还很陌生

小石头发现

许多网友提出了一些脑洞大开的疑问

今天,小石头再和大家好好说说

“氢”的那些事!

首先请问,你知道:

什么是“氢能源”?

加氢为什么能让车跑起来?

“氢能源”安全吗?

请点击你的选项

A:【不知道】B:【知道】

2020年末

广东石油再建成3座一级油氢合建站

目前,建成的4座油氢合建站

能源供应半径覆盖珠三角主要地市

同时,还引进了

车牌无感支付、刷脸支付

等新型智能设备

通过“加氢卡”卡机联动

实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国石化加氢站

一卡加氢

氢燃料公交车加注一次

只需4分钟可续航300公里

具有加注效率高、续航里程长

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

2021年1月初

中国石化在广西自治区

建成首座加油加氢站——

广西石油柳州博园加油加氢站

这也是广西自治区首座

集加油、加氢、购物等功能为一体

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广西石油柳州博园加油加氢站▲

中国石化作为国内最大产氢企业,提出了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将新能源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业务进行谋划和发展,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加快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

能源转型任重道远,面对氢能产业的机遇和挑战,能源企业又该如何积极应对?

浙江嘉兴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

1月19日,《中国石化报》围绕“氢能前景广阔,能源企业加快布局”专题,邀请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大连院专家、记者对能源转型、氢能发展、降本创新发表独到看法。

氢能:能源巨头发展转型的现实选择

最近两年

从国内到国外

入局氢能源产业

成为能源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保供项目建成中交;

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投产;

中国石油与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包含加氢加油合建站等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海油与林德开展氢能源合作;

英国石化巨头英力士与韩国现代汽车、BP与丹麦风电企业沃旭能源达成氢能合作协议;

壳牌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化氢能项目落户河北张家口

……

中国氢能联盟2020年7月发布的《氢能平价之路》预计,到2030年,氢能源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明显提升,使其可以与其他低碳替代品竞争。在世界多个国家推进碳减排、碳中和背景下,这或许是能源企业实现洁净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 氢能热实际以能源企业为主

国内亟须能源央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素有“能源贵族”之称的氢能源,不仅“贵”在低碳,更“贵”在身价。目前,氢能源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从零开始”的投资、应用成本较高。能源化工企业本身就是氢气生产和使用大户,经验丰富,入局氢能源的前景广阔。

同时,在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的背景下,燃料生产商和汽车制造商需要建立新的供应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认为,当前的氢能源热,正是以能源企业为主,特别是化石能源企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国内为例,化石能源制氢是最经济的方法,彭苏萍预计2025年前,制氢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最近20年,化石能源制氢是国内主要考虑的目标方向,个别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其他制氢方式。化石能源企业的加入,会让氢能源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来得成熟。

然而,氢能源发展涉及领域广,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广东石油氢能办公室负责人黎健强表示,只有在制氢技术与材料、装备制造上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积累,工业制氢、加氢站建设投资、氢燃料电池车制造的成本下降,才能吸引更多人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让整个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高压储氢的成本高,目前每千克约6000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呼吁,储氢成本下降比燃料电池成本下降慢,希望能源企业能积极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亟须能源央企战略支撑国内氢燃料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制氢、储氢等。

燃料电池是技术密集型工程,如果没有央企介入,进展会慢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顾大钊也表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储氢、运氢领域具有优势,应在加氢站、氢气管道、燃料电池技术、催化剂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

■ 能源企业产氢和用氢底蕴丰厚

仍需与核心技术企业共同开展氢能项目

中国氢能联盟《氢能平价之路》指出,目前90%以上的氢气被用作工业原料,其中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

在氢能源生产和应用方面,能源企业底蕴丰厚,经验丰富。以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中国石化为例,年产氢气300万吨,拥有相当数量的制氢装置,原料涉及天然气、炼厂干气等;也是用氢大户,生产的氢气用作炼厂加氢装置的配氢、聚烯烃装置的辅助原料等。天津石化高级专家张金旺表示,中国石化目前已掌握水蒸气转化制氢全套技术,包括专有技术、工程设计、建设、控制和联锁、开工,并拥有丰富的运行经验。

氢能源产业与化石能源产业有一定相似性,如此底蕴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入局氢能源正当时。英力士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氢能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化石燃料公司未来业务的核心,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能源企业入局有优势,也有劣势。在燕山石化副总经理孔健看来,虽然能源化工公司在氢能源产业领域具有很强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但劣势也较为明显,缺少氢能产业的核心——能量转换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积累,可以通过寻求与核心技术企业共同合作的方式开展氢能项目。

目前,氢能源产业主要应用方向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而燃料电池主要瓶颈是成本。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柴茂荣表示,燃料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加氢站数量不足。燃料电池公司很多,但小而散,核心器件与基础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国内虽然少数单位在开发基础材料,但性能和指标仍有提升空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能源央企应加大研发力度。

■ 氢能源应用绝不只是燃料电池

氢储能可解决油气对外依存度高问题

目前,氢能动力更适宜用于货车等商用车的观点,已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占比约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将达12万亿元,全国的加氢站在1万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领域将实现氢能的普及应用,预计减排二氧化碳7亿吨。

但氢能源应用前景绝不仅限于此,氢储能也很有潜力。孔健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只是氢能产业中的一个方向,氢储能也潜力巨大,风电+氢能、光伏+氢能项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氢储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方向。

当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很高,按照8.2亿吨标准煤的进口依存度计算,如果全部用风能和太阳能增量填补,预计到2035年可以完全替代进口油气。然而,风能、太阳能均不稳定,需要储能。柴茂荣指出,如果用氢气储能,大概需要5000万吨氢气,我国目前年产氢2000万吨以上,储能所需氢气只是现有规模的2.5倍,无论是制还是储,前景都非常广阔。

降本+创新,让氢能走进千家万户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展氢能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然而,氢能源前期发展不管是靠规模还是靠产能,最终仍是在成本控制和自主创新上取胜。氢能源成本降到商业化水平,才能真正助力氢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氢产业链成本包括制氢、储运氢及加氢站建设,降低制氢成本同时减少碳排放路径为:短期采用配备碳捕集的化石燃料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中长期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化石燃料制氢是当前成本最低也是最主要的制氢方式,但其碳排放偏高。为化石燃料制氢配备碳捕集和封存系统,实现低碳制氢(蓝氢),可作为向无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制氢(绿氢)过渡的方式。将部分炼化副产氢气,如重整氢、乙烯氢、氯碱副产氢等,进行提纯后作为燃料电池用氢,将会提高氢气产品附加值,同时不额外增加碳排放。

1月8日,中国石化与4家新能源企业召开发展对话会时,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中国石化正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真正实现碳减排,打造绿色洁净、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国石化年产氢气超300万吨,并具有布局建设加氢站网络的天然规模优势和产销运营经验,现已建成多个油氢合建示范站,可形成全氢能产业链,建成“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未来可期。

中国石化具有氢气提纯技术基础。以大连院为例,以重整装置副产氢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高选择性定向除杂专用吸附剂,配套高效提纯工艺(S-PSA)和精准时序控制策略,可形成整套氢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生产技术。2020年9月,大连院牵头承担的“十条龙”项目阶段性成果——氢气提纯示范装置在高桥石化一次开车成功,产品氢气纯度达99.999%;与广州工程公司合作完成副产氢提纯和加氢母站工艺包编制,将于近期在广州建设供氢中心。

大连院目前正加速推进氢气制取(化学环制氢、生物质制氢)、提纯(S-PSA)、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品质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形成全品类氢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解决全产业链流程较长、上中下游发展不均衡、部分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氢源成本高等难题。

降低运氢成本的路径为:短期提升储氢效率,中长期看好管道运输。目前,全球输氢管道总长不超过5000千米。中国目前仅有100千米输氢管道,最长的两条是中国石化巴陵石化—长岭炼化42千米输氢管线、河南济源—洛阳吉利24千米输氢管线。

加氢站的成本可降空间有限,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加氢站的设备如压缩机、加氢机、储氢罐的费用,有一定下降空间。

往期大连院“氢能”系列报道

2020年,《中国石化报》、《中国石化手机报》、《中国化工报》、大连新闻(DLTV)、东方卫视等多家媒体连续报道大连院氢能产业链布局和技术进展,受到多家企业强烈关注,国企民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来电来函探讨合作事宜。

系列报道拓宽了受众面、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美誉度、凸显了竞争力,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工作的良好作用。

“氢”装上阵助力节能创效▲

“疫情期间,生产结构、装置负荷均有改变,大连院按照低氢成本策略,为我们提供氢气系统优化操作指导。平台投用以来,已为我们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帮了我们大忙。”近日,金陵石化生产技术处卫建军向记者介绍。

该平台是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H2-STAR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这项技术包括氢气系统优化管理、氢气与燃料气及轻烃回收系统协同优化管理、氢气系统在线运行与系统管理平台三个方面,通过构建涵盖资源合理匹配、全过程控制、集成优化与专业化管理方法的低氢成本管理策略,加强企业氢气系统调度、安全与成本管理,提升了氢气利用与管理水平,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该技术被集团公司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于10余家企业,每年为企业创效2.5亿元。

大连院从氢气能源资源全流程管理出发,综合考虑产用输效益最大化,开展全厂供需资源匹配、氢网络分析、设计与优化工作,提出了全厂氢气、燃料气、轻烃回收协同优化与集成管理策略,实现了全局最大成本效益。金陵石化采用该策略,每年节省氢气2520万标准立方米,折合制氢装置少产氢气2265吨,用氢成本降低2945万元。湖北化肥通过优化部分操作,实现年增效2000余万元。

他们通过系统建模仿真识别系统瓶颈,精准制定节能措施,成功开发集成加工流程、物料平衡、能流平衡、成本管理、优化指导在内的氢气系统运行与集成管理平台,实现氢气系统的在线监测、运行优化与调度计划指导,提高了氢气资源的安全、高效与系统管理水平。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大连院H2-STAR技术专家团队先后服务于天津石化、齐鲁石化、燕山石化、广州石化等10余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得到好评。

在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大连院节能领域技术团队从氢资源出发,逐步探索全流程氢元素与总流程集成优化。同时,他们将软件与硬件有机结合,着力开发车用燃料电池级高纯氢制取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并获批集团公司“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力争在产业链与供应链实现全流程突破。

氢能,能源进化的新路径▲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事关国计民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能源,但由于其不可再生等特点,制约了多元能源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当全球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难题时,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近年来,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能源进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1

氢能的“前世今生”

氢能中的氢是氢气的简称,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是第一个收集氢气并进行研究的科学家。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过去称作易燃空气的这种气体命名为Hydrogen(氢)。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通过氢与氧的化学反应,可将氢能释放出来,生成热能、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被人类利用。

长征五号▲

人类用氢可追溯至1807年,瑞士人李瓦茨制成了单缸氢气内燃机,但受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该内燃机被蒸汽机、柴油机和汽油机“淹没”。20世纪60年代至今,因其高质量能量密度等特点,液氢始终是大推力航天火箭发动机的最佳燃料。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以液氢作为重要燃料,搭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开启了漫漫征途。20世纪80年代起,燃料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为氢能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逐渐被应用到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

氢能无论被以什么方式使用,最终产物均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因此被看作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形式之一,或将成为“终极能源”。

2

发展氢能的必备要素

世界各国对氢能愈发重视,氢能的利用也逐步完善,推动着氢能技术不断前行。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更新突破和产业构建的逐步完善,已基本形成制氢、储运氢、氢能应用等三大关键技术。

制氢技术主要分为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与新能源制氢两类。化石能源制氢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煤制氢、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甲醇裂解制氢等。提高化石燃料的制氢效率,减少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必须关注的重点。新能源制氢包括电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是化石原料制氢的重要补充。未来的氢气生产将呈现化石原料路线和可再生原料路线优势互补、多元化并存发展的格局。

氢气存储方式主要有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固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等,运输则可分为气氢输送、液氢输送和固氢输送。我国氢气储运以气态氢为主,一般使用长管拖车运输氢气到加氢站储存。与液氢储运相比,以气态的方式来储存和运输氢气成本较低。

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家庭或工厂固定电源等领域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汽车行业,全球几大汽车厂家纷纷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日本是全球发展燃料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最积极的国家,以经产省为代表的政府及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企业是主要的推动者,在过去30年先后投入上千亿日元,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

3

氢能成为世界“宠儿”

近年来,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受到了很大冲击,氢能等新能源逐渐走到舞台中央,受到世界各国的日益关注和高度重视。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技术及产业每年将为全球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并催生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积极将氢能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纷纷发布政策,推动氢能产业链加速发展。

日本的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4%,因此日本十分重视氢能社会的构建。2003年至今,氢能为日本能源供需结构调整及消费方式转变带来了积极变化。2019年,日本发布《氢能利用进度表》,明确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降至与混合动力汽车持平。日本认为,加氢站将是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氢能产业链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已建成107座加氢站,居全球之首,其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900座加氢站,实现氢能发电商业化。

韩国在2008年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战略路线图》,将汽车产业与氢能发展紧密结合,经过十余年发展,在氢能技术与示范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韩国政府颁布《促进氢经济和氢安全管理法》,旨在为以氢为主要能源的氢经济实施奠定基础,系统、有效地促进氢工业发展,同时,为氢能供应和氢设施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支持,最终实现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美国主要依靠各州政府及专业协会推动氢能发展。加州自2013年起,为建设加氢站、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补贴。截至目前,加州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居全美首位。燃料电池与氢能协会(FCHEA)在2019年11月发布了《美国氢能经济路线图》,预计到2022年底,美国氢气市场总量将达到1200万吨,到2050年可满足美国15%的能源需求。

欧洲作为环境保护的先锋,其能源体系包含诸多可再生能源,在工业领域中,氢能在欧洲传统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欧盟提出,要加速制氢、储运、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实现氢能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规模化发展,并确保清洁氢技术的安全集中部署。氢能源和燃料电池联盟(FCHJU)作为欧洲推动氢能发展的最重要团体,提出到2040年建成15000座加氢站的规划。

4

我国氢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我国氢能发展主要以交通领域应用为引领,带动产业链逐步延伸到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及配套产业环节,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等六大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地根据资源禀赋不同,因地制宜确定氢能发展战略和目标。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走过了基础研究、推广示范等多个阶段。2006年到2014年属于初期阶段,氢能及燃料电池被写入发展规划之中,尚未出台补贴及制订相应的计划。2014年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2014-2020年)》,正式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科技创新战略方向。2015年,提出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千辆级市场规模,并强调对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不退坡。2019年3月,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氢能的能源地位基本得到确认。有专家认为,这将迎来氢能产业发展的春天。

中国石化樟坑加油加氢合建站 摄于2019年7月▲

今年以来,氢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将氢能视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密集出台了多项氢能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并投入巨大的财力扶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座。据统计,目前共有约40个地区出台氢能相关规划,26个地方出台市级或区级氢能规划,未来十年内年经济产值规划超过10万亿元。按省份看,以广东省和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政策数量占地方性政策总数比例将近60%。

5

多能集成的未来能源体系

对于能源的未来,人类提出了诸多设想和方案,寄希望于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发展,先后提出天然气替代、电能替代、氢替代等方案,试图使人类获得取之不竭的能源供应,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

从能源发展历史的纵向和横向看,在目前已知的所有能源中,氢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也是最为清洁的能源。从物质能量密度角度看,每千克氢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据推算,海水中的氢可产生的热量约为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可产生热量的9000倍。

以氢能为代表的新兴能源的商业化发展尚处于导入期,但是氢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各地的政策正在快速执行,氢能项目数量正在迅速增加。那么,未来的氢能社会将是怎样的一幅全新景象?氢能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氢能社会的概念源自2014年日本政府发布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是指将氢能作为燃料广泛应用于社会日常生活和经济产业活动之中。“氢电”“氢车”“氢家”是氢能社会的三大支柱。“氢电”是用氢气代替燃气火力发电,提供大规模的电能;“氢车”是以氢气作为能源,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系统的各种类型车;“氢家”是固定式的氢能利用,同步实现发电和供热功能的热电联供系统。

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体系不仅局限于某一种能源形式,通过氢能可以实现整体能源结构的优化,甚至实现与其他能源行业之间的互动,比如通过氢能可以把热网、电网和油气管网进行统一协调。整体而言,氢能将会在能源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未来社会的运行。在能源需求领域,氢能能够为住宅领域的能源供给、运输,以及炼油、钢铁和化工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在能源供应方面,氢能可以在包括电力到电力、电力到燃气和电力到燃料等的可再生能源集成和能源存储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能源发展遵循碳氢比不断降低、从单一主导到多元集成、从物质变迁到信息融合的规律。作为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的最优平衡点,氢能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便捷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用能效率、促进多种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氢能将成为多能集成的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气纯化技术取得新突破▲

9月9日,采用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的500标准立方米/小时侧线装置在高桥石化一次开车成功,产品氢气纯度99.998%以上,远高于燃料电池车用氢气国家标准,标志着中国石化氢能产业链发展取得又一重要突破。

燃料电池车用氢气要求纯度不低于99.97%,对硫、二氧化碳等14种杂质含量要求十分苛刻。目前,氢气纯化多采用常规PSA(变压吸附)技术,其原料一般为已净化氢气,存在原料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设备投资及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在集团公司科技部的支持下,大连院以低成本的重整装置副产氢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高选择性定向除杂专用吸附剂,配套快速提纯工艺(S-PSA)和精准时序控制策略,形成整套氢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生产技术。该技术具有投资低、占地小、能耗低等特点。经侧线装置验证,产品氢气纯度远高于燃料电池车用氢气国家标准,为生产具有广泛用途的高纯氢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大连院高纯度制氢技术获新突破▲

近日,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顺利完成化学环制氢技术载氧体工业放大试验,这标志着化学环制氢技术研发进入后半程,向大规模应用迈出一大步。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氢气制备技术,制备的氢气纯度远高于传统技术制氢。此前,研发团队已先后攻克载氧体成型等难题,开发出多反应器组合工艺,并建成国内首套化学环制氢冷模系统。

大连院:提高先导型创新能力▲

■“十三五”攻关重点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重点推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落实落地。形成科研设备整体规划、开放共享使用机制,形成团队建设保障机制。瞄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十四五”攻关方向

致力于成为洁净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在清洁炼油、公用技术、新兴能源资源三大技术领域,做好近中远期目标衔接。抢抓国家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有利契机,以我为主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稳步推进孵化培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瞄准“石油+煤炭+新能源”的“原料洁净+过程洁净+产品洁净”整体解决方案,着力巩固提升原油高效高质利用技术和清洁石油产品生产技术,持续推进煤清洁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生物质能工业应用,推动氢能、储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发展,扎实做好绿色低碳技术开发推广,加快形成支持中国石化转型发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大连院积极打造氢能产业链▲

2020年,中国石化高度重视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布局发展,与政府、产业界、学术界深化合作交流、创新合作模式,携手推进氢能及地热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洁净能源供给体系。目前,中国石化每年氢气产量超过30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

公司有着丰富的氢气生产和利用经验,已建成若干油氢合建示范站,具备布局加氢站网络的天然优势和实际运营经验。其中,1月2日,冬奥会氢气保供项目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保供项目建成中交,12月16日,首车电池氢气出厂,打通氢气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7月,中国石化成为首家取得燃料电池车用氢气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9月9日,采用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的装置在高桥石化一次开车成功,产品氢气纯度99.998%以上,远高于燃料电池车用氢气国家标准;9月,北京石油与北汽福田、轻程(上海)物联网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参与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10月10日,中国石化资本联手康明斯等企业合作推动绿氢产业发展;12月15日,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投产,氢气纯度高达99.999%。

中国石化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氢能开发利用。7月24日,邀请10多位院士、专家,围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举办氢能发展战略研讨会。12月11日,张玉卓到清华大学,就氢燃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进行调研,表示要推动产学研深化合作,在新产业发展中共同成长、实现共赢。

资料图▲

中国石化还在地热开发利用、光伏发电等领域发力提速。

8月21日,资本公司投资入股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布局超薄光伏及光电显示特种玻璃产业链。新星公司7月中标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新项目,将为该片区提供120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制冷服务;8月,在湖北采用先进的“江水源热泵+冰蓄冷+水蓄能”供能工艺,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提供清洁的供暖制冷服务;7月至10月,在河南长垣县、兰考县、范县等地陆续获得高温地热能,与新县人民政府签订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协议;10月,在海南开展光伏发电、氢能利用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业务;10月22日,与相关能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开发位于陕西渭南大荔的20兆瓦陆上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

大连院将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全力融入“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以“成为洁净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为奋斗目标,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着力培育新兴能源资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力”“接替力”,加快推进氢能项目建设,为中国石化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 END / ————

原标题:《加油改加氢?氢加太满车会变轻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