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赞浙师!再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2021-01-27 1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无先例可循,学校硬是蹚出一条路”

“课堂之外,

课程意识在教育实践中也打下了钢印”

“一套体系,一个‘实’字,

点中了师范教育的穴位”

……

2021年1月18日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专栏刊发题为

《半亩方塘流水长

——浙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启示录(上)》

的重大报道

大篇幅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

的探索和经验

这是《中国教育报》近来第二次在头版头条位置

介绍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改经验

教改大背景下,浙师大做了哪些努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

《中国教育报》的报道

《半亩方塘流水长——浙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启示录(上)》

选出最适合当教师的“苗子”

来自浙江海宁的张诗源,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她品学俱佳,会拉二胡,还是个街舞高手。2020年,张诗源报考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

“妈妈是老师,我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现在教师的待遇、地位都在提升,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张诗源说。

此话不假。张诗源的同班同学有7人报考师范。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21个师范专业平均录取名次比前年提高了3000名,“当教师”已处在青年学子的择业风口。

浙师大64%的专业投档线、位次号前2万名专业数均居省属高校第一如何从诸多考生中严选出未来的教师?早在2012年,浙江的师范类院校就跳出“高考定终身”的定式思维,开始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选拔,高考占60%、面试占25%、学考占15%。

面试是一大变量,考题的综合性、延展度最强。张诗源拿到的题目是:朗诵一段材料,在黑板上用板书进行概括;续写一个故事;表演一段才艺。三项任务要在20分钟内完成,不准“拖堂”。

考官的观察点是:考生能否应对自如,能否在短时间内充分施展才华,还有个人的语言风格、神态举止,是否具备教师的亲和力等。为了检验实力,有时考场还会临时布置成课堂,让志愿者扮演学生,与考生互动。

2020年浙师大“三位一体”面试

各专业具体测试内容

“高考分数中看不到的能力,映照出了一名教师的潜质。选拔乐教、适教的苗子,决定了今后培养的质量和高度。”一位考官说。

跨过了这道门槛,张诗源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尽管不是班里高考分数最高的,但她当上了团支书,加入了两个社团,还负责学院学生心理部的工作。据浙师大某课题组跟踪调研结果显示,“三位一体”录取学生在专业认同、平均学分绩点、党组织与学生组织参与、获奖、竞赛、荣誉等方面,整体优于“裸考生”。

点准师范生培养的“穴位”

浙江设置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共21所,年均师范毕业生1.5万余人。其中,70%的毕业生选择中小学就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培养“站得稳”讲台的教师,师范教育必须找准穴位精准发力。

“专业紧跟需求走。”2018年,浙师大启动全国首个高中双学科复合型教师培养工程,校方立下了军令状。彼时,浙江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实行“7选3”以后,学生选考科目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科教师出现结构性“短缺”和“富余”。

无先例可循,学校硬是蹚出一条路。编教材、排课程、找师资,地理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复合)呱呱坠地。这次双学科复合不是简单的“1+1”,也不是双学位培养。4年160个学分增加到了175个学分,通识课以地理科学专业为蓝本进行重构,原有的“马哲”“毛概”等通识课程升级为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如“地理学导论”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展开,不再单独作为教学内容。

2020年5月30日的《浙江新闻联播》

以时长2分10秒的新闻集中报道了

浙师大一流学科建设成就

其中重点介绍了

本硕衔接的“双学科”高中教师培养

两年试验下来,专业、教学、师生三者之间的匹配度日趋完善。2020年,浙江获批教育部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确定“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复合专业,考核合格学生可直接申请两个学科的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全国首批试点专业!培养本硕衔接“双学科”教师!80人,最新招生简章来了!来浙师,成为卓越教师!课堂之外,课程意识在教育实践中也打下了钢印。“过去那种随意找个学校上几堂课,盖几个章的做法,行不通了。浙江采用的是课程式全规程管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说。

教育实践涵盖见习、实习、研习3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分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教研工作3项任务。“三习”总时间不少于18周,其中教育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0周。规程管理标准化、具体化,譬如实习生授课数不少于12节,听课不少于20节,参加评议不少于3次,至少主持开展1次主题班会或者教科研活动……学生怎样实习,导师怎样指导,就此有了参照系。

浙师学子走进中学见习

接收实习生的学校也有门槛,原则上是浙江省认定的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三方共建,对场地、师资、实践课程、评价等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介入,加之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教育科学发展考核指标,各地中小学没有视之为负担,反而申报十分踊跃。“十三五”目标是全省建成1000所,现在已认定1300余所。

“我们把实习生当作自己的老师来看待。”金华四中校长童桂恒说。实习生配备有双导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导师的评价和建议全部留痕。这些数据会被上传到浙江智慧教育教师平台,最终计算出实习的学分。

周跃良介绍,浙江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有着“两手硬”。一是,规程管理缺位的师范专业不能被认证。二是,教师发展学校履行职责不力将被摘牌。

一套体系,一个“实”字,点中了师范教育的穴位。由浙江师范大学发起、120多所师范院校参与的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浙江学子已连续六届蝉联第一,实战能力可见一斑。

历届全国师范技能大赛均在浙师大举行

2019年 12月24日

同样是《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落实 落实 再落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专栏刊发题为

《浙江:打通“英才教师”引育之途》的报道

文中大篇幅报道了

浙师大在师范招生“三位一体”、

复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先进试点经验

《浙江:打通“英才教师”引育之途》

“本科毕业时,我们数学系772班全班44个同学约定,走入社会一定要好好教书育人。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们是教师!”2019年,“时代楷模”、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曾回到母校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从他身上,在场的师生解读着“英才教师”的成长密码。

“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教育强省,长期以来,浙江一直把培养“英才教师”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教师交流轮岗、县管校聘等重大改革举措。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把“高水平教育英才引育工程”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改革发力,继续破题。“我们要花更大力气振兴教师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培养和造就更多卓越教师,为全面落实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说。

选材

令胡怡没有想到的是,报考浙江师范大学,她还要过“面试关”。

“记得当时在一个小教室里考试,一张纸上写着朗读、板书、现场说故事、才艺展示等要求,有些问题挺刁钻的。”胡怡回忆道。

胡怡描述的这次报考经历,正是源于浙江高考招生的一项改革——“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即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学校综合测试成绩3种成绩,择优录取考生。当时,胡怡所在的高中有5人报考浙师大,最后3人过关。

浙江卫视报道

浙师大2020年“三位一体”招生现场情况

和浙师大相继启动。不同以往的是,师范招生的“三位一体”,从起初的“蜻蜓点水”正逐渐发展成“全面开花”之势。按照浙江的目标设定,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三位一体”招生规模,2019年要达到85%,2020年达到100%。

“作为学前和小学教师,关爱学生、品行良好、教学规范且具备一定的才艺,是必备的素质。这些素质在高考‘裸考’中很难体现,只能通过‘三位一体’把好招生关。”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庄华洁说。

“三位一体”把好一道关的同时又开启了一扇窗。

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副书记狄伟锋告诉记者,学校综合测试没有笔试环节,考的全是开放题,考生自由发挥。因为题目都由教育领域专家出题,很能反映考生的“教师潜质”。多年对比下来,“三位一体”考生进校后,各方面的表现要优于“裸考”进来的学生。

育材

2018年,浙师大招生计划新增了“地理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复合)”,全国首个高中双学科复合型教师培养工程由此浮出水面。

这一创新对接了浙江高考改革的现实需求。浙江高考实行“7选3”以来,选考地理和政治的学生较多,不少学校原有的师资已明显不足。同时,考虑到每年的选考人数存在波动,单方面增加地理或政治教师可能存在“超配”或“错配”的隐患,因此高中双学科复合型教师成为最合理的一个方案。

浙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是浙江中学地理教师最大的培养基地,新增了“思想政治”后,原有的课程架构推倒重来。学分上,160个学分增加到了175个学分。通识课以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进行重构,原有的“马哲”“毛概”等通识课程升级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加以拓展和深化。同时,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如“地理学导论”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展开,不再单独作为教学内容。

“双学科复合不是简单的‘1+1’,也不是双学位培养。除了精简合并,适当增加学分以外,我们也在思索地理、思政、教育教学这3门学科的有机融合。”浙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建珍说。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有一个传统项目,就是从大一到大三每年一次的野外地理考察。从2018年起,考察加入了“思政味”。

野外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综合实习

在磐安县乌石村,考察团分为旅游规划、民俗经济、节水节电、乌石地理等4个小组,每个学生熟读《之江新语》和“两山”理念,结合乌石村的情况制定考察内容。比如,从“变废为宝”分析乌石村的建筑材料,从“垃圾分类”测绘全村的垃圾桶分布图并提出改进意见,从“两山”理念总结乌石村发展农家乐的经验。几天下来,村干部无不感慨地说:“这些大学生既懂地理知识,又懂时事政治,了不得。”

考察结束后,大学生还给村里的30多名小学生送教一周,以“乡村振兴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将考察的成果与孩子们分享。在这里,一次野外考察将地理、思政、实践教学三者发挥出了闭环效应。

目前,浙师大已招收70名复合型教师培养对象,学校的设想是: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教师角色,甚至可能会成为一条“鲇鱼”。“比方说,这些孩子拥有一般高中地理教师不具备的‘课程思政’理念,会给地理教学带去新气象。”浙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凤全说。

办好一流师范

培育一流教师

造就一流人才

铸就最美的教育风景线

浙师大将始终致力于引领浙江基础教育

培养新时代的卓越教师!

记者 | 《中国教育报》 蒋亦丰 (转载时有删减)

原标题:《大赞浙师!再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