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影诉说援藏情,上海援藏25周年纪录片将于今晚十点在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2021-01-28 1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用光影诉说援藏情

由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拍摄的

上海援藏25周年专题纪录片

《信仰为峰 砥砺攀登》

即将于今晚22:00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重播时间:1月29日3:55、7:00

2月4日12:30

让我们一起阅读

本集导演带来的背后创作故事

《信仰为峰 砥砺攀登

——上海援藏25周年专题纪录片》

编导手记

去日喀则之前,两种相反的想象在我心里交缠。日喀则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缺氧、干燥,生活肯定艰苦,还留有贫困的印记;但那里接受上海等省市的对口支援已经25年了,大量的资金、项目、人员投入,也有了互联网,应该跟外界已经接轨了吧?

在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随着对日喀则的一点点了解,心里的指针也在不断游移:传统还是现代?贫穷还是自足?

日喀则定日县,通往珠峰的108道拐

到了日喀则,首先要接受自然环境的考验。我和四位摄影师都出现了高反,其中两人失眠。扛着摄像机走路、上楼,体力消耗极大,按照在上海的工作强度拍了一天,体力几乎透支。干燥和缺氧严重影响睡眠,记忆力和体力也随之下降,我们都不得不向高原低头。

有了切身的体验,再去看上海援藏干部的工作,理解就更深刻。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的要求。上海对口日喀则的江孜、拉孜、定日、亚东四个县,后来又增加了萨迦县。到2019年时,已经是第九批援藏干部了。

日喀则亚东县,援藏干部和建设方一起考察项目

在日喀则,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干部告诉我,这里的工作强度不比上海低。不仅要参加本地单位的工作,还要调研和推进援藏项目。日喀则一年只有八九个月能施工,项目工期特别紧张,他们必须加班加点。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孟文海书记告诉我,为了调研小康村项目,他一周跑了5000多公里路。五个县的援藏小组成员也几乎走遍了各个乡镇,许多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里。在日喀则工作,必须付出比上海多好几倍的心力和体力。

在定日县前采时,正碰上周末。上海援藏定日小组的李肖辉书记说他们要下乡,无法接待我们。我们就跟着书记,在山区里开了两个小时车。道路两侧有的地区沙化严重,风一大,沙子都吹到了路上。

到了尼辖乡一个村子,李书记告诉我们他来看望一个贫困学生,是援藏干部资助的。这个村在2015年定日地震时损毁严重,我们去的这户人家就是在政府帮助下重建的房子。男孩今年读初一,成绩优秀,但父亲早逝,母亲和外婆身体不好,姐姐出去打工养家。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虽然读书学费全免,但生活开销仍然拮据,如果没有资助,男孩很可能要早早打工。

尼辖乡雪龙村在群山之中,主要收入来自青稞

男孩就读的定日县二中的扎西校长也来了。他向我们转述男孩母亲的感谢,说着就红了眼眶。扎西校长也是出身定日的农村,靠着读书走出山区,还在上海读了大学。他对贫困学生的处境深有体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扎西校长从上海毕业后,放弃了其他机会,回到定日县当老师。他告诉我,定日县不富裕,仍有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但读书的观念相比二十年前有了巨大的改变,每个家庭都认可读书的必要性,学生也很努力。扎西校长和援藏干部一起,为贫困的学生提供帮助,不失学,就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通过教育这个窗口,我看到25年来后藏的变化。

上海第一批援藏干部推动建立的希望小学

第一批援藏干部王胜扬在采访时说,刚刚进藏,他去乡里考察,看到孩子们坐在地上上课,校舍是土坯房,这一情景对他冲击很大,和上海差距实在太大。于是“希望工程”成了第一批援藏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修缮校舍、培训老师、降低辍学率,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是在25年的持续坚持。

尼玛琼老师正在教学生认长度单位

投资教育的回报是深远的。在萨迦,我们拍摄了小学教师尼玛琼。她读高中时接受了上海第四批援藏干部顾云飞的资助,得以完成大学学业,又回到家乡,继续把希望带给这里的孩子。她所在的小学,今年刚铺上崭新的塑胶跑道。十月天气已经有些冷,孩子们带着手套、帽子坐在教室里,脸蛋冻得通红,跟着尼玛琼老师大声朗读。在这里,学习已经成了必要的事。

跟着援藏干部,我去了很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在定日的长所乡,正在修建新的卫生院,这里是著名的风口,冷风让我几乎失去了知觉,建筑材料的存放更是大难题。在萨迦,我跟着援藏医生下乡义诊,就在村口的空地上搭起几张桌子,当地多是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非常少。在亚东的鲑鱼养殖合作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生活和生产物资都很难运输。

萨迦县人民医院医生和援藏医生共同下乡义诊

这些地方当然艰苦落后,尤其是以一个城市人的视角去看。但只要稍加了解,就会为当地人的坚韧乐观,以及巨大的变化所感动。上海的干部们很快接受了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风再大也要每个月去盯项目进度,路再远也要去进行健康宣讲。他们非常务实,从一个贫困家庭,到村集体合作社,不空谈目标,也不追求面子工程,因为那些在高原都没有意义。

在拉孜县援藏干部的公寓旁,搭着一个小棚子,里面养了好几只鸭子和鹅。我问拉孜的谭书记为什么要养这些,他说:“我们城里的干部,到了农牧区很多东西完全不了解。要亲自去看去体验,才知道有什么需求,问题出在哪,怎么能够去解决。我学着养些动植物,才能更好地和农牧民沟通,你没有经验,不可能去指导别人实践。”

相比25年的援藏工作,我们拍摄的时间太短,只能尽量去展现这里的风景和人情,讲述艰苦和拼搏。摄影师李亚隆扛着机器爬山、爬楼,一天辗转三四个场景;东方网同事李如清和航拍小组的崔元庆、张志峰爬到山顶等日出、在珠峰大本营的寒风中拍摄延时。

我们尽可能忠实地记录日喀则的故事,不仅将话筒递给援藏干部,更将镜头对准当地的普通人,用他们的故事来共同呈现,上海和日喀则之间延续25年的深情厚谊。

《信仰为峰 砥砺攀登》

1月28日晚22:00

请您准时收看

来源:纪实人文频道

原标题:《光影诉说援藏情,上海援藏25周年纪录片将于今晚十点在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