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郑景瑞 ‖ 娃跶山的美丽传说和前世今生——达城旧八景之“烂柯棋局”

2021-02-01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达娃跶山的美丽传说和前世今生

——达城旧八景之“烂柯棋局”

郑景瑞

达州文家梁之上、凤凰山之下,原达县市页岩砖厂与原达县电业局(今国网达州供电公司)之间,有一处地方曾叫挖断山,今名娃跶山。在娃跶山上国网达州供电公司电影院后面,曾有一座名叫“烂柯亭”的亭子,乃旧时达县八景之一“烂柯棋局”所在,相传为纪念一樵夫在此处遇仙所建。岁月流淌,山川异形,娃跶山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烂柯亭早已不在,但“烂柯棋局”的美丽传说、挖断山上的传奇故事却口书相传,历久弥新,演绎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传世佳话,成就了附近居民“灵山宝地”的执著念想。

凤凰山山前路西段的娃跶山隧道(正哥摄)

一、娃跶山“烂柯棋局”的传说

在达城文家梁周边的新街、堰湾等地居民中广泛流传着樵夫遇二仙下棋的传说。《达县市志》和《达县市西外乡志》也将美丽的传说录入其中。

据说,在凤凰山麓名叫挖断山的地方,原有一块大石盘(今国电达州公司电影院后),曾有两位仙人聚精会神地在那里下棋,被一个樵夫碰见。于是,樵夫放下柴担和斧子,站在一旁观看。仙人发现后,其中一位仙人用脚一蹬,画了棋格的大石盘便飞了起来,掉到河边。两位仙人马上不知去向。樵夫的柴禾一触即灰,斧柄也已腐烂。樵夫悟到在这里下棋的必定是仙人,自己刚才正是入了仙境。一局未完,柴禾成灰,斧柄朽烂,正应了“天上方七日,地上几千年”的说法。于是,他跑到黄泥扁的河边(原肥皂厂、兰森日化的位置)去看那大石盘,石盘上画的棋格清晰可见。樵夫遇仙的奇遇传开之后,“二仙弈棋”的故事广为流传。

后来的人在下棋烂斧之地修建“烂柯亭”,纪念樵夫遇仙。由此,烂柯亭(烂柯棋局)便成了原来达县著名八景之一。江西宜黄人应起元赋诗盛赞达县八景,有《烂柯棋局》一首:“山中仙弈有谁知,堪笑烂柯事最奇。百代兴衰惟一局,半生残败不多时。只凭樵者来相遇,未许凡夫去后思。世事浮沉奚足道,元机参破复何为?”

今仍时有好事者专门跑到黄泥扁河边查看石盘。笔者亦复好奇,很想一睹其真容。在笔者脑海中,仍保存着黄泥扁、肥皂厂、兰森日化的关联记忆,那是曾经生产“战斗”肥皂的地方,厂门临街醒目,厂房依山傍河、就坡而建,周边拥挤着很多杂乱无序的低矮民房。进入厂区,州河的潺潺水声在机器的轰鸣中仍隐约可辨。在计划经济年代,达县“战斗”肥皂享誉全国、独霸全川、十分紧俏,拥有“战斗”牌肥皂是一种身份和体面,是一种荣光。

2020年9月11晨,笔者散步到文家梁,一路找寻,不见兰森日化的踪影。几经问道,终于找到了原兰森日化厂门的位置。眼前胜景可谓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让人陡生豪迈:往事越千年,江山如此多娇。原来的兰森日化片区,已于2017年改建成黄泥扁滨水公园,河边架起了城市快速通道,车道、绿化、游步道、小广场、步梯沿着陡峭山坡次第展开。一边是车水马龙的喧嚣,一边是闲庭信步的静谧,俨然一副动静相生的盛世画卷。笔者沿步道、绿化向河边依次探寻,希望可寻见那刻有棋格的大石盘。然现代建造之伟力已将此地无缝改造,肉眼可见皆人工精造的硬化路面、绿化培土,连一块可供臆想的小石块也没有,遍寻无着,只有悻悻离开。

原兰森日化厂门

原兰森日化厂房一角

古之传说故事定不会全然杜撰、空穴来风,大都因物、因事起义。我相信,这里曾经肯定是有一块奇石,且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信之凿凿的。今不见其形,坊间又有传说,说是大石盘随岁月生长,地表渐不堪其重,已沉隐于地下。二仙在地下手谈问道,千年不辍,聆听红尘故事,静待世之有缘。

龙爪塔绝佳观景处

黄泥扁滨水公园(正哥 摄)

二、娃跶山的名字曾经叫挖断山

据达县地区、达县市地名领导小组1985年编印的《达县地区达县市地名录》记载,相传,凤凰山页岩砖厂这段山脊曾是达县的风水。当年,这里出了个宰相。一日,这个宰相乘坐八抬大桥,前呼后拥,风风光光地从京城回到老家省亲,看望父老乡亲,却不慎误伤了达县县官的体面,县官因此怀恨在心。宰相离开后,县官立即派人挖断了从文家梁到凤凰山的这座山,破坏了龙脉。从此,这里就不再出大人物了,同时也就有了挖断山的名字。

老房子在凤凰山麓,因修娃跶山隧道和凤凰山山前路而搬迁的84岁老人胡兴富说起挖断山,有讲不完的故事。他说,当年,达县出了个卫阁老。这个阁老相当于宰相。俗话说:文到阁,武到侯。文官做到阁老,武馆做到列侯,就算是最高级别了。卫阁老是达川区亭子镇人,他从雷音铺到达县城。游姓县官知道后,三里挂彩,七里铺毡,以迎接卫阁老的到来。卫阁老年纪大,加之旅途劳顿,昏昏欲睡。睡前,他叮嘱随从到了达县一定要叫醒他。由于随从忘事,没有叫醒卫阁老,竟一觉睡到县城。游姓县官认为看不起他,怪罪于卫阁老。卫阁老亲自到县衙见游,游姓县官却避而不见。从此两人结下怨恨。卫阁老离开县衙时留下“我欲见游游不见,只怕冻死在岐山。”游姓县官也不示弱,写下“欲见阁老阁不见,只怕死在三伏天。”结果是,朝廷见游姓县官无礼,将他调到岐山,而岐山县官正在任上,游姓县官无法到任,最后因饥饿冻死在岐山。卫阁老离开达县后,游姓县官到处破坏达县风水,在周鸡公梁(现达州中学处)修建九子庙,更为恶劣的是在凤凰山麓,挖断龙脉,挖出的地瓜藤,黄水流了整整3年。从原来的达县电业局到页岩砖厂,这一片便叫挖断山。原本达县要出9个阁老的,结果只出了一个。

住在文家梁新街的67岁老人贺大金和84岁的张金秀等人则有另外一个传说版本。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地仙来到凤凰山西段,发现接近文家梁的地方有股脉气直冲天上。通过实地查看,这里是一片竹林,新长出的竹笋中有的像皇帝模样。于是,地仙将这一情况上奏嘉庆皇帝:达州城西发现脉气,出现草寇“大王”,若不及时除掉,将扰乱清室。嘉庆皇帝指派地仙带队,动员达城的青壮年男子开始挖山。不知怎么的,今天挖了,明天又恢复了原样,接连几天都是这样。地仙决定增加人力,昼夜奋战,想一鼓作气把山挖断。挖到七七四十九天上,发现一个碗口大的竹根,却始终挖不断。正当大家泄气时,隐隐约约从地里传来“不怕挖,就怕拉”的声音。木匠师傅听到后,迅速回家,拿来锯子,将竹根锯断。这以后,山断了,竹笋里面没有看到有皇帝模样的了。人们便把这里叫做挖断山。

三、挖断山曾是兵家必争之地

挖断山,地处达城之西,文家梁处。过去,这里有通往省城成都、陕西汉中,以及通南巴平的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达县市西外乡志》载,1923年,达县原驻江防军奉命他调,即将拔队时,军阀颜德基得到通江清剿司令熊墩五的支持,率花茂如(西外塔沱人)欲攻打达城。队伍到达文家梁挖断山一带,被江防军侦查到,先在文家梁设下伏兵以待。颜军打到文家梁挖断山一带,中其埋伏,一阵激战,颜德基部被江防军击败,颜德基引兵屯聚乡场。1923年7月底,颜德基部曾一度占领达县城。陕军刘保善派其招安匪首田侠率部进攻达城,刘保善许以田侠攻下城池后,“自由行动三天”。三十日,陕军猛攻达城,田侠入城,其部沿街挨户抢劫一空,街民财物损失无法计算,文家梁近百间街房遭陕军烧毁,全部成为焦土,街民流落街头,悲号呼叫不绝,为数百年来罕见的浩劫。

四、娃跶山的发展变化

挖断山,娃跶山,尽管周边老人为这名字争论不休,但没有离开“挖”本意,只不过发音不同而已。如今,这里已叫娃跶山。在这里及周边,不断发生着变化。

民国八年(1919),在堰湾办起文家梁初级小学,1939年改为西外乡第二保国民学校,1944年办成完全小学,名为西外乡中心国民学校,1948年西外绅士们集资在新街建成一座砖木结构的校舍,并迁至于此,今为通川区七中。

1958年,达县人民政府在挖断山下兴建达县革命烈士陵园,后因区划调整更名为通川区烈士陵园。2013年6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达州红军烈士陵园,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四川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达县市页岩砖瓦厂,其前身是1956年建在南外草街子的砖厂,1969年搬迁到西外凤翅村(今西城街道文凤社区),其凤翅牌砖名噪一时。上世纪80年代,达城几乎所有的建设用砖都出自这里。2002年破产后,这里逐步打造成巴人文化广场、巴山书画院等。

始建于1966年8月的国网达州供电公司,承担达州市四县两区一市供电任务。据老职工介绍,位于凤凰山麓的原办公及生活区,那里曾经是一片坟地,如今修建起幢幢房屋,二仙下棋处则建起漂亮的演艺大楼。

1978年6月,四川省达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在烈士陵园旁诞生,占地面积7亩,其中学生实习活动场地3亩,校部面积4亩。2001年与达县教育学院、卫校、农校合并升格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3月,作为达城缓堵保畅重点工程的凤凰山山前路西段正式开工。娃跶山隧道全长288米,是山前路西段关键节点工程,于2017年7月开工, 11月4日贯通。2018年2月10日,凤凰山山前路西段正式建成通车。随着娃跶山隧道、山前路西段的建成通车,老城和西外之间增加了一条大通道,有效缓解了老城到西外朝阳路和快速通道的交通压力,对于老城区的拥堵现象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

娃跶山下的新街(郑景瑞 供图)

原标题:《【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郑景瑞 ‖ 娃跶山的美丽传说和前世今生——达城旧八景之“烂柯棋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