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地情】会理市:四川第19个县级市

2021-02-02 0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会理市:四川第19个县级市

会理撤县设市

会理古城(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2021年1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凉山州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会理县,设立县级会理市,以原会理县的行政区域为会理市的行政区域。会理市人民政府驻古城街道县府街50号。会理市由凉山彝族自治州管辖。

自此,四川有19个县级市,它们分别是:

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简阳市(成都市代管);

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德阳市代管);

峨眉山市(乐山市代管);

阆中市(南充市代管);

万源市(达州市代管);

江油市(绵阳市代管);

华蓥市(广安市代管);

隆昌市(内江市代管);

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

康定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

马尔康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

射洪市(遂宁市代管);

会理市(凉山州代管)。

会理概况

会理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腹心地带,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会川。会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会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118个、全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地域面积4527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46个行政村、19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境内有汉、彝、藏、回、傣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6.7%。

会理风光(蓬州闲士 摄)

会理资源富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旅游资源,素有“攀西聚宝盆”的美誉。会理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现已形成铜镍、铅锌、钒钛铁、电煤、特色农产品加工、红(石榴)、黄(烤烟)、黑(黑山羊)、绿(生态林果蔬)、蓝(乡村旅游)加现代流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10+2”产业构架,已成为全国石榴、黑山羊第一大县,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第三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全省铜业第一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经济林之乡、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

会理黑山羊(图片来源:新浪网)

会理南北最长处1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5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县、宁南县、德昌县相邻;西部与攀枝花市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部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楚雄州元谋县和武定县隔金沙江相望。会理古城距攀枝花市区102公里,距凉山州政府所在地西昌市185公里,距昆明市区300公里,是昆明、攀枝花、西昌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连接点、交汇地,自古以来就是川西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重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会理县茶马古道(李俊辉 供图)

历史沿革

商周至战国之时,为西南夷邛都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境内建会无、三绛2县,隶属越嶲郡。

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移越琅郡治会无县,裁三绛县并入会无县。刘宋之时,郡治移还邛都,其后会无县废治。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境内设和集县。高宗上元二年又于会无县故治设会川县,玄宗天宝初又于县侧设会同军。至德元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设会川都督府,辖清宁郡。大理时期改会川府,下辖有泸州、隆州、黎溪、永昌、会理5州。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会川路总管府,辖黎溪、姜州、通安、永昌、武安、隆州、会理、麻龙8管民千户。至元十七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龙泥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至元二十七年(1275年)后,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府,改设会川军民宋御千户所,隶建昌卫。洪武二十七年改设会川卫民军指挥使司。

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设会川卫军民守备,隶属建昌监理厅,康熙二十九年于卫东大桥复置会理州。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治卫所,隶属宁远府。宣统元年,境内披砂、苦竹、者保、通安、会理村5土司改土归流。

民国二年(1913年)会理州改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1939年)年划属西康省。

1950年3月23日会理解放后,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对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军事接管。西昌专区成立后,会理属西昌专区。1978年随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划入凉山州。

会理古城钟鼓楼(蓬州闲士 摄)

会理经济

2019年,会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251元,增长10.8%。

会理石榴基地(会理县史志办公室 供图)

会理非遗

会理北部山区和南部的民族杂居区有造纸、制香、大号唢呐音乐、饵块制作、彝族山歌、彝族火把节、彝族泼水节、彝族“祭龙节”、彝族刺绣、农家九大碗、三迭水、彝族蹢脚舞等12种非遗;中部地区有端午节习俗、红铜火锅制作、绿陶釉手工技艺、傈僳族舞蹈、彝族歌谣谚语、彝族民间故事等17种非遗。

2009年7月,“大号唢呐”“蹢脚舞”“红铜火锅制作技艺”“绿陶釉瓷品制作技艺”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3月,会理饵快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遗名录。

大号唢呐:威震八方

主要分布在会理南部关河乡的黑依村、官村,西南部的小黑箐乡白沙村。会理彝族长号唢呐乐舞,是会理民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大号高亢雄浑,唢呐清脆嘹亮,两种铜制彝族吹奏乐器一长一短,独具风格,乐声互相交融,相得益彰,构成了一长一短的姊妹器乐,吹奏的都是本土古朴、典雅、热烈的曲调,各族人民百听不厌,是本地婚丧嫁娶,热闹助兴,哀挽悼念,烘托场面的主角。

彝族大号唢呐是会理的一张文化名片。2005年8月,在第二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蜀风神韵四川民族民间艺术展演中,彝族大号唢呐获民间艺术传承金奖;2009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获“太阳神鸟”银奖。

会理彝族大号演奏(四川省文旅厅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彝家蹢脚:浪漫多情

蹢脚舞是会理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其中白沙村的彝族蹢脚舞最负盛名。白沙村坐落在如诗如画的美女峰下,是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会理县小黑箐乡的一个享誉四方的民族文化村寨。该村人口99%都是彝族,村民们“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个个是天生的歌手和舞者。在白沙村,蹢脚舞男女老幼无人不会,人们对蹢脚舞的喜爱达到了“三天不跳,不乐不笑;七天不跳,脚板废掉;十天不跳,灵魂出窍”的程度。村民们吃罢晚饭,便三三两两来到村里的跳舞场,在夜幕降临时点燃熊熊篝火,踏歌起舞,尽情欢跳。

白沙村的蹢脚舞,名目繁多,有“背榨把”“搓脚”“三脚跷”“四脚二换腿”“三道把”“撵雀儿”等。早在1993年,由白沙村农民组成的蹢脚舞表演队就参加过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演出。1999年获第四届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节优胜奖。2001年获第五届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节金奖。

会理蹢脚舞(图片来源:会理宣传)

红铜火锅:千锤百炼

红铜火锅不仅是会理的特产,其制作工艺更是独门手工绝活。会理制作红铜火锅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鹿厂冶炼出来的红铜最好,含铜约80%,还含有20%的金、银等金属,鹿厂手工制作的红铜火锅最为有名。在鹿厂老街有几十家专门制作红铜火锅的手工作坊。民国时期,老街就因制作红铜火锅而得名“打铜街”。

一件红铜火锅,由锅座、锅槽(包括烟囱)、锅盖三个部件构成,锅座与锅槽部分用插销连接上,一般重4公斤左右,拆卸和携带都很方便。

据有经验的老手工艺人介绍,制作一件红铜火锅,从冶炼热锤将铜坯进行反复锤炼、打薄,制成毛坯,到冷锤打成产品需要六万锤。如今,红铜火锅已远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会理红铜火锅

会理绿陶:中国唯一

“胎体白又细,绿釉美如玉”,是世人对会理绿陶的由衷赞誉。据专家考证,会理烧制绿陶釉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

会理绿陶是用当地天然铜矿(孔雀石)为主要釉原料,经1230℃高温烧制而成,因铜元素在氧化焰烧的陶釉呈绿色,而得名“会理绿陶”。绿陶以釉色取胜,目前研制出的釉色有近千种,可烧制出翠绿、铁红、碧绿、土黄、粉蓝、雨点等四十余种釉色。

一件绿陶产品的诞生,首先要选用会理当地的天然泥巴晒干,加水成泥,然后加入白砂石、粘土,再加水拌匀制成浆,干燥后而得坯泥,坯泥就可用来制作各种造型,如茶杯、陶罐、酒具等。接下来就是制釉,使用金、银、铜、铁、钒、钛、钴、锰、镍等有色金属矿石为釉料,将矿石粉碎制成浆,经过淘洗,和入不同颜色的矿石浆水,就制成不同颜色的釉。经过修坯、脱坯,就可把釉上到坯上,完后入窑烧制。经过50小时的烧制,即可出炉。

自古以来,会理的民间艺人用其烧制成茶具、酒具、挂盘、仿古陶器、人物或动物造型、摆件等实用或装饰器皿。质地纯净光亮晶莹,美不胜收。会理绿陶深受各界赞誉和珍爱,获得过众多奖项,远销美国、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1年进入人民大会堂,2009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会理绿陶

会理特产与美食

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自古便美名远扬。唐朝时期即为皇帝御定贡品,每年由南诏王送入宫中。1966年,安徽宝凤苗木在关河乡将会理石榴中的上品单果重达1公斤以上的菜籽园石榴寄送毛泽东主席,北京开亚运会要了6000个会理精选石榴。

改革开放以来,会理石榴获得长足发展。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经营、种植面积达10万亩,栽植总株数达800万株,果品年产量3万吨,远销北京、哈尔滨、广州、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各国及俄罗斯等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会理石榴”原产地会理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区域内气候属国内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日照时数多,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会理石榴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的内在品质。

扩展阅读:【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会理石榴果品特点与发展历程

会理石榴(图片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油鸡枞

会理的风味食品。以鸡枞为原料,与植物油、香辛料合炼而成,耐贮藏。

用鲜鸡枞1公斤,干辣椒50克、花椒10克、八角30克、菜油500克,先将鸡枞削去泥土,清洗干净,顺杆斜刀切片,晾干水分;干辣椒切为小段,备用。将炒锅上旺火烧热,注入菜油,烧至起青烟,放入葱头两个炝锅,去菜油味;然后放入花椒、干辣椒、八角微炸;再放入鸡枞,在小火上炸至鸡枞水分收干,黄而不脆起锅,放入瓷坛内贮藏。

油鸡枞不但可以作为酒佐饭菜点,其味甜、香、麻辣具备,又是好调料。在记述云南风物特产的《滇南心语》、《永昌府志》等书中,还提到与油鸡枞齐名的鸡枞油,二者制作方法虽不同,但在调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法是将鲜蘑菇用盐腌制,蒸熟之后,经存放,上面析出一层液体,收集起来,即成鸡枞油;或连液体蒸干,则为鸡枞酱,可代替酱豉,被称为滇中珍品。

会理特产油鸡枞菌(图片来源:凉山论坛)

羊肉粉

羊肉粉是会理的一种著名小吃。以新鲜羊肉,配以爽滑的米粉,加入鲜羊肉汤,及各种调料和具有特色的油辣椒其特色为香、鲜。米粉入口即化,老少兼宜,羊肉肥瘦适中,油而不腻。羊肉粉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对会理这种高寒地区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小吃。会理古城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

会理羊肉粉

熨斗粑

熨斗粑小巧玲珑,制作的原料是发酵的大米浆、鸡蛋、糖汁、熟清油和猪油调制的混合油。火炉、直径8公分左右的小铜锅若干个,焦炭、木炭。选本地大白米浸泡磨浆,发酵后,加鸡蛋和红糖搅匀。将特制的口盅大小的平底坩埚放在火炉上,在锅内刷油,用勺舀米浆倒入锅内,一边烙,一边在锅边缘刷油,再用银钎翻面烙炕,以烙熟烙黄为止。在春季,还会加入一些青豆米调味,加入一些青豆米(片)后,一般不加盖,边缘频频加油,翻面再加油,同样以烙黄为止。熨斗粑是用小铜锅在炭火上烙制,片刻之间,金黄出锅,芳香扑鼻。熨斗粑的原料与摊糕一样,但在加鸡蛋和糖汁时,要加力调铲,以小铜锅(形似旧时熨斗)烙制。特点是糕体细、不沾牙,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软和香脆,营养价值高,是最好的早餐食品。

会理熨斗粑

抓酥包

抓酥包子,是四川省和云南交界地带爱吃的早点美食,尤其以四川省会理县的抓酥包子尤为出名。

抓酥,就是将发好的面抹上猪油揉匀起酥的过程。经过抓酥的包子皮,吃起来香而不腻,酥软可口。原料猪油、面粉、瘦肉、生姜、小香葱、盐等。

会理抓酥包

鸡火丝

会理鸡火丝饵块,是由会理新发镇人李跃庚发明的地方小吃,他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云南饵块制作的技艺,它的基本氽制法与云南类似,但在配料和制作方法上又独辟蹊径。

滇人爱用干饵丝煮食,用干酸菜及肉末氽出鲜味道,习惯清汤淡味,和会理的精选配料和重汤味浓又有很大区别。鸡火丝饵块把云南菜重原料重本味、清淡鲜香的烹调特点与川菜重佐料重调味、味厚色浓的饮食风格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川滇菜系交融互补的出色典范。鸡火丝饵块多次被评为地方特色名优小吃,受到广大群众喜爱,更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这种名声在外的地方名小吃已享誉全国各地。

会理鸡火丝饵块

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会理古城

2019年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会理古城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会理风光(图片来源:会理在线)

会理置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现存古城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今天的会理城还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被建筑界专家誉为具有“明清之风”的独特风貌,其中一类保护建筑10幢,二类保护建筑20幢。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会馆、民居古宅四合院,老城的北城门、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

会理北门城楼(会理县史志办公室 供图)

钟鼓楼,又名凌霄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至今已有280多年历史,被誉为“南来建州第一楼”,是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以钟鼓楼为中心,古城内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

会理县钟鼓楼(会理县史志办公室 供图)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追剿,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会理会议纪念地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皎平渡遗址、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等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

皎平渡(会理县史志办公室 供图)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会理县史志办公室 供图)

2011年,会理古城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5年,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会理古城(图片来源:会理文化旅游网)

会理一带气候温和,冬暖无夏,四季如春,故有“小春城”之美称。

会理古城的早晨(蓬州闲士 摄)

(参考资料:四川省情网、会理县人民政府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方志四川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方志四川•地情】会理市:四川第19个县级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