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助力脱贫攻坚】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天力木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洪涛:用心用情蹚出集体经济致…

2021-02-05 15: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从脱贫攻坚号角吹响那一刻起,一批批心系民生、甘于奉献的扶贫人便奔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凝聚起了最强大的精神力量,用真情和实干践行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用智慧和心血为群众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阳关大道。

刘洪涛,便是这千百万脱贫攻坚大军中的一员。

2018年3月,怀揣着“为贫困群众多做一些实事好事,为脱贫攻坚多贡献一份力量”的坚定信念,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巡警支队(现为巡控中心)的刘洪涛主动请缨前往国家级贫困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驻村扶贫。

担任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天力木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刘洪涛将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将天力木图村当作自己的家乡,认真梳理排查致贫症结,倾心尽力寻求发展良方,千方百计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如今的天力木图村已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出身军旅的刘洪涛也逐渐变成了一位“泥土气”十足的村干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知心人”。

夯实基层堡垒 凝聚脱贫力量

天力木图村委会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城北13公里处,处于武川县丘陵滩川地区。天力木图为蒙古语译音,汉语的意思为有磨的地方。天力木图行政村共辖7个自然村,面积26.83平方公里,总户籍数580户,人口1390人,是典型的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的村庄。受自然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现象严重。

初到天力木图村,刘洪涛发现村里没有村支书和村主任,只有文书、妇联主任和监委会主任三个干部,基层党组织不健全,班子力量薄弱,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刘洪涛敏锐地意识到,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增强“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凝聚力,是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

建好阵地是抓党建的基石。刘洪涛说干就干,他首先从阵地建设入手,利用第一书记经费,按照相关标准对党员学习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布置,购买了电教设备,完善了学习设施,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刘洪涛明白,只有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党员先行的良好氛围,才能带动全体村民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推动村内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村两委”完成年内换届后,刘洪涛定期不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和扶贫工作队进行学习,用党的最新扶贫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指导脱贫实践,带领广大基层群众理清思路、谋划出路,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确保脱贫致富目标早日实现。

健全基层组织、加强党员教育、激发队伍活力……一项项固本强基的务实举措,筑牢了基层堡垒,激活了组织末梢,凝聚了工作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系脱贫事业 情系一方百姓

天力木图村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2摄氏度,由于气温较低,一年中有5个月的时间村委会办公室会因水管受冻停水,为了满足日常的生活用水需求,工作人员需要到附近的农户家担水。此外,因线路问题,电暖气不能满负荷使用,为了抵御寒冷,晚上必须把炉子点着,即便这样,室内的温度也只能达到十几摄氏度。最让人揪心的是,受条件限制,除土豆可以长时间存储外,一年里有10个月的时间几乎吃不到新鲜水果和蔬菜,只有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9月中旬,等大队院内自己种的蔬菜成熟后,才可以吃点时令蔬菜。因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扶贫队员们经常会出现嘴唇开裂、口腔溃烂等问题,为了确保摄入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大家只能靠吃药来解决。

“既然来了这里,我就要扛得起这份责任担当,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三年来,刘洪涛克服了气候、饮食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吃住在村,帮扶到户,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倾心力排忧解难,迅速融入了当地干部群众,成为了贫困户最信任的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当前,刘洪涛毅然坚守在村里疫情防控一线。期间,父亲突然检查出了结肠癌,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疫情,正在两难抉择之时,作为老党员的父亲坚决不让他向单位申请换人,也不让请假陪护。“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不辜负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不要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父亲斩钉截铁地说。期间,其父亲数次病危,但每次稍有好转,就催促儿子马上回到工作岗位。直到父亲6月4日去世,刘洪涛仅在父亲身边陪护了一个星期。

壮大集体经济 鼓起村民腰包

想要摘掉穷帽子,必须找准穷根子。

上任伊始,刘洪涛立即开展入户调查。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认真体察民情,广泛倾听民意,了解了当地脱贫工作的难点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几乎为零。村民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意识淡薄,村集体凝聚力不强,整体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发力点和突破口。

为此,刘洪涛多方奔走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在征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立即组织村“两委”及村民代表进行商议,决定利用2018年的社会帮扶资金,建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占地13亩的标准化养殖场,带动村民发展畜牧养殖,进而实现增收致富。养殖场的建设迈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也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同时,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抓住土地这个中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土地改良,增加水浇地面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的水浇地面积达到了90%,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的耕种性质,使更多耕地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况。自己耕种的农户,每亩单产实现了增长,流转土地的,租金随之增加,各家各户的收入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土地改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

2019年8月,扶贫工作队以“零问题”的成绩接受了国家委托第三方的验收。随后,刘洪涛一行便着手开始谋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认真研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五年规划蓝图,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

精准把脉问诊,方能开出脱贫良方。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刘洪涛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理清了村级发展思路,明确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随后,刘洪涛凭着一股执拗劲,千方百计想办法、谋路子,最终争取到了县扶贫办的支持,拿下了投资160万元占地7.3亩养牛场的建设项目。

三年来,刘洪涛怀揣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挨家逐户走贫问苦,四处奔走争取资金,他的足迹遍布了的天力木图的角角落落,先后争取到帮扶资金80万元,全部用于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刘洪涛在村里大力推广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社会帮扶资金近50万元,购买了装载机、农用三轮车等设备,积极引导民众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进草畜行业向商品化转化。将农作物的秸秆通过精细化加工,转化为价值更高的饲料,然后出售给养殖户,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循环高效利用,让昔日的“草堆堆”变废为宝成为了“香饽饽”,走出了一条无污染、可循环的发展之路。

通过不懈努力,2020年,天力木图村注册了武川县第一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注册了商标,为村级集体经济打开了增收致富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天力木图村正稳步走上致富的道路,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刘洪涛仍为他最初的理想誓言执着着、奋斗着…

来源:武川组工在线

原标题:《【助力脱贫攻坚】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天力木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洪涛:用心用情蹚出集体经济致富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