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西画报·遇见】他把山村作家乡 为民致富夙夜忙——记陵川县六泉乡小翻底村第一书记侯智超

2021-02-08 2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山西画报 太行头条

他把山村作家乡 为民致富夙夜忙

——记陵川县六泉乡小翻底村第一书记侯智超

■ 董雅连 刘云锋

曾几何时,一首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和革命浪漫主义的革命战歌《在太行山上》,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激发了抗日军民。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今,这首歌的诞生地陵川县六泉乡佛山,被列为山西省革命遗址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歌声的雄浑旋律,使得来到六泉乡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和为事业奋斗的激情。

作为一名“80后城里娃”,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派驻小翻底村第一书记的侯智超,从2017年12月走出机关来到六泉乡,担任小翻底村第一书记,就被《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所熏陶、所感染、所激励,置身投入脱贫攻坚一线,矢志奋斗,风雨兼程,把自己淬炼成了一个真正的“村里人”。

而今的小翻底村,没有辜负为她付出心血汗水的小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登山步道人来人往、农家乐游客流连忘返、金色田野喜获丰收。从曾经的贫困村翻身一变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从机关到基层,踏实做一个“村里人”

陵川县六泉乡, 一个有历史温度、文化深度的地方。境内风景秀丽,山水俱佳。不仅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诞生在这里。据民间考证,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任新野知县和潞安府(今长治市)通判期间,在六泉乡亲身游历,并依此取材产生了创作西游记的灵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著名的关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都在此与日本侵略军有过激战。现今境内许多山头上仍留有战壕等遗址以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驻军地遗迹。

地处六泉乡的小翻底村,却没有由于这些因素而成为赶上时代列车而富裕起来的村子。在很长时间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年轻力壮的人远走他乡以求生存,使得村里成为“61、38、60”典型空壳村,脱贫致富实在是难上难。

2017年12月,当时正值陵川县整体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侯智超临危受命。没有来得及欣赏六泉乡山水美景,没有来得及和乡里的领导们交流情感,便一头扎进村子里开始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战役”。白天他入户走访摸底,了解情况;晚上查阅资料,填写有关报表,还挤时间学习国家有关扶贫的优惠政策,尽快使自己从扶贫战线的“新兵”成为“能手”。侯智超提醒自己,只有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摸准、心中有数,及时向村民了解对村“两委”和各项村务的意见建议,才能尽快熟悉农村,做好农村工作。

“您家里几口人啊,身体还好吧”“孩子在哪打工”“地里收成怎么样”,就是这些家长里短,迅速拉近他和村民的距离,和村民结下了“缘分”、攀上了“亲戚”,大家都热情欢迎着这位“城里书记”的到来。感受到了村民们殷切的期盼和信任的目光,更加坚定了侯智超真扶贫、扶真贫的决心。

几个月内,他不仅遍访全村64户贫困户,对所有贫困户的“大事小情”了然于心,更加重要的是心里初步有了自己谋划帮扶的“小九九”。翻开驻村工作日志,他仔细记着村里大事小事,逐户登记着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存在困难,为后续针对性帮扶措施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他跑乡镇,谈想法;走县里,问政策;访朋友,问对策;求乡贤,寻帮助,扎扎实实地开始了履职尽责、担责负责的驻村淬炼。

三年间,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了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谋划和实干上。田间地头上,一边唠家常,一边做农活;村民会议上,一边讲政策,一边做培训;民主议事时,一边谈设想,一边问计策;支部大会上,一边讲党课,一边找问题。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做村民“朋友、弟兄、带头人”。如今在村里,谁家“几口人,发啥愁”他都能如数家珍,说的头头是道。原来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的她,如今说起地里那些事,也是了如指掌,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

从输血到造血,踏实做产业带动“引路人”

在六泉乡,小翻底村属于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中间无优势的“三无村”。脱贫攻坚以来,虽然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但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产业带富效果还不明显,村集体经济也刚刚“破零”。

他深知,实现稳定脱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提升产业发展,是摆在侯智超面前的首要问题。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域旅游发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等“大气候”,既让小侯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也坚定了他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支持下,他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人才和技术优势,组织技术人员实地调研,邀请专家“问诊把脉”,立足当地生态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尽快编制完成了《小翻底村乡村振兴规划》,确定了旅游引领、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以避暑纳凉、户外体验为主的康养旅游。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经过一番奔波,小侯和村干部一道,多方求援,多管齐下,筹措资金,学习技术,上马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带动全村40余户贫困户种植党参100余亩、黄芩70余亩,户均增收2000余元,中药材种植成为小翻底村脱贫致富的第一项主导产业,找到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第一把“金钥匙”。

为了实施好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他不怕说遍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多方协调,反复沟通,促成了村集体与一家文旅公司合作,在村内改造了一所具有20个床位、带独立卫生间的高标准、现代化农家乐。2019年试营业以来,到村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客房经常需要提前预定,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增收2.7万元,贫困户每人也能分红100多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乡村旅游,小翻底村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有了稳定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也走上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先后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森林康养人家试点单位。

从责任到担当,全力当好支部班子“带头人”

作为第一书记,侯智超懂得,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以制度化培育优秀过硬的后备干部,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是他必须抓在手上的“头等大事”。

驻村以来,侯智超积极做表率、抓示范,在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服务农村的本领。首先从规范组织生活做起,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处处带头、事事争先。其次,创新帮扶单位和村级组织党建互联共建,邀请自己单位的领导到村讲党课,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且,全面落实民主决策机制,指导支村两委规范开展“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扶贫政策原原本本贯彻到村民心里。扎实履行集体讨论、民主评议规则,严格做好各项党务、村务以及扶贫资金、项目的公开公示,保障群众权益。

长期以来,小翻底村党员突出存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他创新学习教育方法,改变主观上不重视理论学习、客观上学习投入少、方式单调的现状。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集中学习,不是照本宣科地宣读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小翻底村实际,通过读、听、看、讲等方式,让党员掌握了解当前农村发展的前沿知识。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采取“一帮一”结对学习方式,由年轻党员带动年龄较大党员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学习意识。推选两名高中以上文凭的中青年党员担任党小组长,指导他们参与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培养他们党务工作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和后备干部,近三年来,共发展了两名年轻党员,其中赵小国还担任了村委委员。侯智超同志注重对赵小国言传身教,他对赵小国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帮扶工作队,最主要的要靠村里的带头人”。经过两年多的锻炼培养,赵小国同志无论是记录会议、填报相关工作表格,还是日常党务、村务工作,都已经可以担起担子。

从挂职到融入,做百姓生活“贴心人”

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点名堂,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就这样告诉侯智超。长大参加工作后,他牢记父亲的嘱托,在工作上从不含糊,总是把工作上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打从接到到村任职通知的那一天起,侯智超就从心底给自己立下誓言:要做好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替民说话的宣传员、给民做主的公证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村民张艳红原先是大车司机,收入可观,但一次车祸导致下肢瘫痪,家里一下失去了顶梁柱,成为了低保户。侯智超一直想帮他重振致富信心,一次走访发现张艳红在网上自学了用漆包线编制手工艺品,五颜六色的漆包线在他手中能变成栩栩如生的龙、凤凰、麒麟、孔雀等工艺品,只是缺个销售渠道。侯智超立即发动单位同事、帮扶责任人和身边朋友购买,并通过朋友圈帮助宣传。慢慢地,张艳红的工艺品开始供不应求,这样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积极性。今年国庆期间,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松庙驿站人气鼎沸,张艳红在那租了一个摊位来销售手工艺品,短短数日就挣了几千块,笑容重新回到了张艳红的脸上。

侯智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村民都没体检习惯,出了问题才去看病,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2018年,他邀请专业医疗机构到村义诊,贫困户老张查出肝脏有问题,到医院详细检查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也许老张的病能避免恶化。自此,他定期邀请专业医疗机构入村义诊体检,并普及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尽最大可能避免此类情况。因为家属在医院工作,平时有村民遇到就医难问题,他还通过个人关系尽力给予帮助。

老百姓的发愁事、烦心事、困难事,就是小侯心里的操心事。小翻底村的土豆远近闻名,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但如何让“土豆”变“金豆”?他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社会企业,以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来帮助贫困户销售土豆。连续两年累计销售10万余斤,为村民增收近10万元,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土豆生产的后顾之忧。

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心里有杆秤。如今走到小翻底村,问起“侯书记”,老百姓都竖大拇指点赞,很多人都说“自从侯书记来村里,为我们做了不少好事。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日子就有盼头。侯书记来了好几年了,都熟悉了,最好不要走了”。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两年第一书记的任期结束的时候,考虑孩子还年幼、妻子作为医生工作也很忙等情况,家里人想让小侯申请轮换回来。但是已经和村民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心里舍不得那些把他当成“自家人”的村民,也舍不得那些才脱贫的“穷哥们”。他心系乡村、情牵百姓的“家常事”,早已成为他魂牵梦萦的“正经事”。如今,他依然选择坚守驻村,继续他的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上的战士,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将不负韶华,为小翻底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继续不懈努力。

来源:山西画报晋城号

原标题:《【山西画报·遇见】他把山村作家乡 为民致富夙夜忙——记陵川县六泉乡小翻底村第一书记侯智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