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物 | “最美基层民警”宣恒的故事 “幕后英雄”走向台前

2021-02-09 23: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宣恒帮助寻亲人员查找线索。受访者/供图

记者|潘 巧

责编|张晶晶

正文共2996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近日,2020“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公布,来自安徽的基层民警宣恒榜上有名,他也是此次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基层民警。

今年36岁的宣恒是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主要负责大要案情报研判、治安形势分析及全市侵财类案件视频侦查工作。

自2010年加入公安队伍,宣恒从警已有11年。本职工作中,他协助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网络贩枪案、特大网络贩卖毒品案、特大网络迷信诈骗案等一系列大要案,先后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1100余起、协助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400余人。工作之余,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寻亲志愿者。从2015年起,6年时间里,他为1200多位求助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助力120余个家庭圆了团圆梦。

从幕后走向台前

时间回到6年前,那时的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向宣恒发出邀请,希望他成为“寻人助力团”的安徽联络员。彼时,宣恒是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通过网络发现涉案人员线索并协助案件侦破是他的日常工作。

2015年4月,宣恒收到栏目组邀请时,他的儿子刚出生3个月,没有犹豫,宣恒马上就答应了。现在回忆起来,宣恒说他当时刚做父亲,除了觉得这件事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关外,还有一种代入感,“如果我的儿子走丢了,我肯定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找他。”

日常工作已占满宣恒几乎全部的时间,他只能利用中午休息和下班后的时间做寻人信息的协查工作。当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后,他会在寻人线索协查表上填写上“已有线索”,并记录详细信息,将反馈表发给公安部相关部门或者栏目组,再由他们联系具体的责任单位落地核实。

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宣恒做的都是幕后工作。他不用和寻亲人员直接联系,寻亲人员也不知道是谁为他们找寻到了有价值的线索。

从幕后走到台前是2017年6月。栏目组改变此前的模式,将宣恒等10余位“寻人助力团”志愿者邀请到北京参与节目录制,也让人们知道了这些幕后英雄。

栏目组发来的邀请函,让宣恒的志愿者身份“曝光”。单位同事和领导这才知道,平时沉默寡言的宣恒两年多来一直默默做着寻人志愿者的工作。“我觉得没有必要说,既然是自愿的,就没有必要炫耀。”宣恒说。

对宣恒来说,每次找人的过程都是类似的。寻亲人员提供的寻人信息永远是模糊的:有时候是一个模糊的地名、人名,有时只是一个乳名或者绰号。这些模糊的信息,很多都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这增加了寻人的难度。“信息太模糊,条件太宽泛,没办法筛选。”宣恒说。

“家里有大房子,房前有河,后面有山,还有船,村子叫谭桐镇(音),父亲叫严志斌(音)……”2017年3月,宣恒接到栏目组转来的一条寻人求助信息,山东菏泽人赵奇想要寻找失散30年的亲生父母。

1987年,5岁的赵奇被拐卖至山东菏泽,这些模糊的内容,是他意识到自己被拐时刻意记下的信息。

根据赵奇提供的线索,宣恒推测他的老家应该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但通过信息搜索,并没有找到“严志斌”的信息。根据地名进行查找,发现广西有一地同名,但地貌特征并不符合。他转而在地图上搜索,查到四川邻水有一个叫“坛同镇”的地方,用实景地图比对发现,地貌特征与赵奇说的很相似。

宣恒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得知30年前当地确实有一户人家丢失了一个男孩儿,但其父不叫严志斌,而是叫田志斌。经DNA比对,赵奇终于找到亲生父母。

在多方配合下,这次寻人耗时半年多才完成,是宣恒耗时最久的一次线索协查。

寻亲者慕名而来

随着知名度的增加,很多人知道宁国市公安局有一个“寻亲达人”,省内省外慕名而来找宣恒寻亲的人渐渐多起来。有的人直接找到他的单位,还有的人写信给他,希望宣恒帮忙寻亲。

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居民许某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6月,为了完成母亲生前最后一个心愿,他找到宣恒,希望能找到40多年前被送走的哥哥。

原来,当年迫于生计,母亲将他的哥哥送给浙江杭平镇一户人家,之后再无联系。罹患肺癌的老人希望能在临终前再见儿子一面。

许某提供的信息有限,只知道哥哥的小名叫普强(音),被送到了浙江杭平镇。根据这些模糊信息,宣恒搜索后并没有找到符合的人员。他变换方式,把这个名字中的字用同音字轮流替换进行搜索,用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在海量的人员信息库中,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找到了许某的哥哥。最终家人相见,许某完成母亲的心愿。

寻亲是一个需要多人协助完成的工作,多名同事加入了宣恒的寻亲队伍。2018年6月,“宣恒寻亲工作室”挂牌成立。从一人“单打独斗”到有了寻亲团队,宣恒用了3年时间。目前,工作室一共有10名工作人员,由宁国市公安局的民警组成,他们和宣恒一起,在工作之余义务寻亲。2020年,该工作室与安徽省内救助站合作,为近1900名滞留人员进行人脸比对,并为其中180余名滞留残障人员找到了家人。

团圆背后的思考

6年来,宣恒接到了《等着我》节目组转发的1万多条协查信息,提供有效线索1200余条,为120余个家庭找到亲人。

“对别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组数字,但对寻亲的人来说,每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寻找。对我们来说,任何一条线索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宣恒说。

从事了11年的公安工作,宣恒看到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在宣恒助力找到亲人的120余个家庭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安徽宿州姑娘贾艳华。她是被抱养的,但参加节目不是为自己找亲生父母,而是为养母找自己的亲生孩子。

贾艳华从8岁起就知道她是被抱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从邻居口中得知,养母是被拐骗来的。在她的印象里,养母还逃跑过几次,想回四川找家人。在决定通过节目为养母找亲人前,贾艳华也经历过一段内心纠结:希望母亲永远在自己身边,但也知道思念成疾的母亲这些年过得并不开心。

2017年8月,23岁的贾艳华终于为养母陈玉香找到了在四川的家人。陈玉香见到思念30余年的儿子,贾艳华也实现了帮养母找家的承诺。

宣恒受邀参加了节目的录制,听到贾艳华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他受到很大的触动。宣恒深知,舞台上的团圆并不是寻亲故事最终的结局。

陈玉香当年的突然失踪,一直让家人误解,以为她是嫌家里穷自己离家出走的。这种想法也一直困扰着她的亲生儿子。贾艳华说:“如果那边愿意接纳你,我会经常去看你,如果不愿意接纳你,我会把你当作亲妈赡养。”

“每个案例都是这样,背后的故事有时并不是很圆满。不管是走失还是被拐卖,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很大,很多时候人找回来了,感情却没办法还原。”宣恒说。

为儿子做一个好榜样

从警十余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宣恒先后荣获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还获得了安徽省十大忠诚卫士、安徽省杰出人民警察、安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2020年的“最美基层民警”评选活动中,宣恒脱颖而出,被授予“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获得多项荣誉的背后,宣恒还收获了一名小“崇拜者”——他6岁的儿子。

宣恒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儿子和“自己”的合影。这张照片中,6岁的儿子站在一幅宣传海报旁边,海报上是宣恒获得“安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的照片和个人简介。

宣恒说,他希望通过言传身教,为儿子做一个好榜样,“给不了他其他东西,但给他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值得尊重的,这是最重要的。”

宣恒的妻子也是一名警察。他说,妻子觉得他在做一件好事,很支持,也希望丈夫能在寻亲路上继续坚持下去。家人以及同事给予的理解和帮助是宣恒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能够坚持下来,与他们是分不开的。”

原标题:《人物 | “最美基层民警”宣恒的故事 “幕后英雄”走向台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