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我心中的友善

2021-02-11 2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

扶残助残 温暖友善

王伟兴

王伟兴说,友善,是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更是深深感受到“友善”的温暖。

王伟兴,龙凤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伟兴在所辖区域长期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搭建“爱的桥梁”主题活动,让爱和温暖延伸,使残疾人感受到“爱”的到来,“碍”的离去。

王伟兴积极团结和引领心怀“友善”的人参与到扶持残疾人的事业中来,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无私的奉献和爱心温暖残疾人,传播“友善”的正能量,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笔底云烟 大美友善

陈彦龙

大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陈彦龙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我认为,笔底云烟,友善方是大美!”

美术事业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陈彦龙表示,绘画一直以来都为人类文明做着巨大贡献,古籍记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绘画的高层次表达莫过于秉持仁善、友爱之德。

对于任何人来说,仁爱之心都不应该是奢侈品,仁爱就是友善的“母体”,离开了仁爱、友善的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积极阳光的艺术品,无论如何评价,这都是艺术品的遗憾和创伤,并为良知、道德和公正所不允,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无法持续,也永远无法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

带着友善 贴近学生

贺宁

友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人、做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起对友善的理解,大庆市兰德学校教师贺宁说,友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个友善的眼神,一个友善的举动,都会让身边的人收获温暖和感动,尤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心中更应该充满慈爱、友善。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有着28年从教经验的贺宁认为,这离不开高尚的道德情操,离不开扎实的学识功底,更离不开一颗友善、仁爱之心。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友善呢?那就是微笑。

贺宁说,无论在课堂还是生活中,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微笑。在课堂上,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的微笑能让他有满足感,即便答错了问题,老师的微笑也能给予他鼓励,让他更有信心。学生取得哪怕一丁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美的语言,也是友善的最好表达,更是对学生的及时奖赏。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做一名友善的老师,做到心中有爱,才能用自己的爱去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友善待人,是快乐的开始,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能一直快乐下去。”贺宁笑着说。

扶贫助贫 力量友善

喻朝阳

作为林甸县东兴乡驻村第一书记,喻朝阳认为,友善是人类的尊严、是安全感和享有舒适生活的内在需要,他也始终把友善贯穿在4年的驻村扶贫中,他说,扶贫也是践行友善的过程。

“友善是带给别人欢乐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喻朝阳经常这样说。这句话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

喻朝阳认为,友善需要主体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因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如果外部环境不能施以切实的约束和教化,那么,友善之德就必然受到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看到有人遇到了困难,总会有人伸出援手,那些陌生的“亲人”在友善力量的感召下,温暖着村民。

2018年9月,一把大火将村民王允杰家所有的财物化为灰烬,可是,让人感动的是,一次次募捐活动、一张张带着温暖的钞票送到王允杰家,喻朝阳说,他切身感受到,友善的力量为受灾家庭撑起了一张保护伞。

友善,让热心人将援助之手伸向最需要帮助的人,拉起了一个又一个在泥泞中痛苦挣扎的人。

道德标尺 重要支撑

高立志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的重要支撑。这是我市立昇美术馆馆长、书画家高立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理解。

高立志是一个有着匠人情怀的人,他表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推崇真诚相待、谦让和善。

纵观历史,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是人们最具幸福感的时代,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做什么工种,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而言,友善都是具有根本性的交际准则。

它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没有计量单位去具体衡量,但它就在那里,就在你的生活之中,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尺,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甚至社会和谐的重要道德保障,友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生道德行为的标尺。

原标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我心中的友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