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稳稳的“菜篮子” 满满的“幸福感” ——莘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掠影

2021-02-18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徐庄大棚基地内种植的圣女果颜色鲜艳,让人垂涎欲滴。

春节期间,在莘县徐庄大棚基地内,数十座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

大棚内,一列列成熟的圣女果挂满藤蔓。几名工人戴着手套麻利地采摘、装桶,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批圣女果将通过全冷链物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基地负责人李彩磊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莘县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基地建在家门口 村民变成上班族

在徐庄大棚基地忙碌的工人中,有两位技术熟练的工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王玉清、王金玉夫妻俩是后李庄村人,原来是贫困户,现在,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已经实现了脱贫。”李彩磊介绍,“有不少贫困群众在基地从事育苗、采摘等工作,每天收入100多元,除此之外,基地还给在这里工作的贫困群众缴纳保险。”

“基地化种植优势突出。”李彩磊说,目前,莘县形成了一批规模不等的种植基地,这些基地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集约化程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徐庄大棚基地鸟瞰(资料图)

延伸产业链条 铺就富民坦途

“原来,一提到十里井只有育苗,现在,从育苗、种植到销售,我们形成了蔬菜产业链条。”十八里铺镇十里井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说。

为抓好“菜篮子”生产,实现农民增收,莘县号召村庄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大棚果蔬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动员在外经商的群众回乡建立育苗基地,为种植大棚的群众提供技术等方面的帮助。”王学军告诉记者,为延伸产业链条,十里井村开设了多个蔬菜收购点,让无致富门路的村民在收购点工作。

为适应市场需要,延伸产业链条,莘县鼓励各村庄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降低蔬菜种植风险及生产成本,保障蔬菜质量。

站上直播风口 村里建起服务站

在十八里铺镇苏堂村西北角,一座绛红色的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苏堂村刚刚建成的电商服务站。

苏堂村党支部书记刘增民告诉记者,受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影响,村里很多的年轻人尝试着做电商。去年下半年,苏堂村投资20万元建立了电商服务站。该村计划发展电商,依托本村蔬菜、瓜果、黑麦粉、小米等农产品,走出一条新的产销模式。

“通过直播,村里高品质的农产品可以卖个好价钱,提高村民的收益,将就业创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刘增民说。

在莘县农村驱车行驶,道路两旁,一个个蔬菜种植区、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帘。“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产业的崛起。但是,也不是做啥产业都行,一定要找到适合市场、能让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在产业振兴中鼓起腰包,让群众感受满满的幸福感。”李彩磊说。

(来源:聊城日报)

原标题:《稳稳的“菜篮子” 满满的“幸福感” ——莘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掠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