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翁源沾坑村的笑声

2021-02-19 12: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全文约2368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疫情未绝,注定今年春节别样。

然而,对于韶关翁源县翁城镇沾坑村的村民来说,春天如约来临,笑声依然荡起。

美丽的沾坑村。

这不,村民徐金雄这阵就总是笑容不休息,笑声不打烊,“今年春节,天气好,心情更好,不乐都不行啊,哈哈!”他笑哈哈地对记者说。

他何以“心情更好”?皆因:摔掉了“贫困帽”,住上了新楼房,钱袋装满了票子,过上了好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能不快乐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沾坑村的快乐篇章当然不是徐金雄的“独乐”,而更来源于村民之“众乐”,他只不过是欢乐曲谱中的一个音符。

去年,沾坑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95元,相比于2015年的5836元,增长3.5倍多,全村43户相对贫困户共128人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脱贫致富了,扬眉吐气了,腰板儿挺直了,说话响亮了,村民脸上焉能不笑,心里岂能不乐?

故此,今年春节,沾坑村奏响“欢乐迎春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沾坑村“欢乐迎春曲”高奏,省发展改革委及其驻村工作队功不可没,就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是“欢乐迎春曲”的谱曲者。

富裕之路,被挡之“门坎”外

沾坑村位于翁源县翁城镇东部,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山区村。脱贫攻坚战之初,全村284户1178人,就有相对贫困户43户128人,贫困发生率在韶关也属“高发区”。

“我们村戴着两顶帽子,一顶是革命老区,这是一顶光荣帽。还有一顶就是贫困帽,这顶帽子戴得很不舒服很不光彩……”村支书李永华五味杂陈对记者言。

是啊,人穷脸无光腰难挺。2015年,沾坑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32万元,这让村民们见人矮三分,更使村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我们来此帮扶前,全村贫困程度较深较广,基础设施薄弱,整体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忆往昔,省发展改革委驻沾坑村第一书记张朝春面色凝重。

沾坑村何以长期与贫困为伍,难奔小康之路?

两大因素:水,不畅;路,难行。

沾坑村却长期“水愁”:1.8公里长的河道没有防洪设施,农田灌渠改造不足,影响村民发展生产。

一提起从前用水,徐金雄就是一把辛酸泪。“我们家田地在两三里外,以前没水渠,作物浇水全靠肩挑,人累得够呛,作物也干得惨,收成低,后来就越种越少,甚至不种了。这庄稼人不耕田种地,日子又怎么过得好?不穷才怪!”说到此,徐金雄喟然长叹,脸呈苦大仇深状。

路通财通,而沾坑村的“财路”却在村口断了。

何故?路不通,“财神爷”在村口转了个弯,溜了!

原来,脱贫攻坚战打响前的沾坑村仅有一个自然村实现了村道硬底化,其余均为泥土路;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桥残破不堪,另有一条用水泥板临时架起的危桥,车辆行人进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那时因道窄路烂,瓜果蔬菜要运到镇上去卖很不方便,只能用摩托车和自行车装载,颠来碰去,瓜果蔬菜被毁容,卖相不好,买不出好价钱。尤其是甘蔗,又长又重,更难运出去。作物换不来钱,心里愁日子苦!”今年53岁的村民廖镜明痛心疾首道。

张朝春感同身受。他告诉记者,工作队经过“解剖麻雀”式的把脉问诊后,发现“水不畅”、“路不通”是制约沾坑村经济发展的两大主因。

引来“旺财水”

找准沾坑村致贫症结后,帮扶单位把帮扶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

首先是投入资金开展灌区改造工程,新建主渠和干渠8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0%。各村小组结合灌渠修建机耕路,基本实现农机生产全覆盖,有利于村民规模化生产。

沾坑村水渠主干网。

其次投资建设村道互通工程,结合灌渠改造工程,使全村近80亩撂荒的山田成为可规模种植的良田,而且极大方便村民到田间劳作。

“通过改造和修建灌渠,极大地改善了灌溉条件,水可以直进流进田地,从而为全村新增可利用耕地达500亩,这是一笔巨大财富,在我们村民眼里,这灌溉渠分明就是发财渠,致富渠啊!” 李永华发自肺腑地说。

徐金雄更是感恩戴德,“以前全靠双肩挑水浇田灌地,路程又远,劳累不堪,现在多好,省事又省力,完全把我们从繁重的体力中解放了出来,依我看,说这渠是解放渠更恰如其分。”他情真意切地说。

开通“发财路”

路通财通。

帮扶单位大刀阔斧对沾坑村实施交通建设:

对全村约4公里的泥路、土路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全村道路硬底化和一体化,极大方便村民出行。

全村道路硬底化。

实施村首互通工程。沾坑村与邻村的马东村、群益村连接的3公里泥土路重新铺设为水泥路,进一步改善了全村及周边村庄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

对原有第6村小组危桥实施拆危建新,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廖屋旧桥实施加固改造,消防安全隐患。

出行条件条件改善后,村民到粤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农产品更加便利,到开发区务工更加安全。

村民们开心地说,村道加宽变硬后,行路方便,开车方便,运输方便,买卖方便,感觉就行走在奔康大道上,别提多带劲了

拆掉“门坎”,幸福来敲门

水畅了,路通了,幸福也来敲门了。

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徐金雄被列为贫困户,家庭经济捉襟见肘,全家人蜗居在仅几十平方米的泥砖瓦房里,日子过得凄风苦雨。

水渠修好,道路建好后,他一家是“守得云开见明月,静待花开终有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七亩,全部用来种蔬菜,收入可观。仅去年,纯收入就达五万元,现在住上了两层半,面积达一百四十多平方米的新楼房。

廖镜明也是个大大的受益者。村里没修水渠没改造道路前,他家也只种了几亩的蔬菜瓜果。现在灌溉条件好了,道路宽敞平坦了,他甩开膀子将种植面积扩大到十多亩,去年纯收入过十万元。看着存折里“蹭蹭”上窜的数字,他是梦里笑走路唱。

规模化农业经营。

去年,沾坑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原25户贫困户中,有17户种植瓜果蔬菜,全村43户相对贫困户128人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加之“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落实,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他们自然放声大笑。

原标题:《翁源沾坑村的笑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