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人民日报、新华社齐点赞!诸暨这件事,全国出名

2021-02-22 16: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纷纷点赞诸暨移风易俗工作,一起来看!▼▼▼

人民日报

全文如下:

浙江诸暨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陈规陋习少了 文明互助多了

■记者 顾春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白杜坞村村民周国相家办喜事,摆了5桌酒席,都是家常特色菜,仪式简朴而热闹。

2018年起,诸暨在全市推行移风易俗,要求婚事丧事简办。推进婚事新办,网格员上门宣讲,宣传单也跟着上婚宴,文艺志愿者还创作喜庆画作、裱好画匾,作为新婚贺礼送上门,很受老百姓欢迎。

要管好,必须管细。诸暨出台规定,对婚事丧事的办理标准、操办流程等,都做了规范,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几年抓下来,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经成为诸暨百姓的自觉行动。白杜坞村村民周国军父亲去世,周国军只请亲戚吃了顿饭,人情、回礼都免了。“我们鼓励厚养薄葬,老人在世,多孝顺他们。”浬浦镇副镇长郦科杰说。

很多村民省下钱来,捐给村级关爱基金,助老扶弱。“向关爱基金捐款的老百姓越来越多。”郦科杰说,现在,村里有多个基金:奖励和帮扶学生的薪火教育基金,关爱老年人的乡贤慰问金,因病致贫的帮扶基金和特殊专项帮扶金……陈规陋习少了,文明互助多了。“办酒不铺张、礼金不攀比、丧葬不迷信”等“七不”规定,以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办或不办”等约定,已经在诸暨全面推广。

新华每日电讯

全文如下:

办席排场做减法 互助互爱做加法

“枫桥经验”诸暨兴起文明新风尚

■记者 方问禹

新郎新娘只在几位至亲的见证下完成婚礼,婚宴酒席从原定40多桌减到3桌,自愿向村级关爱基金捐赠1000元……去年腊月,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永安社区居民何林峰为儿子举行的婚礼,选择“简办新办”,既符合防疫要求,更支持移风易俗。

春节前后,枫桥镇有10户家庭取消酒席,13户简办婚宴、省略婚庆等环节,节省30多万元。枫桥镇党委委员张幼华介绍,简办酒席、给村级关爱基金捐款,几乎是当地婚嫁喜事“标配”,不少新郎选择自己开车接新娘,以文明风尚开启幸福生活。

诸暨民营经济发达,群众生活较为富裕,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高额人情等讲排场的风气一度盛行,造成明显浪费和人情负担。2018年5月,诸暨开始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将移风易俗作为切入口。

办酒不铺张、礼金不攀比、丧葬不迷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减办……诸暨展开一场针对人情往来的基层文明行动。

陶朱街道西湖村拆迁安置户多,嫁娶喜事多,移风易俗难度大。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西湖村党总支书记陈江在村里主持了20多场酒席,挨家挨户讲道理、倡新风。

“不是东家不客气,移风易俗是新风尚。”他倡议大家按照红白事统一标准办席,撤下名贵名酒、龙虾大闸蟹。久而久之,讲排场的风气扭转过来,主宾点赞。

办席排场做减法,邻里关爱做加法,“一减一加”涵养“大孝大爱”。移风易俗进程中,诸暨在村社广泛建立“村级关爱基金”,引导居民、企业等广泛参与,撬动互助互爱、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

“村里关爱基金收到捐款31.3万元,其中18万元已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同山镇边村党总支书记边伟忠介绍,村里关爱基金收支规范,接收捐款资金出具收据后上墙公示,支出资金经个人申请、协会讨论、村两委决定,上墙公示三天后支付。年底,基金收支情况接受村两委、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联合审核。

记者了解,目前诸暨476个村居社区“村级关爱基金”实现全覆盖,接受捐赠总量超过8700万元,支出超过3500万元,惠及12万多人次。

“往后,我们每年拿出‘红美人’基地水果年销售额的1%,捐入村级关爱基金。”浙江勾嵊山生态农业产业园总经理宣汉光说。近日,他们与安华镇勾乘山村两委签署了一份捐赠协议。2019年3月成立以来,勾乘山村关爱互助基金接受各类捐款超过36.8万元。

经过两年多探索,诸暨村级关爱基金目前步入提质增效期。本着“源头有活水、惠民有长效”原则,今年1月,诸暨市选择100个重点培育村先行,全面升级打造关爱基金2.0版。

“通过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固化关爱基金成效,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风俗。”诸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孔羽介绍,诸暨村级关爱基金2.0版,着力提炼一套工作体系,做好“三重一好”,即重大变故志愿有慰问、基金有帮扶;重点对象志愿有结对、基金有关爱;重要节日礼堂有活动、基金有保障;好人好事村社有夸奖、基金有礼遇。

近日在枫桥镇敬老院,星级酒店的厨师们带着食材,为老人做饭。不少厨师感慨说,这是做得最用心的一餐饭。记者了解到,目前诸暨“我为老人烧餐饭”关爱行动已经形成风尚,每月10日,全市15家敬老院老人都可以吃到各大星级酒店厨师上门做的饭菜。

如今,在“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我为金婚留光影”“我为家乡带个货”“我为孩子上堂课”等“暖心八件事”关爱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尚在社会各界的走心参与中传递开来。

2月21日,在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陈可英指导留守儿童做手工。诸暨兴起互助互爱、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今年51岁的陈可英是浙江省诸暨市公益组织——越民生义工团的负责人。陈可英及团队聚焦儿童成长,推广公益阅读,组织实施了“分享书香分享爱”“童阅计划”“焕新乐园”“爱在他乡”等公益项目,深度服务160多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拥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为上千名孩子提供各类爱心志愿服务。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刊发后,央广网、中工网、中华网等主流平台纷纷转载。

↓ ↓ ↓

此外,除了刊发诸暨移风易俗工作之外,昨日新华社还为诸暨的这些举措点赞!▼▼▼

2月21日 新华社

全文如下:

分享书香分享爱

■记者 韩传号 摄影报道

↑2月21日,陈可英与上和村留守儿童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的操场上活动身体(无人机照片)。

今年51岁的陈可英是浙江省诸暨市一名有着29年教龄的语文教师,也是诸暨当地公益组织——越民生义工团的负责人。

在诸暨,陈可英及义工团队聚焦儿童成长,推广公益阅读,组织实施了“分享书香分享爱”“童阅计划”“焕新乐园”“爱在他乡”等公益项目,深度服务160多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拥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为上千名孩子提供各类爱心志愿服务。

从2017年起,陈可英与义工团队发动社会力量,将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一所闲置学校改造成侯门山乡村图书馆,向当地留守儿童推广阅读,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活动,用爱心陪伴护佑孩子们的成长。目前,图书馆已有4000多册爱心图书,举办过60多场主题活动。曾经闲置的乡村学堂重新散发书香,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

陈可英说:“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我们一直往前走的动力。我们会让更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书相伴,有爱相随。”

↑陈可英、志愿者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与留守儿童合影(1月29日摄)。

↑2月21日,陈可英和孩子们在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内。

↑2月21日,在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陈可英指导留守儿童做手工。

↑陈可英在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内(1月29日摄)。

↑2月21日,在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陈可英与几名留守儿童一起看书。

↑2月21日,在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陈可英(前)与留守儿童在一起。

↑陈可英(右四)、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边的一块空地里播撒花卉种子以美化环境(2月6日摄)。

↑2月21日,在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陈可英带领留守儿童诵读经典。

↑2月21日,在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陈可英(右)和一名留守儿童谈心。

↑2月21日,陈可英与上和村留守儿童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的操场上活动身体(无人机照片)。

↑陈可英(中)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举行的迎春节活动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包饺子(2月6日摄)。

↑陈可英走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所在的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村头(2月6日摄)。

原标题:《今天,人民日报、新华社齐点赞!诸暨这件事,全国出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