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男性气质②丨“娘化”是贬义吗?别搞混了性格特质和性别气质

澎湃问吧
2021-02-25 21:49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从影视作品到选秀综艺,以阴柔为美的“小鲜肉”卷起新的审美风潮。强调阳刚、血性、担当的传统男性气质(masculinity)在今天是否已经发生改变?男性特征就是女性特征的对立面吗?为何说“男性气质”话术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都可能是霸权?

澎湃问吧邀请伦敦国王学院媒介与性别文化专业博士候选人葛亮,一起了解男性气质的历史嬗变。上期文章梳理了传统男性气质的历史嬗变(点击查看),本期一起来聊聊男性“娘化”争议。

@放养:怎样看待“娘炮”一词?为何当今男性越来越女性化?

葛亮:首先,“娘”本身,无论在任何一个主体身上,都不是或者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男性女性化”也不应当是一个问题。认为“男性女性化”是一个不好的趋势,背后其实呈现的正是一种男性优先和男性中心的逻辑。

在二元的性别体系中,男性气质表达男性,女性气质表达女性,这样的严格对应不允许被改变和挑战。相应地,在男权中心的权力结构里,男性/男性气质被认为优越于女性/女性气质。因而,“男性女性化”会被这样运行的权力机制检测到并被标记为逾矩,被惩罚和被拒斥。二元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二元的男女性别体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严格的束缚和压抑。

人本身的气质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当被局限在这样一个严苛的二元框架内。对于“娘炮”、“娘娘腔”或是“女汉子”的恐惧和嘲讽都是这个权力框架运行的产物。担心丧失了自己性别优势的男性,选择去打压那些“女性化”的男性,以维持这样的权力体系。同样的逻辑,一些男性会觉得自身的优势遭到“男性化”女性的威胁,因此对“女汉子”开始攻讦。

不是男性越来越女性化,或是女性越来越男性化,而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性别气质逐渐多元和流动的文化风向。

@俗人的特立独行:我认为不论是女性亦或是男性都有同样的感知能力,会哭、会笑、温柔或是“硬汉”行为。我们会接受女性“飒”“帅”,但为什么不能接受男性的“白白净净”?我们告诉男孩子不要哭,男子汉大丈夫,同时要求女生文文静静,顺从父母。你们一直在给性别定“人设”,因为自古以来就是男儿顶天立地,女人三从四德。我不是在否定他们的性别特征,而是当有特例出现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包容与理解?

葛亮:确实,温柔或勇敢,含蓄或者直接,飒或者帅,这样不同的性格特质本身就不应当与性别气质挂钩。二元化的性别气质本身是现代社会对人身体的一种规训,来不断巩固男性中心的和异性恋主导的社会体系。人本身的气质就是多元的,超出所谓的男性/女性气质框定之外。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对差异包容和理解,并且应该更主动地去拥抱多元的性格特质,而不去顺从“男性气质才能表达男性;女性气质才能表达女性”这样的规训。

@passion:为啥男性娘化是问题,而女性汉化就不是问题?

葛亮:都不应该当作“问题”“毛病”来看待。男性女性化之所以被着重强调,无非是当下男性中心社会里,权力逻辑运作的结果。担心“沦为女性”就会丧失优势,自己原有的地位就会遭受威胁,内底里仍然是强烈的性别不平等的逻辑。

    责任编辑:鞠文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