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月译著联合书单|发明男性气概

译著联合书单
2021-02-24 10:51
翻书党 >
字号

《日本文化简史:从起源到江户时代》

[英]乔治·贝利·桑瑟姆著,郭玉红译,索·恩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最早出版于1931年,1959年哈佛大学教授、日本史研究顶尖学者埃德温·赖肖尔(赖世和)曾这样评价这部著作:“乔治·桑塞姆的《日本:一部简明文化史》的出版将西方的日本史研究提升到了新高度。他对日本制度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文化发展的敏锐解读,以及流畅行文的魅力,与西洋世界日本史研究入门中那些单调乏味的调查和着墨颇多的轶事记录形成了鲜明对比。”

《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日]能登路雅子著,宋爱译,方寸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生于1901年的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开拓时代的尾声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密苏里的乡村小镇上,他亲身体验了人与自然的艰难对抗,也见证了人类的进取与探索。“创造没有自然威胁的乐园”成为这位天才创造者的毕生梦想。

1955年,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诞生。这里有来自欧洲的童话王国,有马克·吐温笔下属于美国少年的田园,还有飞向无限宇宙的探索旅程。蒸汽船与蒸汽机车带着人们回到文明在广阔荒野上急速拓展的黄金时代,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使这里成为美国人的精神故乡。

今日,这座“魔法王国”已像当年的开拓者一样,走出美国,去探索欧亚“新大陆”。它将一个非日常的“美国派”世界推向全球,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新奇文化体验。东大教授能登路雅子从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读者讲述了这一历程。

《爱德华·霍普:寂寥的画者》

[意]塞尔吉奥·罗西著,[意]乔万尼·斯卡尔杜埃绘,陈阳译,好·奇|应急管理出版社

“我想做的,只是画出房子一侧的阳光。”爱德华·霍普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对全世界的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爱德华·霍普:寂寥的画者》将传记写实与漫画创作相结合,并融合了霍普的绘画风格,再现了其孤独沉默的一生、他与同时代多位艺术家隐秘且复杂的关系以及他的模特、经纪人和生活伴侣乔是如何深刻地参与并影响了他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

《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著,黄灿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黄灿然曾言,“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就是翻译它。”《希尼三十年文选》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里程碑作品。文章多是希尼对众多杰出诗人的评论,也有一些演讲和散文,分三辑。第一辑偏自传,第二辑侧重文学,第三辑相对轻松和随机。

上个世纪,“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但如今,我们不禁疑惑,这还是一个读诗的年代吗?诗歌的边缘似乎比文学来得更早。可即便如此,诗歌带给我们的体验依旧可以如希尼从艾略特那学到的——“原本是你难以企及的诗歌,引发了一种需要,就是想了解克服其陌生性,最终变成你内心一条熟悉的小径,一条纹理,沿着这条纹理你的想象力愉快地往后打开,朝向一个本源和一个隐蔽处。”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

[俄]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著,黄灿然译,大雅|广西人民出版社

该诗集是俄罗斯最伟大、命运最为坎坷的诗人之一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精选,全书包括《石头》《哀歌》《诗1921—1925》《莫斯科笔记本》《沃罗涅日笔记本》五个部分,收录诗歌一百多首,贯穿曼德尔施塔姆整个写作生涯,是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在长期翻译、研究曼德尔施塔姆诗歌的基础上甄选出来的最具艺术价值、最能代表诗人气质和水平的诗歌汇编。这些诗歌博采众长,形式严谨,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力、独特的创作理论展现了对“世界文化的眷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明气息和深刻的道德意识,诗评家把他的诗称为“诗中的诗”。

《历史与记忆》

[英]杰弗里·丘比特著,王晨凤译,译林出版社

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着一种崭新的途径,借之可以将历史概念化,成为更普遍的探索领域。本书针对关于记忆的各种探讨和理论,提供了容易进入又发人深思的引介,所涉及的主题凝聚着历史学家的普遍关切。全书关注记忆在所谓历史过程中的角色,考察了个体与集体之间、作为遗存的记忆与作为重构的记忆之间,以及记忆与历史作为各种回顾性知识形式之间的关联。

《AI3.0》

[美]梅拉妮·米歇尔著,王飞跃、李玉珂、王晓、张慧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文化

本书源自复杂系统前沿科学家梅拉妮·米歇尔多年来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真实状态的记录,她在书中通过5个部分揭示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以及在未来几十年我们能从它们身上期待什么”。在描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之后,通过对视觉识别、游戏与推理、自然语言处理、常识判断这4大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的探究,厘清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书中关于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机器翻译等方面的案例分析都充满了启示性。

《爱尔兰戏剧集》

[爱尔兰]布莱恩·费利尔等著,张祝馨、张悠悠译,三辉图书∣中国华侨出版社

从王尔德、萧伯纳、叶芝、贝克特,到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肖恩·奥凯西……在世界戏剧的版图上,爱尔兰巨星闪耀,而到了当代,我们对爱尔兰的戏剧状况开始语焉不详。本书收入了三位当代爱尔兰剧作家作品:《费城,我来了》《猫泽边》《沃尔沃斯闹剧》,带有各自创作时期的特点和剧作家的个人兴趣,他们分别关注了移民群体、边缘群体和流亡群体,却有着醒目的共通之处:暗黑的伤痕感和幻想性,狂欢式地聚焦小人物。那些关于家国历史、族裔归属和精神认同的话题,不断出现在每一代剧作家的字里行间。爱尔兰的民族变迁如同一个模板,反映出移民浪潮下的人民正在经历的徘徊。

《发明男性气概》

[英]大卫·D.吉尔默著,孙伟、张苗凤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性别是天生的,但性别特质也是人生来就具备的吗?男性生来就是大胆、勇猛而好斗的吗?男性天生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为什么说男人真的不容易?本书作者通过充分的人类学证据证明了男人并不是天生不同于女性的,后天的环境因素和文化影响是塑造男性气概的关键所在。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前往世界各地探寻男性气概的源头和肇因。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和文化对男性气概造成的压力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为了群体的生存,为了个人受到认同,男人必须拥有一些气概特质,其中包括了坚强勇敢、富有侵略性、禁欲以及追求性快乐。

既然社会的存续需要男性气概的出现和存在,那我们可以合理地推导出的结论是:没有这些男性气概,社会将会失范,进而在环境和外界的压力下崩溃。所以,具有男性气概的男人是必不可少的。

《丈量世界:500条经典铁路路线中的世界史》

[英]萨拉·巴克斯特著,刘芳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虽然确实存在铁路或车道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约公元前600年迪欧科斯和科林斯地峡之间的轮船辙痕,但要花上几千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人们才初次享受了首个付费铁路客运服务。再过200年,人们才有可能乘坐火车前往世界上一些最偏远和最非凡的目的地旅行,并追踪在地球悠久的历史中留下的许多奇怪而美好的自然或文化遗产。

本书会带你穿行于从史前岩层到摩天大楼的不同场景,搭乘从慢速蒸汽机车到高速子弹头列车的各种火车。吱吱嘎嘎地驶过峡谷,喷着蒸汽路过古老的纪念碑,飞驰电掣穿过城市,在总统车厢或者皇后乘坐过的火车上尽情享受,或者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或史诗般的时代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关联。

《病毒博物馆:中国观鸟者、病毒猎人和生命边界上的健康哨兵》

[法]弗雷德里克·凯克著,钱楚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

本书聚焦于非典和禽流疫情之后,东亚地区针对跨物种传染病所做的防范研究。法国哲学史学家、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凯克基于在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的长期田野,观察并追访了微生物学家、兽医和鸟类学家们的工作,从中总结出和公共卫生措施并行的防疫策略,提醒人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病原体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联、不同学科关于动物传染病的理解和意见有何不同等等。他尤其讨论了专家们如何转换视角,从鸟类甚至病毒的眼光来解读世界、帮助防疫。

《唱吧!未安葬的魂灵》

[美]杰丝米妮·瓦德著,孙麟译,中信出版·大方

混血男孩约约、妹妹还有黑人母亲莱奥妮,一同上路接白人父亲迈克尔出狱。旅途中密西西比州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模糊了现实与魔幻的界限。小说在男孩、母亲与鬼魂的叙述视角之间来回穿行,书写了这个饱受贫穷、毒品和种族歧视侵扰的黑人家庭的爱与伤痛。作者以诗歌般的行文爬梳他们的生命史,揭开了美国南方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坠落与重生:9·11的故事》

[美]米切尔·祖科夫著,杜先菊译,文汇出版社丨新经典

亲历者视角全景式还原9·11始末,聚焦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个体与细节;这是一个关于坠落的故事,却处处闪现着重生的力量。

2001年9月11日,星期二,晴。起飞的航班上,乘客们有幸赶上一个飞行的好日子;曼哈顿下城和五角大楼里,上班族迎来一个忙碌的工作日;宾夕法尼亚乡村的草地上,主妇们在晴朗的暮夏之日晾晒衣服。直到四架喷气式客机接连从天而降。新的一天刚刚开始,近三千人的生命却走向结局。

9·11事件震惊世界,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当天,米切尔·祖科夫为《波士顿环球报》撰写9·11事件头条新闻,并在后续报道中搜集了大量亲历者的故事。通过缜密的调查与动人的叙述,祖科夫以上百名亲历者经历为主线还原当天具体经过,以分秒为单位呈现袭击与救援的惊心动魄,并讲述后9·11的重建工作与人们的后续生活。

《地图时光机》

[美]凯文·J.布朗著,木同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在今天,卫星影像技术和GPS定位服务能够随时为我们提供海量、精准的卫星地图,出门旅行也不再是一种冒险。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制图历史中,世界曾是由一国之主、制图师、科学家和传教士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描绘的一张画布。

从公元前1世纪的石刻地图,到20世纪近代战争宣传地图;从荷兰黄金时代制图业的蓬勃发展,到早熟的东亚制图业在全球化的历程中与西方制图界的碰撞与融合,再到19世纪蒸汽机与平版印刷技术为地图带来的革新。本书用65幅珍稀古董地图,带我们回顾人类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历史。

《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

[美]埃里克·韦茨著,姚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

前承一战战败,后启第三帝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逾14年动荡不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无法摆脱战争赔款重担,经济危机不断,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四分五裂,最终极端右翼崛起,民主共和国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和妇女选举权得到确立,大众消费兴起,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众多德国人沉湎于柏林式五光十色、充满刺激的现代化都市生活。

在本书中,韦茨引领读者在魏玛时代的柏林漫步,辗转于咖啡馆、夜总会、电影院、百货商场和公共住宅,观察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我们也将邂逅各领域的杰出人物,与小说家托马斯·曼、建筑师埃里克·门德尔松、评论家克拉考尔、哲学家海德格尔等同行,见证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聆听他们对现代性的反思。

纳粹上台后,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流亡海外,将锐意创新与反思的魏玛精神播撒至全世界。时至今日,在日本、土耳其、美国,于建筑、电影、思想中,仍能看到魏玛遗产闪耀的光芒。韦茨强调,我们不应总从历时12年的第三帝国出发,将魏玛共和国简单视为纳粹时代的前奏,而应从全球视角出发,重估其历史成就和丰富遗产。

《自由与组织》

[英]伯特兰·罗素著,洪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素追溯了1814年—1914年这一百年来政治变革的主要原因,认为它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经济技术、政治理论和某些重要人物。他从拿破仑下台、维也纳会议失败,讲到一战爆发,通过详细探讨塑造了19世纪的主要力量和重大事件,描绘了19世纪历史上两种决定性力量——自由和控制——之间的斗争,生动地呈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包括马尔萨斯、密尔、边沁、杰斐逊、杰克逊、林肯等,在这些人的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审视了美国体制的建立。最终,其目的在于追溯19世纪变革的两大原因的对立和相互作用:自由主义者和激进分子对自由的信仰,以及通过工业和科学技术产生的组织的必要性。

《名望与光荣》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著,易丽君、裴远颖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代表作,故事起于1914年夏,终于1947年春,讲述了以末代伯爵雅努什为主角的几个波兰家庭三代人的际遇,反映了时代洪流下波兰人民命运的挣扎与浮沉。涉及一战、社会主义革命风暴、波兰独立、苏波战争、西班牙内战、二战、奥斯维辛集中营、华沙起义等诸种著名历史事件。

小说中的人物成长、情节发展、爱情波折都与风云变幻的时代紧密相连,冷烈沉郁,回肠荡气,堪称一部“当代史诗”。

《柏林法则:欧洲与德国之道》

[英]保罗·莱弗著,邵杜罔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德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灰烬中重生,用德国特色的行为方式,实现了两德统一和经济腾飞,最终成为整个欧洲的领导者。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移民政策等多个方面,德国制定的规则引领了整个欧洲大陆,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欧洲文明在现代获得新的生命力。为什么德国对欧洲至关重要?为什么德国是欧洲的命脉所系?本书作者作为英国前驻德大使,详细解读德国的历史、民族性格、商业特征及政治选择,向我们说明德国是如何在欧洲崛起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的。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修订译本)》

[法]米歇尔·福柯著,严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福柯不是一位学院派哲学家,因为他关注的对象——疯人院、监狱、妇女、儿童等——初看起来不那么“哲学”。然而正是由此,福柯发现了笼罩在世人身上的隐形的权力之网。当下,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都被记录、分析,以便精准化营销。权力之眼不仅仅是圆形监狱、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还是不断迭代的大数据。人人都是透明人。

福柯并未远去,他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反复咀嚼。通过他生前留下的大量访谈和演讲,我们可以更便捷地了解他在《癫狂的历史》《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史》等著作中表达的深邃哲思。

《提琴与坟墓:洛尔迦诗选》

[西]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著,汪天艾译,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提琴与坟墓》收录了洛尔迦的七十首诗歌代表作,并另附两则剧本片段,所选篇目写作年代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

加西亚·洛尔迦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为世界所熟知的西班牙作家。他的诗歌音韵悠长,感知细腻,想象绝妙,堪称传统与现代技艺的完美结合。字里行间的情绪涌动孤独又热切,融合了极致的快乐和悲伤。他的诗歌与人生是对西班牙本可能有的一个更好时代的留念与预想,那是保持谦卑、满怀勇气地用写作反抗不公,是替社会底层没有声音的人奔走发声,是把戏剧艺术带到最偏僻的乡间田埂,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拥抱世界——毕竟最后的最后,爱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抱另一个人。

    责任编辑:方晓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