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宛城区种地农民的幸福事儿:田间有道路 地头有机井 技术有人教

2021-02-23 23: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田间修了生产路,地头机井随时用,农业技术有人教,播种收获机械化,你说现在种粮有多方便!”春节期间,宛城区溧河乡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周姓农民回到家乡后,感叹家乡农业生产条件的大变化,他决定把原来租出去的几亩土地收回来自己耕种。

变化缘何而生?这要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记者2月20日从宛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2020年该区投资7600万元,新建5万亩高标准农田。2012-2019年8年间,宛城区共投入资金近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覆盖全区的8个乡镇。新修田间道路493.28公里;新打机井7138眼;铺设地埋管道1697.36公里、开挖疏浚沟渠2314.24公里、衬砌渠道340公里;架设农田输配电线路2222.6公里、安装变压器376台;植树141万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电网“五网”配套,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良种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年亩产粮食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

“近年来全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使全区农业发展实现了由增产向提质的巨大转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宛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1

从”望天收”到“丰收田”的蜕变

宛城区耕地总面积69.7万亩,过去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都是中低产田。为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现实状况,该区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着力解决排灌问题,进行了沟渠清淤,打井配套,井井通电,不仅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而且对田间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对农田进行了科学化分块,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实现“望天田”到“丰收田”的美丽蜕变。

2

从“低效益”到“高效能”的递进

过去的农田道路不通,桥涵较少,耕作和收割时,大型农业机械进田作业困难,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路通了,桥通了,给农民的耕地、收割等环节节省了很多时间,实际劳动效率比过去至少提高一倍。通过项目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从“低效益”到“高效能”的递进,不但让乡村更加美丽,更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实惠,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3

从“难管理”到“高生态”的转变

田间管理是作物高产的关键环节,过去机井浇地拉很长的电线,还要承担水费、电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不仅浇灌成本高,浇灌所需时间也很长。现在高标准农田实现井井通电,地埋管道输水,每隔50米修建一个出水口,只需推上电闸打开阀门,就能在旱季轻松地取水浇地,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的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管网、路网、林网等田间工程建设,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少肥料流失浪费,降低了农田面源污染,防止了干热风对农田的危害,对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

从“重建设”到“重管护”的探索

“区政府拨付财政资金485万元,对十二五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工程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整改,该项工作已于2020年12月底完成。这一举措可以说让广大种地农民吃了一个颗‘定心丸’。”宛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使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该区在抓好前期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推进实施严格的管护制度,确保建设一片,收益一片。

该区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设施具体细分为机电井、道路、树木、建筑物、渠道和排水沟,并对各项工程设施明确具体的管护要求。管护经费具体由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筹措为主,区财政以奖代补,平均每亩高标准农田补助6元,针对机电井、林网和配电设施,分类落实产权和管护主体,创新管护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区探索将机电井及配套设备进行有偿承包,将农田林网树木实行大户承包管理,将变压器及高压电线路移交电力部门管理。实现机电井、林网、配电设施的产权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地解决了工程管护难题,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按照每万亩项目区配8-10名管护人员,组建了全区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队伍;各级管护主体和管护人员定期开展管护巡查,及时维修问题设施。此外,积极探索“井长”制管理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乡、村、组干部依次担任一、二、三级“井长”等,建立健全项目管护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站在高标准农田旁,放眼望去,广袤肥沃的田野上呈现出农业现代化新姿,我们相信,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结合,宛城区农业农村经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来源:南阳日报客户端)

编 辑:赵 地

校 对:刘 嵩

原标题:《宛城区种地农民的幸福事儿:田间有道路 地头有机井 技术有人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