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文史英华】邹永前 ‖ 苏轼到过淯井吗?

2021-02-24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苏轼到过淯井吗?

邹永前

欧阳修在他所著《六一诗话》①里这样写道:

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购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②

淯井,遗址在今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

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淯井遗址

淯井监,北宋初置,治所即在淯井所在地,属泸州。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长宁军。以此文为据,可以说苏轼到过淯井,但地方史志,如1938年由蜀中名宦、邑中名士梁正麟主持编纂的《长宁县志》,虽载引了该段文字,但无别的文字予以说明。有方家则认为:苏轼所到的是南井,即今四川江安县东北南井乡,即苏轼没有到过淯井监。因此,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苏轼到过淯井监吗?

首先,我们来看淯井与南井间的关系。

的确,苏轼到了今江安井口镇,并留下了《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到晚不及见,复来》,诗曰:

“江上有微径,深榛烟雨埋。崎岖欲取别,不见又重来。下马未及语,固已慰长怀。江湖涉浩渺,安得与之偕。”③

诗作叙述了与任遵圣间的未见与见,及至深的情感。显然诗中没有表明苏轼父子去了南井。现且推论苏轼父子去了南井场,但不能以此推论苏轼父子去的南井即是淯井。虽然北宋时南井与淯井在苏轼父子3人来这一地区时都属泸州,但是政治地理区别较大,且完全属不同的行政单位。

南井,民国十二年版《江安县志》第二卷古迹载:“南井监在县东北六十里,通志云:宋熙宁八年(1075年)置,元初废。”④其确切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在唐代,南井称“可盛盐井”。置南井监,时在宋熙宁八年(1075年)。其地在长江以北,这一区域少数民族已基本完成归化,政权性质上,无论其上之行政机构是泸州还是江安,均已属完整意义上的郡县行政建制范畴。

淯井呢?其开发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唐中叶即在羁縻淯井置监管盐⑤ ,前后蜀均置有管盐机构⑥。宋乾德三年定蜀,初即置淯井监,“设官吏领之,以抚御夷众。”⑦有宋,在中央一级行政及地方行政区划上,采取了分权措施。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建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府、州、军、监以上的大区称“路”⑧。也即到了宋代,淯井监既是一个行业专门管理机构,也是地方行政建制序列。淯井置监时间远早于南井。

那么,会不会在置南井监之前,南井属淯井监呢?不会。因为淯井地处长江以南,其地据泸州200余里,“深介夷腹”⑨,地处羁縻淯州这样一个夷人自治区域的淯井监,治安、维稳等事务,尚需作为完整意义上的郡县制的县级行政单位的江安承担。比如,真宗大宗祥符元年(1008年),江安、淯井夷乱,最初即是江安县联防队长(巡检)任赛,前往缉拿凶犯而丧命的。以此,它怎可能把地处长江以北的南井盐务归淯井管辖。这也是在寇瑊平定淯井第二次少数民族叛乱后,宋朝廷为确保淯井盐业生产,曾将负责戎州、泸州、资州、荣州,及富顺监巡查缉拿走私茶盐的都巡检使公署治所,从戎州迁于江安县的原因。

嘉庆版《长宁县志》标注的淯井监监治

另一个能够证明淯井与南井间无行政关系的铁证,是宋真宗赵恒专为南井矿工恩准假日那条史载。据《宋史·食货志下五》:“大中祥符元年,诏泸州南井灶户遇正、至、寒食各给假三日,所收日额,仍与除放。三年,减泸州淯井监颗盐三之一。”⑩大中祥符元年给“泸州南井”灶户假日,大中祥符三年减“泸州淯井”颗盐。南井、淯井都属泸州,很显然南井与淯井间无隶属关系,二者也不是一个行政单位。

其次,我们来看是否是欧阳修表述有误,或苏轼拜谢恩师时叙述有误。

欧阳修何许人呢?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更是北宋政治家,曾任拜枢密副使、任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宋,盐税与酒税在其财政收入中比重极大,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其主要来源⑪,蜀南在北宋一百年间竟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也与此相关。作为政治家,欧阳修无疑清楚蜀南淯井盐在北宋经济中的地位,知道蜀南夷务对北宋稳定的重要性,因而当他评梅圣俞《春雪》诗,谈及苏轼于淯井监购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并赠与他时说:“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购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那一定是苏轼告诉他蛮布弓衣是在淯井监购得。弟子拜谢恩师敬赠礼物,是一件十分严肃、庄重的事,苏轼没到达淯井,苏轼断不敢妄言。如苏轼在向欧阳修敬赠礼物时未明确说,该礼品是在淯井监购得,欧阳修也自然不会说:“苏轼曾经在淯井监购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得说:“苏轼尝于泸南购得淯井监夷人所卖蛮布弓衣”才是。要知道,北宋前期,泸南包括今宜泸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在苏轼父子嘉祐四年(1059年)至淯井时,还深介夷腹。

第三,《雌雄井》一诗应是苏轼到达淯井之后写的。

公元1059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苏洵、苏轼在井口小住,从任遵圣那里了解到这淯井监,自大中祥符元年开始,这夷乱就几乎没有停过。苏轼父子决定到淯井监看看。

庆浮坝苏轼父子入淯处

苏轼一行到达淯井,在那里他们知道了诸葛亮到达淯井并从夷人手中夺取了淯井的故事,也亲眼目睹了淯江旁泾滩瀑布处的武侯塔,知道淯井在民间还有一个名字叫“诸葛雌雄井”⑫,而此时距蜀南夷人又一次因为盐,也就是嘉祐二年发生的长宁州三里村的图谋反叛,遭到残酷屠杀不远,由此苏轼对蜀南夷务、盐务有了更多深入思索,于是写下了《诸葛盐井》一诗。诗作中自注并写到:

井有十四,自山下至山上,其十三井常空,每盛夏水涨,则盐泉迤逦迁去,常去于江水之所不及。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⑬

从目前笔者所掌握资料,及请教有关方家,该诗无所作年代,但以笔者分析,该诗应当是描述淯井盐井情形的。其理由如是:

其一,从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2月版《苏东坡全集》排列顺序,该诗在卷一,属于其从眉山沿长江至京都开封所写之诗。

其二,全国各地称作诸葛井的很多,但属盐井的无,如河南南阳、四川成都、湖南怀化、云南建水、保山、永昌诸葛井都是水井;云安监是苏轼出川时去了的地方之一,云安有白兔井等传说,无关于诸葛井的说法。

其三,从该诗译文看,它写的不仅是盐井,而且是咸淡之水,即雌雄水。

把这首诗翻译出来,我们看到,其实苏轼是这样记述雌雄井的:

行中的水本身就是咸的,何必在意流入江中还是井中呢?为什么两者没有融合,此中的含义,又有谁省悟得到呢?人心本来就难以满足,人的意愿以情理许多时候是偶然实现。却还犹嫌弃其得到的不多,且看这井上那些一节一节放和收的绳索吧!辘轳转动,汲满盐卤的大桶上来, 放进煮锅煎熬成盐,成为了官府取之不尽的源泉;而夷人呢,眼瞅着那黄白黄白的盐坨坨,源源不断地从这淯溪而淯江,再长江运出,揪心啊!索取没有止境,夷汉矛盾岂能消融?

诸葛塔所在的一匹绸

所以,没忘此行所见所闻的苏轼,后来还在其《筒井用水鞴法》中记述到:“蜀去海远,取盐于井。陵州井最古,淯井、富顺盐亦久矣”。

苏轼在淯井是否还有其他作品呢?遗憾,苏轼或许写了,然而遗失了,亦或没有收录,《苏东坡全集》辑录苏轼诗文,第一首诗是1059年离开眉州至嘉州(今乐山)所作《郭纶》,难道此前苏轼一首诗也没作?

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诗、书信和别的文件,残存者不过三分之一,苏轼写淯井监夷乱的诗文或许就在那失踪的三分之二之中?或者,当他来到淯井,面对官营淯井盐工的血泪,以及夷汉矛盾,想起那位豪夺民力民利助汉武文治武功的桑弘羊,只感到:“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⑭于是愤然撕掉了已成的诗稿也未可知。而这正是苏轼与王安石政见相左的根本原因。

综上,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苏轼及苏洵、苏澈到过淯井,而且不是孤证。

注:

①《六一诗话》在《欧阳文忠公集》中又称《诗话》,原是欧阳修为自己的一部专门记录诗坛掌故的札记所取的名字,后来“诗话”成为一种通称,为示区别,才将欧阳修的原作题为《六一诗话》。

②欧阳修著《六一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2.05。

③《苏东坡全集》卷一《诗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2。

④民国十二年《江安县志》,泸州桂花街牖群书局印。

⑤《资治通鉴》卷255,“唐中和三年,峡路招讨指挥使庄梦蝶为韩秀升、屈行从所败,退保忠州,应援使胡弘略战亦不利,江、淮贡赋皆为贼所阻,百官无俸。云安、淯井路不通,民间乏盐。”中华书局,北京,2011年8月第2版。

⑥王象之《舆地纪胜》一六六卷:“伪王建蜀时,曰淯井镇,有淯州刺史。”中华书局,北京,1992年10月第1版。

⑦王象之《舆地纪胜》一六六卷:“国朝(宋)初置淯井监。”中华书局,北京,1992年10月第1版。

⑧《宋史·蛮夷传·西南诸夷》:“淯井监在夷地中,朝廷置吏领之,以抚御夷众”,线装书局,北京,2007年7月第1版。

⑨贾芳芳《宋代地方政治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17.09。

⑩《宋史》第一百三十六,食货下五,线装书局,北京,2007.07。

⑪梁庚尧《南宋盐榷》,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17.07。

⑫王象之《舆地纪胜》一六六卷:“武侯塔,在宁远寨泾滩峡下耄老传云:诸葛武侯所建,立以誓蛮夷。”该塔,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作地方田野考察时,其遗址塔基尚在;又“雌雄水,淯井监盐泉。”中华书局,北京,1992年10月第1版。

⑬《苏东坡全集》卷一《诗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2。

⑭《苏东坡全集》卷52《商鞅论》:“二子之名,在天下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2。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邹永前

供稿:四川省长宁县地方志办公室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方志四川•文史英华】邹永前 ‖ 苏轼到过淯井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