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会客厅|代表委员谈和谐呼伦贝尔建设

2021-02-24 23: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期话题:和谐呼伦贝尔

主持人:

付饶 张梁诚

主持语:

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设美丽呼伦贝尔,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建设富饶呼伦贝尔,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建设和谐呼伦贝尔,创造人民满意的美好新生活;建设安宁呼伦贝尔,筑牢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坚强基石。”

如何建设和谐呼伦贝尔,创造人民满意美好新生活?

“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做客呼伦贝尔日报新闻会客厅,就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养老供给侧改革、发展特色产业兴乡富民和弘扬中蒙医特色抒发己见、献计献策。

嘉宾:

市人大代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使鹿文化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吴旭红;市人大代表、阿荣旗中蒙医院院长张勇;市政协委员、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校长杨忠镇;市政协委员、牙克石市科协主席唐莹。

主持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以下简称敖乡)有着“使鹿部落”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之称。在发展的进程中,敖乡是如何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旅游产业兴乡战略,带动更多猎民增收致富的?

吴旭红:2003年,为保护地区生态环境,敖乡的猎民无条件放下猎枪全面禁猎,实施生态移民迁入根河市西郊。搬迁新址后,敖乡确立了旅游业兴乡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注重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素质的提高,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旅游接待礼仪为内容的学习培训,用知识武装头脑,开拓思路。当地猎民也从过去“等、靠、要”的“被发展”到今天以主人翁态度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全身心投入到敖乡的发展建设中。

按照呼伦贝尔市以及根河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工作的统一部署,敖乡将“森林旅游”“绿色旅游”“冰雪旅游”“民俗旅游”融为一体,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旅游产业兴乡战略。整合民俗、冰雪、森林旅游资源,改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实施猎民住房改造、路面硬化工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猎民点民俗家庭游项目,展示敖鲁古雅鄂温克原生态民俗,并成立景区管委会,加强管理。同时鼓励乡民建立民族手工艺作坊,开设淘宝网店和微店,开发、销售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加强国际协作,现已有5个猎民点加入了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为促进敖乡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底,敖乡已有近30户猎民家庭依靠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外出打工人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基层工作者,我能切身感受到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旅游产业兴乡战略为敖乡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下一步,我将立足岗位,在工作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经济发展,与辖区和共建单位等多方资源共驻共建,通过结对共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手工艺制作、民俗民歌培训班,使更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服务行业上来,开辟致富增收新途径。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帮助,提升改善乡民生产生活质量,推动敖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主持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应如何完善基层卫生健康体系,进一步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张勇: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和谐呼伦贝尔,而建设和谐呼伦贝尔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完善基层卫生健康体系。作为一名医疗卫生界别的市人大代表、基层医疗工作者,我认为,应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发挥中蒙医在基层卫生健康和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样化的健康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更加惠及民生,通过这一过程,我市的卫生健康体系正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家、自治区高度重视蒙中医事业工作,全市蒙中医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几年来,阿荣旗中蒙医院以加快中蒙医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医联体协作模式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疫情和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中蒙医特色服务,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内引外联发展战略,推动学科建设和技术进步,为进一步传承中蒙医药文化和保障基层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了努力。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市“十四五”规划为目标,有效利用国家、自治区支持中蒙医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全面落实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全市各基层中蒙医院建设注入高技术人才的源头活水,重点强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医院由低质量发展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迈进的步伐,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共同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改善和优化广大群众便捷就医为突破口,结合本地区群众就医需求,着力推进中蒙医康复科、中医肿瘤科、肾病科等学科建设,力争两年内打造成为呼伦贝尔市重点优势专科,积极寻求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新途径,让广大群众的信任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振兴行动,通过完善蒙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蒙中医药服务覆盖率,提升蒙中医药服务能力,普及蒙医中医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努力弘扬中蒙医药文化,不断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提高百姓健康意识,用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造福百姓,为打造和谐呼伦贝尔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是事关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如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杨忠镇: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是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教育局的引领下,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育人方式改革探索已全面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方面,我校推进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育人改革方面,我校开启“四个一”育人模式,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学科研方面,我校2019年、2020年两个年度立项、结题的区级、市级课题中,有17个课题分别从学科思维、合作探究、小班教学、选课走班、教学评价等角度展开教育科研,助力教育教学实践;硬件设施方面,在重建高性能云机房,提质升级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基础上,我校正在积极筹建理化生探究实验室、音体美功能室等多功能教室,用教育“新基建”开启智能育人新时代。

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和期望的时代重任,是“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目前,我市28所普通高中已全面开启育人方式改革。但伴随改革进入深水区,仍有初高中贯通培养梗阻尚未打通、多样化特色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亟需解决。

结合我校育人方式改革探索阶段经验,结合在全市各普通高中的调研结果,我认为,下一步我市各普通高中及相关部门需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各普通高中需明确发展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坚定改革初心,做好过程规划,精准对焦,多点突破。同时,要积极分享先进经验,形成经验共享格局,合力探索育人方式改革的呼伦贝尔经验,形成我市育人方式新优势。其次,要在融通发展和特色发展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发现校际差异、师师差异,尊重城乡差异、生生差异,早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局面。另外,我市可通过继续扩建师资专业成长平台,加大多元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力度,营造更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等举措,助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重任在肩,我们将继续加大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期望,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贡献力量。

主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养老问题也逐步由家庭问题演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应如何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多层次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唐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人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老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客观现状。近年来,受经济发展、气候条件、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更多的青年愿意赴外地求学创业,青壮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减少。从人口变动趋势分析,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市老龄人口比重仍将不断上升。

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全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传统家庭赡养形式养老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2020年,我市老龄人口数量约为48万,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在院老人7369名,可见我市大部分老龄人口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家庭赡养为主。老龄人口“失能、高龄、空巢”、家庭小型化、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等加剧了现代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传统家庭赡养模式面临严峻考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迫切性。

加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供给,需要完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要引导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面向养老服务业开展征信、评级服务,实施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类扶持。要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政策,研究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支撑和保障标准,推动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明确养老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促进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就要提升“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健全完善平台功能。也要做好提升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扩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还要推动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建立,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正面引导,吸引志愿者组织广泛参与养老服务,弥补民营养老机构服务的不足。通过分类管理,引导广大志愿者发挥特长,提供精准为老服务。建立为老志愿者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为老志愿者服务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表彰和奖励,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养老成为风尚。

原标题:《两会会客厅|代表委员谈和谐呼伦贝尔建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