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泸州两会特别报道丨脱贫奔康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泸州市脱贫攻坚纪实

2021-02-25 15: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想致富,先修路。从2014年至今,我们村已硬化乡村公路39公里,现在组组实现通公路。路通了,基础设施好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了。”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高家村党支部书记何小林告诉记者,高家村是一个群山环抱,山高坡陡的贫困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尝够了交通不便带来的苦。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泸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33万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易地扶贫搬迁7.8万人,危房改造8.3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6.3万户,贫困群众从“住得安”转向“住得好”;全市建卡贫困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0301元,是2013年的4.1倍……

脱贫奔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

2020年底,泸州市39.9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脱贫攻坚,一朝梦圆:2020年,泸州实现全域脱贫。

产业扶贫叙永创新示范园

关键词:增收、环境

凝心聚力“战”贫困

“五年前,来龙村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贫困户日夜操劳,仍在贫困线上挣扎。如今,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办起养殖场脱贫了,两家竹企业入驻后,昔日不值钱的楠竹也能卖个好价钱……” 谈起来龙村里的新变化,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曾经的“第一书记”王国辉如数家珍。

来龙村是纳溪偏远岩区村,距城区38公里,全村人口1216人。2015年,全村有61户189名贫困村民,是省级贫困村。如今的来龙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里的6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来龙村只是泸州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泸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要求,以贫困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强化机制创新,采取超常规政策措施,较真逗硬,攻克了一个个堡垒。

扶贫政策全域覆盖——

医疗保障: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附加险、特殊医疗救助“四个100%”,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泸州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泸州医疗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叙永县被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表扬为“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突出县”。

低保兜底:把无劳动力、无稳定生活来源的特困群体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20年最高补助标准已达到每人每月430元,11.7万名低保贫困人口、3万名贫困残疾人口生活得到托底保障。

教育扶贫:设立教育扶持基金,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分阶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落实控辍保学“五长责任制”,全市无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收入提升吃穿不愁——

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升。坚持“产业发展+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三方发力,实现了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家家有增收渠道、无劳力和弱劳力家庭吃穿不愁。

贫困对象实现稳定脱贫。全覆盖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贫困监测和帮扶机制,完成帮扶、补短、销号,脱贫群众从退得出转向稳得住、能致富。

防返贫机制健全完善。在全省市州一级率先制定《关于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细化落实24条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全市无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发生。

人居环境山乡巨变——

基础设施巨大变化。全面实施县通高速、村路硬化、渡口改桥等交通扶贫项目,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建成赤水河环线扶贫公路、鸡鸣三省大桥等重大交通扶贫工程,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贫困群众户户饮上安全水、用上放心电。

人居环境巨大变化。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保障、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工作模式,7.8万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住房保障全域覆盖,累计完成“四类对象”危房改造8.3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6.3万户,贫困群众从“住得安”转向“住得好”。

泸县周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社会事业巨大变化。完成694所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校园校舍建设项目,投入3.37亿元更新教学设施设备,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32个乡镇卫生院、285个村卫生室新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34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19个、广播电视村村响1335个。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宽带网,村村有规范化文化室、图书室,泸州市农家书屋工作经验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

关键词:产业、就业

特色产业“点亮”扶贫之路

2020年10月13日,位于叙永县的泸州永丰纸业厂门口,拉着竹子的大货车排着长龙。以浆用竹材为原料的永丰纸业,2017年底投产以来,实现日产竹浆板650吨以上,每天消耗鲜竹片近3000吨,成为川南片区最大的竹浆板生产企业。仅2019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0.08亿元,竹农增收近5亿元,带动二、三产业8000余人就业。

强加工、重利用、创品牌、促提质,竹产业已成为叙永县推进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最具带动性、标志性的重要产业。不仅叙永县,泸州的纳溪区、合江县等地,遍布的竹林也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更让数十万人畅享这道风景带来的生态“红利”。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关键。泸州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育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长效产业,培育以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生猪、肉牛、家禽等短期产业,做到产业长短结合,均衡发展。

特色扶贫产业全域实施。以乌蒙山区、赤水河谷等重点贫困区域为主战场,建设产业融合示范园区55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44个,覆盖带动12.5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强化龙头企业连接市场和贫困户的纽带作用,引进正大、海升、巨星、温氏等知名龙头企业落户贫困地区,建立健全“企业+基地+专合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41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8万多人。泸州市农业产业扶贫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上交流,古蔺县乌蒙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列入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叙永县1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扶贫项目

产业扶贫形式不断创新。以国家开发银行帮扶古蔺县为契机,创新“异地园区”模式,引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建设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定向解决贫困人口就业5000多人。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累计提供3.89亿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惠及贫困户10.55万户。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成功申报国家级扶贫农产品207个,创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46家,电商进村覆盖率达到100%。叙永县创建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

就业扶贫成为增收龙头。建成就业类扶贫示范基地19个、扶贫示范车间26个,本地企业、专合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000多人。为贫困人口开发公益性岗位1.2万个,选聘生态护林员7870名。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率先开展外出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全年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13.8万人,超过2019年外出规模4个百分点。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收入达到贫困户家庭收入的70%,成为增收脱贫的龙头。

关键词:帮扶、创新

万企帮万村 国企甘当“马前卒

位于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的叙永创新示范园内,1万吨小曲清香一期白酒酿造主体厂房、附属用房、道路绿化等工作已全面完成,2020年5月19日,小曲清香智能酿造项目已经实现调试出酒。

产业扶贫叙永创新示范园,是泸州老窖集团联合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叙永县,创新“飞地扶贫”模式下的“产物”。2018年11月19日,占地450亩,总投资约50亿元,位于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的飞地扶贫园区——叙永创新示范园启动建设,按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网络营销、绿色低碳”的理念,定位白酒供应链集成创新服务商,建设数字化酿造车间、智能化酒库等设施,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白酒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12亿元,产值将全部计算到叙永、税收全部解缴到叙永。园区建成后预计将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招聘叙永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飞地园区”是泸州老窖集团回报社会,积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的一隅。

泸州市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泸州老窖集团、兴泸集团、市文旅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对口帮扶3个贫困县,动员29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73个贫困村,完成投融资23.9亿元,为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泸州以党建引领敲响脱贫攻坚“战鼓”,按照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推出标准,将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年度任务分解到区县、乡镇、村组,细化到责任领导、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把社会扶贫力量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更加广泛、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推进脱贫攻坚。

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机关帮县、界别帮镇、企业帮村、委员帮户,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等专项活动,组织“酒城五老”等志愿者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在100个行政村组建“农村巾帼互助队”,建立“巾帼脱贫示范基地”50个。开展“两新联千村·党建助振兴”行动,1000个两新党组织定点帮扶贫困村实现脱贫退出。每年开展的“扶贫日”系列活动、栋梁工程、金秋助学、贫困家庭青年创业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累计募集社会捐赠资金6亿元。设立5654万元的泸州老窖爱心基金、4000万元的佳乐爱心基金,累计投入基金增益近3000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有序脱贫。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决战中,泸州市构建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主力军。全市655个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324个贫困村,1000余名第一书记,2.5万帮扶责任人驻点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关键词:援助、援建

十年帮扶共赴“小康之约”

2019年5月,甘孜州乡城县达饶谷草场上,100多头牦牛在绿色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山坡上“感党恩、爱祖国、奔小康”的标语在高原初日的阳光照耀下,折射出温暖人心的光芒。几顶崭新的藏族风情的帐篷在阳光的沐浴中显得那样的娇美而又坚强,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格桑花。

“有了泸州港投公司捐赠的这些帐篷,我们就可以在路边做生意,冬天换草场的时候我们在这高原上也算是有了家。”甘孜州乡城县青麦乡仁堆村高原牦牛养殖合作社的阿麦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仁堆村位于甘孜州乡城县东南部,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全村共有51户317人,其中精准扶贫户13户61人。位于达饶谷草场的仁堆村高原牦牛养殖合作社是仁堆村唯一的集体经济产业,也是仁堆村顺利脱贫摘帽的保障。但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资金缺乏,导致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养殖户生活用水、照明及住房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限制了合作社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泸州援建干部与结对学生合影

2018年7月,在泸州市“千企帮千村”行动安排下,泸州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泸州市国资系统的代表,同仁堆村达成结对帮扶意向。通过实地调研,结合仁堆村实际需求,港投集团投入帮扶资金59万元,帮助仁堆村成立产业发展基金,采取“承包到户、全体收益”的方式为该村购买牦牛104头,保证仁堆村2019年村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0元/户。同时,新修自来水管线1300米,翻修房屋5间,购置太阳能发电设备5套,照明设备10套,帐篷5顶,路灯4盏,有力地保障了养殖户用水、用电及住房安全。

真正的脱贫帮扶是扶脑袋而不只是扶口袋,只有思想上脱贫才能不返贫。仁堆村支部书记布久铁比激动地说:“港投集团还为村上的学生娃娃筹集了近3万元助学金,点亮了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用心的帮扶为仁堆村带去了致富的希望,泸州市援建的大幕在川西大地徐徐铺开。

201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泸州市积极对口援助甘孜州乡城县、稻城县,凉山州盐源县、普格县,综合帮扶凉山州越西县。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3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72个,帮助乡城、稻城、盐源、普格、越西五县如期脱贫摘帽。

站在新的起点,泸州与受援县将继续携手,共赴“小康之约”。

(四川经济网记者 庞玉宇)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泸州老窖集团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