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专题·嘉峪关党史】发现镜铁山矿

2021-02-25 16: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五”计划期间,因国家建设需要,一批批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勘探地下宝藏。其中,在甘肃境内探明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铀、铜、铁、煤、油页岩、石灰石等。

1955年8月,西北地质局645队成立了4个小分队挺进祁连山腹地找矿。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年仅21岁的秦士伟来自白银,队领导指定由他带领临时小组进入祁连山找矿,这个小组被命名为“秦士伟小组”,小组的目的是寻找露天铜矿和铬矿。进山一月无收获,偶然从藏胞口中得知在讨赖河畔一个沟谷里有一种发亮的石头,又重又硬,砸碎了可以当猎枪的铁砂用。秦士伟小组继续挺进大峡谷,寻觅讨赖河。10月18日,他们在河谷中找到了“发亮的石头”,经过辨认是铁矿石。10月23日,他们在一个大山的陡壁上,发现了一条赤红色的铁矿露头带,不远处的沟坡河畔长有一丛白桦树,他们便把新发现的铁矿命名为“桦树沟矿”。并绘制了草图,采取了矿样,立即赶到另一分队驻地头道沟,向645队技术总负责陈鑫工程师汇报。11月15日,陈鑫和秦士伟向附近藏民借了七天的口粮,准备了60个样品袋,由牦牛驮着再度来到桦树沟。他们仔细鉴别、勘察了矿石的成分,发现桦树沟铁矿除褐铁矿外,还有菱铁矿等,初步估量了桦树沟矿的工业价值。12月,中共甘肃省委在听取汇报后,决定将上述矿区定名为“镜铁山矿”。

1955年12月14日,西北地质局634队(1956年3月改称镜铁山地质队)在酒泉成立,芦仁槐任队长,陈鑫任工程师。1000多名勘探人员走进大山,对镜铁山矿进行全面勘探。在桦树沟区域及矿脉延伸地带,开山修路,打钻槽探。到1956年7月,大山深处已聚集1500余人,10多台钻机全部开钻。地质队提交的《桦树沟矿地质勘探报告》和《黑沟矿区地质勘探报告》等表明,桦树沟矿储量2.74亿吨,平均含铁品位37.85%;黑沟矿储量1.6亿吨,含铁品位最高55.16%,一般30%至40%。加上区域其他17个矿点,镜铁山地带共计铁矿石储量达5亿多吨,可供一个年产200至250万吨钢铁厂开采四五十年。

在镜铁山前期地质勘察和后期补勘工作中,前后有1500余名地质工作者参与其中,白兴民等11名地质队员在找矿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一位645队女队员苗淑娟,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牺牲时年仅25岁。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在桦树沟以西殉职的那座经常云雾缭绕的橙红色山峰称为“凤凰山”。

1984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地质矿产部决定在嘉峪关、金昌、白银三市建立地质工作纪念碑,表彰地质工作者为开发甘肃所做的卓越贡献,缅怀他们艰苦创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施工,1986年6月10日,坐落于嘉峪关市新华路南转盘街心花园的“钢城的开路先锋”纪念碑落成。纪念碑碑文如下:

1955年秋,原西北地质局六四五队地质员秦士伟等同志,经藏胞报矿,发现了桦树沟铁矿。同年12月,甘肃省委将该地定名为镜铁山。

为了加速勘探,西北地质局组建六三四队(后称镜铁山地质队),1500名地质勘探队员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到1958年10月,完成了桦树沟、黑沟、头道沟、白尖、夹皮沟等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探明了镜铁山大型铁矿,为建设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提供了资源。1980年,地质部授予该队为“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的光荣称号。

在勘探过程中,当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以及玉门石油管理局给予了热忱指导和有力支援,为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在勘探过程中,白兴民等11位年轻的地质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展英豪群体,现时代风貌。找矿立功光荣!献身地质事业光荣!艰苦奋斗光荣!

正是镜铁山矿的发现,成就了祖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公司”。

信息来源:史志嘉峪关

原标题:《【党史专题·嘉峪关党史】发现镜铁山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