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市典型公布!2人!

2021-02-26 09: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大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将2例“榜样”先进典型事迹

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

1

情洒雪域高原

——记安徽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潘龙

“援藏工作,对一名医生来说是一种无私奉献;援藏工作,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也是肩上要扛的责任;援藏工作,更是我的光荣……”结束援藏工作后,潘龙在日记上写下了上面这些话。

潘龙,中共党员,安徽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19年7月,作为安徽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他走进西藏山南。一年的援藏工作,他把爱洒在了雪域高原,用奉献践行援藏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真情援藏 乐于奉献

“雪域高原,我要去看看。”2019年6月12日,潘龙积极响应号召,递交了援藏志愿书。在出发之前,他学习了“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给自己树立了“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理念。

2019年7月,潘龙来到了山南市人民医院报到后,经过短短几日调整,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所在病区有45张床位,却分布在三层楼中,每天上下楼十几趟,加上高原缺氧,时常累得喘不过气来,身体有点吃不消。

“藏区群众需要我,这就是我来这里的动力。”潘龙看到那么多病人希望解除病痛的渴求眼神,他克服了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坚持为每一位患者详细问诊。一年来,潘龙提前到医院上班是常事,经常因处理病患而推迟下班也是常事,即便是休息日,科室有危重病人抢救或人手不够时,他也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在山南市人民医院任职科室主任期间,考虑到科室基础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潘龙拟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签订“师带徒”协议,开展精准“1对2”帮扶活动,把“传、帮、带”落到实处。通过教学查房、手术操作示教、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全科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能力。

走遍山南 送医下乡

山南地区地广人稀,市辖属县乡之间的交通条件较差,老百姓到市里就医极为不便,“看病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潘龙跟随医疗队走遍了山南市辖下10余个县区,行程过万里,为藏区同胞送医送药,受到藏民的极大肯定。

西藏地处边陲,血源尤为紧张,时有手术或急救患者因血源不足而面临窘境。2019年11月27日,潘龙主动参与安徽省援藏队集体无偿献血活动,为缓解藏区血源紧张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原本在家中休假的潘龙,2月17日接到通知要求提前返回山南,他义无反顾,提前回到工作岗位上。“疫情就是命令,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是我们做医生的天职。”他主动请缨冲在了山南市疫情防控第一线,不分昼夜在隔离病区连续值班44天,负责指导隔离区收治患者的筛查与诊治,累计解除医学观察147人,无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在西藏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潘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传统,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同藏族同胞友好交往,学习了解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用实际行动展示党员医疗援藏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为藏区同胞提供更多医疗服务。

2020年7月,潘龙被评为安徽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先进工作者”、2020年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随后,西藏山南市卫健委授予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胡文峰)

2

扎根基层数十载 甘做文化“播种人”

——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章广镇文化站站长沙扣年

他是一位朴实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37载,带领群众连续28年举办农民春晚,打造基层文化品牌;先后28次被省市区镇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他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他被省文化厅授予“优秀群众文化辅导员”;2018年,他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最美基层文化人”;2019年,他被评为“安徽好人”……他就是南谯区章广镇文化站站长沙扣年。

呕心沥血打造基层文化品牌

“我1964年出生于上海,不到5个月大就随父母下放到原滁县常山公社北头队,成了一名山里娃。”现年57岁的沙扣年告诉记者,“7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1989年母亲也因病去世,自此与兄弟姐妹们相依为命。乡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立志成才、报效家乡’的种子。”

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下放青年开始陆续返回上海,可沙扣年没有动心,他放弃了回大城市的机会,决心扎根山区,用手中的相机和笔报答养育他的这块土地。1985年,他从陆岗小学调到常山广播站担任农民记者;1993年,调到章广镇文化站担任站长,从此走上建设乡村文化的“主战场”。

打造农民春晚地方品牌,一直是沙扣年的梦想,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心血。从1993年至今,章广镇已经连续举办了28届,是全国举办乡村春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也成了滁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节目均由他组织当地农民自编自演,每场观众都超过2000人次。

为丰富山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沙扣年还组建了一支文化志愿者农民艺术团。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带领农民艺术团到全镇10个村2个街道社区进行巡回演出,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的家门口,给村民们送去文化大餐。

2015年,章广镇决定筹建镇情镇史展览展示中心。沙扣年接到任务后多方收集图片和文字材料,走访了近百位老人,深入山区拍摄图片,多次前往区档案局查相关的资料。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老沙终于把镇情镇史展览展示中心建立起来。

文艺创作展现基层风采

编排文艺节目是沙扣年的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最辛苦的事,因为文艺创作不光要有新意,更要符合群众口味。自2015年以来,章广镇多次承办滁州·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含桃花篇、玫瑰篇、采桃篇、枫叶篇)、2016年奥林匹克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滁州)预选赛和华东预选赛。在这些主题文化节上,都有沙扣年及其农民艺术团的文艺节目。

1994年,沙扣年组建了章广镇农民唢呐队,这支农民唢呐队曾登上安徽省剧院大舞台,参加了安徽省乡镇企业文艺调演,并荣获三等奖。在滁州市首届“三民”大奖赛中,他的农民唢呐队荣获二等奖。2018年1月20日,沙扣年组织章广镇唢呐队编排民间吹打乐安徽民歌《摘石榴》参加全国乡村春晚开幕式演出,产生轰动效应,受到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关注。

想方设法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就显得异常必要。建设一个乡镇文化休闲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了沙扣年的一个心愿。

2015年,章广镇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他立马跑到镇相关负责人那满怀期盼地问,“能不能建设一个综合文化休闲广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支持沙扣年的想法,这让老沙欣喜不已。为了早日把综合文化休闲广场项目落实,沙扣年一星期跑了5次区美丽办和发改委,一遍遍向专家咨询建设方案事宜。

在沙扣年的努力下,2016年10月,章广镇文化休闲广场开工建设。为了让文化休闲广场能够早日建好,老沙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去“盯着”,盯施工、盯质量、盯进度。

休闲文化广场建成了,可沙扣年并不“满足”,他又跑到镇里,建议在章广汽车站东边和常山街道再建两个小型的文化休闲广场。最终,老沙的心愿都实现了。如今,每每看到群众在文化广场上健身锻炼、跳广场舞,老沙的脸上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记者李志情)

来源:滁州日报

(发布内容为原宣传资料)

2021.2.25公益广告

重要通知:

原标题:《全市典型公布!2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