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闹元宵,兰州人还有哪些风俗?

2021-02-26 1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元宵节,全国各地都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看烟花、赏戏曲等习俗,是一年当中活动最多、最热闹的一天。兰州人又把过元宵节叫做“过十五”,那么,兰州人过元宵节还有哪些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24日,记者在安宁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等地随机走访了部分20岁至70岁的人群。对于年轻人来说,只知道过元宵节有吃汤圆、猜谜语和燃放烟花等习俗,很少知道其他的一些习俗,而对于一些年长者来说,过元宵节有很多的讲究,诸如吃汤圆、猜谜语、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走百病等等。

    太平鼓

       兰州,每年春节期间都有闹“社火”的习俗。从阴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这段时间的祭祀活动中,太平鼓队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

  2月24日,元宵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兰州太平鼓传承人魏永宏,他讲述了兰州太平鼓的历史溯源及民俗、文化象征。他说,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太平鼓的来源,众说不一,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令徐达等将西征,收复了庆阳和临洮后一举将兰州城攻下。惟有黄河北王保保城有元军坚守,久攻不下。时逢元宵佳节,徐达设计命将士装扮成社火队入城,将兵器藏于鼓中混入城中。随着一声炮响,城内外将士里应外合击败元军,收复城池。为了庆祝胜利不再兵刃,愿天下太平,即取此鼓名为太平鼓。成为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天下太平的情感表达方式。2006年,兰州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曰:“元宝”。宋末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粱米面等。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有两万多人次参与。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跌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现如今,踩高跷在我省的庆阳市以及兰州市的永登县、青城镇还有表演。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助兴。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他重大活动时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现如今,舞狮除了在元宵节表演外,在一些大型的活动现场都会有表演。

  跑旱船

  旱船多在乡村农民家中表演,每逢农历春节,要从农历正月初一表演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它表演的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旱船表演人数一般有6-7人,一位女演员立于旱船中,称为“船娘子”,两人手拿“连响”,相当于撑舵人员,还有一人饰演小丑,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把桨,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围来回扇动蒲扇,从而引发观众的笑声,其余人在边上敲锣打鼓。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鼓、镲等,旱船便根据节奏的变化进行表演。开场的一阵锣鼓音乐结束后,拿“连响”的表演者会穿插表演唱,在旁的伴奏人员也会在每一段内容结束后的最后一个唱词附和着伴唱,但锣鼓声仍不停止。耍旱船的时候还会在船身上系上好多的红头绳,一些年长者会扯上几根系在小孩子脖子上,以求吉利,保佑孩子健健康康。

       铁芯子

  社火是春节群众文化最活跃的一种形式,铁芯子是最显眼的艺术。一台铁芯子是一个戏剧故事的经典部分,独特的造型,令观众看了回味无穷。不仅带来了异地的文化,它的借鉴发展还为兰州地方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反映了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的交流与创新。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传,铁芯子在清乾隆年间,随着商贸从山西、陕西传入兰州,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西固区柳泉铁芯子制作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在社火中独树一帜,根据形势的需要灵活多变,在表演中不断改进,容易被人们接受。制作结构简明,安全。

  柳泉铁芯子有20多种,其歌诀是“高悬巧妙铁骨架,真假虚实丝绸帕,逻辑安全茬不露,社火队里一枝花”。柳泉铁芯子,这种古老的精美艺术流传至今,是因此项技艺是老百姓心目中和平、幸福、健康的象征。所以,这种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活动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 

来源 | 兰州晚报记者 滕效宏 桑杰才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