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态补偿典型案例(5)丨从“黄色沙漠”到“绿洲银行” 探索市场化方式,创新库布其模式

2021-02-26 1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总结了九个生态保护补偿典型案例,为各地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借鉴。

2019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指出:“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从黄沙漫漫到草木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库布其人民用3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库布其沙漠治理精神,实现了从“黄色沙漠”到“绿洲银行”的蜕变。库布其沙漠治理已经成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不仅在全国各大沙区成功落地,而且已经成功走入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融合发展绿色之路。

精准施策,给予企业多元化帮扶

政府部门精准施策,通过准入、价格、土地、财政奖补等政策鼓励亿利集团持续开展治沙活动。在企业准入方面,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为亿利集团整片开展治沙行动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出台2600元/亩的土地租赁指导价,帮助亿利集团以租赁的方式从农民手里获得土地经营权。在企业经营方面,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支持企业发展,九十年代后期,杭锦旗政府带动全旗人民和企业修建穿沙公路,并授予亿利集团穿沙公路的公路收费权,不但解决了亿利集团产品运不出去的难题,还节省了企业运输费用,并增加1700万元/年的收费收入,救活了当时的亿利集团,亿利集团也开启了规模化、产业化治沙的序幕。在资金支持方面,亿利集团参与的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等支持范围,累计获得各类财政补贴7600余万元;在中央和当地政府支持下,亿利集团获得日援贷款4.15亿元人民币用于治沙;郭三梁地区地方政府无偿划拨18平方公里土地用以补偿亿利集团40多平方千米的沙地治理费用。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肯定亿利集团库布其治沙成效,国际国内政府、组织授予亿利集团多项荣誉,鼓励亿利集团“走出去”推广治沙经验。

生态产业化,实现“三个转变”

库布其治沙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归根结底在于其实现了“三个转变”。防沙治沙主体由国家和集体为主向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转变,由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向科技创新支撑综合防治转变,由单纯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共进转变。

“钱”是治理沙漠的关键之一。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问题。库布其着力构建沙漠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立足于解决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不断探索沙漠治理新路子,引入社会企业资本,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生态建设,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中,彻底转变了“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模式,注重打好资金投入的组合拳,建立了“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政府、银行、企业协作机制。同时,采取项目带动,统筹捆绑涉农涉牧项目,实施林业生态项目577万亩、草原生态建设项目281万亩、河湖连通项目向库布其沙漠引入黄河凌汛水3.1亿立方米,治理面积15万亩,累计实施生态建设治理面积873万亩,投资39亿元。

以产业拉动就业,实现良性循环

如今,库布其沙区及周边广大群众正在共享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库布其沙区及周边3.6万名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周边1303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517户农牧民实行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种植,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在库布其东部区域,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直接与间接带动了1万名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无土移民”战略,将生活在沙区与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中的群众搬迁到园区创业发展,使6000多户10000多人进得来、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建立沙柳种植保护让利的补偿机制,使周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

从沙漠治理中受益的广大群众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治沙工作。仅2010年以来,来自龙头企业和农牧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规模就达到30多亿元,有效缓解了政府投入压力。

如今,库布其正在实现从治理生态向经营生态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农牧民入股、企业承包、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等形式,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引进亿利、伊泰等10多家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累计投资近50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草原围封、人工造林、飞播封沙等多个方面,逐步创造出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参与治沙和沙产业开发的企业数量达到了80多家,培育了自治区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有效解决了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库布其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降雨量显著增多,生物多样性大幅恢复。

原标题:《生态补偿典型案例(5)丨从“黄色沙漠”到“绿洲银行” 探索市场化方式,创新库布其模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