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充7名个人、6个集体受到国家级表彰!

2021-02-26 10: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其中

南充7名个人、6个集体受到表彰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南充市

陈建清(女) 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

何 为 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农村社区驻村工作队队员,南充市委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

马家斌 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南充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 榆 南充市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科科长

郑 程 南充市高坪区阙家镇党委书记

张晋铭 生前为阆中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陆瑞阳 工业和信息化部派驻嘉陵区世阳镇党委副书记、谢家庙村第一书记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中共南部县委员会

南充市嘉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中共仪陇县铜鼓乡委员会

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党支部

营山县扶贫开发局

西充县委组织部

陈建清(女)

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陈建清把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到改变三青沟村落后面貌的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坚韧不屈、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赞歌。2019年8月20日,《人民日报》以《“脱层皮,也要干出个样子来!”》为题,报道了陈建清不向命运屈服、敢向贫困宣战、带领群众致富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广泛关注。

(滑动查看)

一、坚强不屈,挑战命运的“铁娘子”。三青沟村过去不通电,不通公路,一条崎岖险峻的泥巴路,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1986年,陈建清高中毕业后,嫁给了三青沟村民邓洪祥。1987年,儿子邓胴文出生,却不幸患有先天性癫痫。丈夫远赴广西务工,却因一次事故将盆骨摔成粉粹性骨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2009年,持续高烧不退的她到医院检查,查出患上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她历经磨难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以瘦弱之躯扛起家庭和工作两副重担。

二、迎难而上,摆脱贫困的“实干家”。她无私奉献,群众需要什么她就干什么,身份在教师、医生、干部等角色之间不停转换。1987年村里缺老师,有30多个小孩找不到地方读书,她主动请缨,当起了代课老师,起早摸黑,教学备课。几十年如一日,许多学生走出了三青沟,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012年村里不通公路,她不怕困难挑战,也不管旁人闲言碎语,磨破鞋底,喊破喉咙,找部门、争资金、督质量。2014年几代人盼望的通村公路顺利竣工,2016年三青沟村组组通了水泥路,2019年户户通了便民路。村里没村医,她自费参加培训,2015年7月考取了乡村医生从业资格证。只要村民给她打个电话,都会第一时间把药送到家。精准扶贫以来,她与村班子一道,挨家挨户摸家底、讲政策、做工作,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2016年底,三青沟村实现了户脱贫、村退出。

三、敢想敢试,小康路上的“领头羊”。她敢想敢试,战酷暑、斗严寒,引业主、建园区、兴产业,带领群众打造了百亩清水鱼、千亩有机稻、万只生态猪羊的“百千万”富民工程,探索托养、寄养产业扶贫新模式,把长期贫穷的小山村建成脱贫攻坚先进村,实现了让“支部强起来、群众富起来、山村美起来”。今年,她多次争取引进了南充德康集团,新建5000头种猪、年出栏12.5万头仔猪的繁育场。全村群众在龙头企业和专合社的带领帮助下,年均增收万余元。

四、严以律己,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她严于律己,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信守廉洁承诺,向群众喊响“三个绝不”“三个必须”,当村民投票将她的婆婆纳入低保范围、享受产业扶贫资金时,她都婉言谢绝,受到党员赞扬、群众拥护。

何 为

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

农村社区驻村工作队队员,

南充市委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

该同志现担任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农村社区驻村工作队队员,统筹做好新政镇安溪潮农村社区和赛金镇潮水坝村的定点帮扶工作。近年来,该同志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驻村驻心、真情付出,精心制定帮扶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竭力改变贫困村面貌。

(滑动查看)

一、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安溪潮离县城近、交通便捷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帮助从外地引进业主,建设蔬菜大棚、葡萄、桃子等脱贫奔康产业园,规模已扩大至1000余亩,促进2座光伏发电站高效运行,助力发展乡村旅游、蔬菜和桃、葡萄种植、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针对潮水坝土地撂荒突出、产业缺乏的现状,助推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陕西海升集团,建设2000余亩高标准现代柑橘产业基地,全力协调争取资金30万元发展产业,完善巩固“业主+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二、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强力改善生产生活等基础条件,帮助安溪潮建设居民聚居点4个,新(改)建村道公路桥1座、产业便道7公路、入户便民路5公里,形成“通村达社入户”道路交通网络。铺设安全饮水主干管15公里,全村用上天然气。整理高标准农耕土地500亩,新建(改造)蓄水池、山坪塘17口,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城市废水排放标准1级A标。推动潮水坝规划实施易地搬迁13户、危改69户,新(改)建村道公路4公里、新建提灌站2座,新增设变压器6台,全部吃上干净的自来水、用上清洁的天然气。争取新村建设资金1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

三、坚持把改变面貌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动住房、教育、医疗等惠农政策落地落实,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持续深入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开一次会议、拉一次家常、打一次电话、搞一次慰问、走一次亲戚、做一次家务、办一件实事、干一次农活、吃一顿家常饭、添置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持续深入开展星级农户、致富能手、环境卫生等评比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就医、上学、日常生活等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为之一振。

目前,两个村的101户贫困户331人已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提升,安溪潮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文明村镇、百强名村和3A级乡村旅游景区,潮水坝被评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生态宜居名村。

马家斌

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南充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家斌,男,54岁,现任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他先后在科技、农业和扶贫系统工作,参与了我国4轮扶贫开发,曾获“2020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

(滑动查看)

他忠诚担当,讲政治、顾大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中省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理顺点上示范与面上推进、短期脱贫与长效增收、脱贫办统筹协调与扶贫局精准落实的关系,落实领导干部挂帅出征、任务细化挂图作战、推进不力挂责问效等做法,压紧压实县(市、区)和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在他的推动下,南充顺利实现了7个贫困县全部高分值摘帽、1290个贫困村全部高水平退出、57.8万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实践中探索的一些经验做法多次被中省主流媒体报道和全国多地学习借鉴,做到了组织肯定、社会认可、群众满意。

他以身作则,舍小家、为大家。在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旭日初升便迈出家门,到县到村调研督导,灯火阑珊还未卸下担子,仍在单位加班加点。在家人眼中他成了“隐形人”,90多岁高龄的父亲因病长期卧床也没顾得上照顾,女儿考研失利也没顾得上陪伴和安慰。因为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用眼过度,他被查出视网膜脱落。在同事眼中他是干事创业的榜样,凡事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月初三就带领干部职工提前返岗,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研究制定化解疫情不利影响的举措,出台《南充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的20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市扶贫开发局锤炼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取胜的扶贫铁军,2019年被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

他务实创新,重实效、谋长远。在贫困县全部摘帽后,为切实巩固脱贫成果,他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抓实抓好巩固提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和《南充市全面“摘帽后”脱贫攻坚战推进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并配套出台细化方案二十余个;探索完善了暗访督查、产业扶贫和内生动力激发等做法,创新建立了风险防控、解决相对贫困和产销对接等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问题大整改、贫困动态监测预警和专项巡察等工作,全面补齐短板弱项,有效化解疫情影响,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在顺利完成国省普查(调查),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他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9县(市、区)和市级行业部门提前思考探索,初步形成“1个总方案、4个配套文件、N项具体政策”的衔接思路,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着力打好“十四五”开局之战,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曹 榆

南充市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科科长

曹榆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沉心帮扶村三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村整体建设持续向好发展,交出了“班子强起来、队伍硬起来、产业提起来、腰包鼓起来、治理顺起来、心气聚起来”的合格答卷。

(滑动查看)

一是融入群众聚人心。履职期间紧紧围绕“查民情、排民忧、解民困、助民富”的要求,将工作的主战场设在了村里的田间地头、群众的房前屋后,坚持以“入户走访为常态,为民解忧做纽带”为指南,全村12个社的民情地貌了然于胸,212户群众的家庭情况牢记于心,34户贫困户的脱贫愿望时刻牵挂。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解决儿童异地入学难题、联系医生定期上门问诊、接送群众进行残疾鉴定、协调处理户籍遗留问题、组织人员及时处置地质灾害等,群众口中“有困难找曹书记”就是大家的肯定和信任。

二是建好班子强队伍。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支部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刚性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促进全体党员转作风、当表率、树形象。协调帮扶单位开展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组织活动共办、和谐新风共创“四共”活动,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水平。组织开展农民夜校宣讲70余次,引导全体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充分发挥贫困党员脱贫示范引领作用,增添了大家对脱贫的信心和斗志。

三是强基固本蓄底气。通过跑项目、请专家、邀业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三年间累计为帮扶村争取资金90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帮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修建基层组织活动阵地280平方米,完善了村卫生院、阅览室、广播室等配套设施;修建便民道11公里,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题;新建人饮工程2处,实现全村家家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组织安装水泥防护墩110个和地质灾害排危6处,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改造高标准农田400亩、水渠6公里、山坪塘4口,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在引导发展庭院经济和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的同时,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大力发展青花椒特色产业,创新性地采取村集体流转群众土地后入股和财政补助资金入股的模式,并将业主成片集中经营管理和农户分散种植统一收购相结合,使资金投入资产化,收入分红保底化,产业覆盖普遍化,带动村集体和群众持续增收,得到了组织及群众的高度认可。

郑 程

南充市高坪区阙家镇党委书记

郑程同志,现任南充市高坪区阙家镇党委书记。自2014年以来,该同志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坚持把“将心比心,用真心赢民心”作为执政理念,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拼搏奋进,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脱贫攻坚的拼命三郎”。

(滑动查看)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仰,态度坚定,措施有力。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最大责任,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不拔掉穷根,不改变阙家贫困面貌绝不松劲、绝不收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全镇干部拧成一股绳,如期高质量完成了7个贫困村、732户2118人的摘帽出列任务,顺利通过多轮次中、省、市、区的考核验收。基本实现基础全夯实、产业全覆盖、民风全改观、人居全改善、群众全奔康。

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率先垂范,辛勤耕耘。7年来累计放弃年休假、公休假280余天,遍访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用脚丈量土地,用情摸清短板,严格执行“三个马上”制度,即马上到、马上办、马上改,接到群众反映问题10分钟内到现场,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能够解决的马上办理,群众反映工作中的失误错误马上改正,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严格执行“事不过二”制度,即当天能够完成的不能拖到第二天;不能让群众跑二次路;允许犯错,但决不允许一错二犯。全镇解决贫困户诉求3500余个,彻底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脱贫攻坚成效得到持续巩固。

以“踏遍千山人未老”的激情,苦干实干,冲锋在前。持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7年,工作激情没有一丝消减,始终以最大的期望、最严的标准、最高的要求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力争全区上游,连续4次在高坪区脱贫攻坚现场验靶中夺得流动红旗,阙家镇多次荣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个人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市上评为脱贫攻坚工作优秀乡镇党委书记,2018年度获评全省脱贫攻坚一线优秀扶贫干部,2019年获评南充市优秀共产党员。

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举措,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累计争取项目资金5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镇产业遍地开花,农旅融合,连片发展标准化柑橘产业5万余亩,新修村(社)道公路260公里,新建产业路85公里,建山平塘、蓄水池153口,排灌渠80公里,完成农房风貌改造2000余户,完成村级阵地建设12个,实施易地搬迁71户、地灾避险搬迁68户、CD级危房改造450户。成功打造“醉美橙香”3A景区,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并积极探索飞地扶贫、返租倒包、631利益分红等机制,为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张晋铭

生前为阆中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张晋铭,男,汉族,出生于1976年8月,中共党员,生前系阆中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2018年4月,张晋铭同志被确诊身患重病后,仍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工作岗位,战斗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2019年9月22日,张晋铭同志因病去世,先后被追授为“南充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

(滑动查看)

他带病坚守,用“死而后已”的责任担当改变了贫困命运、贫困面貌。2017年9月,他在明知自己身体不好,仍主动请缨担任阆中市纪委驻宝台乡赵家沟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到村后,张晋铭同志带领工作组爬山头、走泥路,实施管网延伸,让全村95%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修建便民路9.59公里和村道2.2公里,群众出行畅通无阻;实施危房改造95户,土坯房改造98户,易地搬迁户11户,全村农户都住上安全住房。驻村期间,他不幸罹患癌症,但他强忍病痛进村组、入农户,化民忧、解民难,把人生最后的时光奉献给扶贫事业。2018年,赵家沟村稳定脱贫,67户贫困户收入由原来的不到3000元增加到8000余元。

他宗旨不改,用“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诠释了真情为民、真情爱民。他主动与村里最贫困的农户“结亲”帮扶,贫困户赵德轩生病住院期间,他被病魔缠身,却到医院跑上跑下、忙前忙后,让老人感受到了如亲生子女般的温暖;他帮助智力残疾的赵克吉发展生产,教育他自立自强,还自掏腰包为他购买电视机、衣物等,让赵克吉感受到了“比亲哥还要亲哥”的关爱;56岁的任齐,在外地“倒插门”被赶出家门,回到家里一贫如洗,张晋铭帮助他发展养殖业,一年多时间,任齐住上了新房、娶到了媳妇。

他矢志不渝,用“百折不挠”的坚毅执着谱写了生命绝唱、生命赞歌。在被检查出身患癌症后,他不顾医生要求定期检查的叮嘱,不顾家人含泪心疼的劝阻,与妻子约定了“不向外透露病情、不请假休息继续工作、不向单位伸手要求解决困难”。在组织知悉他身患重病后,多次提出希望减少他工作量并给与帮助,他都婉言拒绝,并称自己是共产党员,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他手术后才几天,便到帮扶村开展入户帮扶。他白天带病下村工作,晚上输液到深夜,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仍在病床上看帮扶手册和台账,念叨着要抽时间下村帮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不忘工作和百姓。

张晋铭同志去世后,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央纪委网站、四川日报等多家中省媒体广泛报道,被当地群众称为“党的好干部,百姓的好儿子”。

陆瑞阳

工业和信息化部派驻

嘉陵区世阳镇党委副书记、

谢家庙村第一书记

2017年6月至今,陆瑞阳抓党建促脱贫,带领村两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基本民生,把“开站会、无产业、走泥路、电不稳、光棍多”,贫困发生率超25%的高山村,变成人均年收入超2万的脱贫示范村、四好村。

(滑动查看)

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整合撂荒土地种花椒、银杏、羊肚菌、百香果,就地取材开发柠檬片、枇杷膏、红薯粉、菜籽油等生态食品;“飞地”模式建农民创业园,补贴农民经纪人;推订单农业,快手抖音直播带货,销售超200万,实现村集体经济从0到100万的突破。每年带动就业100人次、务工收入超100万。

创新方式,加强政治建设。建500平现代化最美党群活动阵地,聚人心、强党建。围绕“人”这一根本,赋能引导,打破空心化、老龄化困境。培养3名致富带头人,打造“不走工作队”。建设乡风文明和精神培育,微信问政。

聚焦民生,解决老百姓关切。修便民路,装120盏太阳能路灯,建公共候车棚,修护坎、美村居。实施留守儿童成长计划,促自强自立,建“圆梦”图书馆,教室安装60台空调,带贫困儿童走出去,组织3年寒暑期支教,与村小老师推“双师教学”。建成全区第一家远程医疗健康小屋,让群众少跑路。建爱心食堂,发长寿蛋糕,让老人有温暖。严控疫情,争取口罩,帮助采购紧缺体温枪1000多把,25吨蔬菜驰援火神山医院。

工作期满,主动留任,已驻村近四年。

中共南部县委员会

南部县地处川东北,嘉陵江中游,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42个乡镇(街道)、491个村(社区),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98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川陕革命老区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8个、贫困人口3.2万户10.2万人,贫困发生率9.6%。

脱贫攻坚以来,中共南部县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坚决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收入、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下足绣花功夫、持续精耕细作,坚决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年累计脱贫3.2万户10.2万人,退出198个贫困村,全县交通、水利、村级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和饮水得到全面保障,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滑动查看)

南部县始终以“三落实”为抓手,坚持“长短结合”全域布局发展产业,建成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带25万亩、道地中药材示范带1.2万亩、木本油料示范带1万亩、生态养殖8万亩,同步户均补助1万元,带动2.8万户贫困户发展“短平快”到户“四小工程”,2020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18万元,较2014年增长了343%;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县6-15周岁建档立卡适龄少年儿童16340人,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财政代缴,县内住院治疗和二类特殊门诊慢性病维持治疗个人自付费用占比均不超过10%;安全住房方面,全县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实施易地搬迁2333户7735人、农村危房改造22719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778户(贫困户138户)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安置860户,所有农户均住上了安全房;安全饮水方面,整合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三源九厂九线+N”的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体系,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从0到90.4%,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7年,南部县在国家第三方评估中以“漏评率0.05%、错退率0.06%、满意度97.82%”的全国领先成绩率先摘帽;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作为全国六个基层单位之一进入全国“决胜2020——脱贫攻坚展”;2019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新推行“挂图作战”的指挥机制、“现场验靶”的推进机制、“五方联盟”的链接机制、内生动力的引导机制和党建扶贫的引领机制,谱写了丘区贫困大县脱贫攻坚的南部实践,脱贫攻坚“南部做法”先后被全国580多个省市县单位学习借鉴。

南充市嘉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南充市嘉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动担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土地挂钩、生态扶贫、土地整理“三项政策”齐头并进,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探索创新了自然资源部门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新抓手、新渠道,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真金白银”,作出了巨大贡献。

(滑动查看)

一是用活增减挂钩政策,让群众住上好房子。精准扶贫开展以前,嘉陵区农村有超过80%以上的住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木、石木、砖木房屋,与“住上好房子”要求有极大差距。“民无房不安”,解决20871户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成为全区上下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局主动担当,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利用全域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来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初步设想。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局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对外招商引资,成功解决指标从哪来、钱从哪来等问题。2017年4月底,全域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嘉陵区成为全省首例全域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区县。项目共计建设新房6310户60万平方米,拆除旧房2万余户近200万平方米,惠及农户20656户70235人,其中包括贫困户2146户7296人。同时,本着让群众得实惠的理念,对参与农户分类按标准补偿,贫困户不出钱免费入住,全区广大农村群众拍手称快。

二是用活生态扶贫政策,让群众获得真实惠。一方面围绕精准扶贫贯彻落实惠民扶持政策,扎实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638人,实现其家庭年均增收4800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按照“两区一片多点”格局,在全区11个乡镇投资2亿多元,建设7万亩花椒、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园。全力推进东西部协作,引入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350万元和7家花椒专业合作社项目资金700万元共同建设花椒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厂房3280平方米、烘干设备27套、冷藏线1条、冷急冻库1座,共吸纳198名贫困群众长期在此就业,年均支付在此务工贫困群众工资200万元以上。

三是用活土地整理政策,让群众得到幸福感。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社,定点实施土地整理专项扶贫项目,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共整理土地4.68万亩,修建便民道路65公里、灌溉渠1.5万米、山坪塘65座,新建蓄水池93口,共计覆盖9个贫困村。土地整理专项扶贫项目让荒地变“富矿”,改善了当地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了项目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项目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仪陇县铜鼓乡委员会

铜鼓乡位于仪陇县东北部,辖9个村(社区),总人口6115户21185人,贫困村4个、贫困户562户1804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乡党委主动作为、靠前指挥、全力攻坚,2018年全乡所有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滑动查看)

一、聚焦主责主业,以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成员带头蹲点帮扶,层层签订军令状,确保了责任落实到人、问题解决在一线。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4个,选拔年轻优秀村常职干部3名,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乡帮扶力量及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不分昼夜、奋力攻坚,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二、聚焦问题短板,以靶向施策夯实攻坚基础。紧盯“一超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收集问题,逐一整改销号。6年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医疗扶贫政策,累计发放教育医疗资助资金200余万元,无一例贫困学生因贫辍学,无一户贫困户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0户,危房改造433户,厕所革命311户;新建村社道路、生产便道、便民路163.5公里;新改建山坪塘等小微水利工程109处,实施安全饮水项目264户,农村电网改造8个村,贫困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聚焦致富奔康,以产业发展注强攻坚动能。积极招引香港利达丰集团,采取“三统两分一保底”建设模式,高标准建设万亩全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探索形成了“企业建园、返租倒包”利益联结机制,园区内175户贫困户通过入园务工、土地流转、固定分红等方式实现年均增收1.13万元,2020年9月被央视财经频道专题报道。同时,积极引进中小业主发展柑橘、蜜柚、李子、水产等特色产业,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8个,流转土地6000余亩,培育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31家,培养致富带头人15名,带动349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元,全乡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均收益3.5万余元。

四、聚焦致贫返贫,以精准帮扶巩固攻坚成效。坚持“扶贫”又“扶志”,广泛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帮助群众转变观念、自立自强,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根本转变;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培训1600余人次,实现“教育培训一批、就业创业一批、脱贫致富一批”。坚持把防止返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核心关键,紧盯返贫风险,强化精准帮扶,重点关注16户脱贫不稳定户与1户边缘易致贫户,逐户落实动态监测预警员,建立乡级动态管理台账,缺什么补什么,至今无一人返贫致贫。

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党支部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识别当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户338人,贫困发生率达12.33%。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党支部扛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带领干部群众战贫纾困、克难奋进,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迫近万元,贫困村高质量退出,获评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和南充市脱贫攻坚先进村。

(滑动查看)

培育主导产业,带贫益贫。引进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盘活流转土地资源,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帮扶投入,建成“柑橘-柠檬”农业产业园2600余亩、“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园200亩、“休闲-运动”乡村旅游孵化园300亩,构建起“产业带贫+乡旅扶贫”格局,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悉数入园,探索形成贫困户与主导产业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从园区年均获得土地流转租金1500元以上,重病残疾等特殊困难贫困群体年人均从园区获得分红股金500元左右,园区吸纳8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常年入园务工,带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17000元以上,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持续稳定增收80000元以上。

落实项目扶持,补短强弱。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细致研判户脱贫、村退出的短板弱项,建立台账、分类定策,争取项目、精准攻坚,先后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50户、易地搬迁24户、“两改一建”81户,实现户户“安居”;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报销90%以上,对68名慢性病和17名大病贫困人口分别落实慢性病门诊报销和卫生扶贫基金救助,实现人人“有保”;推进“控辍保学”,全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在校学生应享尽享教育助学补贴,实现个个“入学”;精准落细各项民生保障政策,评定享受低保贫困人口126人,享受贫困残疾人救助政策25人。同时,累计建成通村公路、村组干道及产业便道20余公里,整治塘堰15口、建提灌站2座,延伸饮水管网,户户通自来水,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通信网络全面覆盖。

注重以文化人,扶志扶智。传承良善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五良五善”村规民约和脱贫公约,连续举办3届脱贫先锋、自立达人、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评比表彰活动,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锤炼不等不靠誓脱贫的志气。开设农民夜校大讲堂60余期,邀请涉农学者、技术专家及法律顾问担任主讲老师,对贫困群众开展政策辅导、技术培训、就业推介和法纪教育等,促使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掌握致富技能,注入争先脱贫的强大内生动力。

营山县扶贫开发局

脱贫攻坚以来,营山县扶贫开发局以脚踏实地的“三牛”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带领全县扶贫干部全情投入、全勤付出。2018年,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75%”的优异成绩实现高质量摘帽,2019年实现全员、全域脱贫。2019年被评定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

(滑动查看)

一、紧扣目标、谋篇布局,做好“孺子牛”。一是挺直身子前行。始终将脱贫攻坚视为天大的事,坚持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累计协调整合资金57.89亿元、下达实施项目10426个、动员帮扶力量1.3万名,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营山任务”。二是俯下身子倾听。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行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合一”台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对标建立清册、分类汇编成册、实行一本账管理。三是蹲下身子做事。坚持把服务半径向群众延伸,把服务触角向群众靠拢,做到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限,以优质高效服务解民所难。

二、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干好“拓荒牛”。一是持续落实“尖刀督战”督导机制。组建9个“尖刀班”,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分片督战28个乡镇(街道),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定期回访,补短强弱、巩固成果,实现督作风与战问题有机结合。二是探索实践“一村一企+梯度经营”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县农投公司、乡镇农服中心共同参与的“三元股份”模式,帮助贫困村建立村资企业,累计发展晚熟柑橘、中药材、花椒等产业10万余亩,带动全县8.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积极构建“三个三”社会扶贫模式。坚持统筹三方力量、推进三大行动、用好三种手段,强化社会扶贫力量参与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助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总结提炼的《营山县“三个三”模式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被省脱贫办在全省进行宣传报道。

三、攻坚克难、带头冲锋,当好“老黄牛”。脱贫攻坚以来,全局23名干部职工夙夜在公、超常付出。一是在平凡中坚守。总结精准识别“五看八比对”,落实精准帮扶“五个了如指掌+五包”机制,以扶贫人的坚守当好贫困群众“引路人”。二是在业务上较真。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全体干部勤钻研、下苦工,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抓实抓细数据质量、项目库建设、问题整改、调查工作等业务指导,高质量完成各项脱贫任务。三是在征途上奋发。落实专人总结脱贫经验,制作完成《营山县脱贫攻坚实录》和脱贫攻坚文学汇编《书香留痕·润泽民心》;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梳理9大点16小点工作要点,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西充县委组织部

西充县委组织部坚持用硬措施落实硬任务、用新办法巩固新成效,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择优选派驻村帮扶力量255名、结对帮扶干部5708名,累计实现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22930户50215人脱贫,脱贫攻坚省级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力”。围绕全县“4+2”特色产业布局,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公园党建示范园”“产业扶贫示范区”创建行动,构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党工委—园区党委—产业联合党总支—脱贫攻坚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创建联合党总支6个、脱贫攻坚党支部74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全域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县104个县级部门(单位)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全覆盖“结对共建”,推动组织、干部、人才等资源向贫困村集聚,近年来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四好村”33个。

二是强化组织“推动力”。建立健全牵头抓总、工作运行、日常管理制度机制,坚持“组织部+纪委+扶移局+乡镇+派员单位”五方驱动,推行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法、帮扶干部“五步工作法”,实行任务清单定目标、问题清单找差距、整改清单晒成果“三张清单”管理,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日纪实、乡镇周考评、组织部月考核制度,近年来召开协调会议30余次,开展专题培训80余次、专项督导30余次,圆满完成市县“现场验靶”10余次,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推动脱贫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力”。创新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实行村支部、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五方联动”经营模式,创新推行“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利益联结机制,村级集体经济总量突破1600万元,有力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有关做法得到国扶办高度肯定,并在全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座谈会”上交流,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研讨班和甘肃、吉林等30余个地区赴县学习借鉴,“西充经验”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四是强化典型“号召力”。加大典型选树、关心关爱、正向激励力度,开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举办“扶贫笑脸随手拍”“我的脱贫故事”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疫情防控中《冲锋,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等典型做法登上《人民日报》。出台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办法,认真落实驻村干部工作经费、健康体检、谈心谈话等保障,推荐省市县表彰表扬对象216人次,累计提拔重用干部91人,进一步营造了崇尚实干、突出实绩的良好氛围。

向先进学习!

向先进致敬!

原标题:《南充7名个人、6个集体受到国家级表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