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次获中央一号文件力推,“燃气下乡”按下快进键

2021-02-26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仝晓波 齐琛冏 中国能源报

文丨本报记者 仝晓波 齐琛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下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部署“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也正进入传统能源与现代能源并存的局面,商品能源的消费比重不断提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三农’,支持建设智能微管网供气,提出推广农村智能微管网实施农村用气‘瓶改管’工程,是建设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的重大举措。其对于改变我国农牧民生活用能消费方式,调整优化农牧区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农牧区大气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近日,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助理迟国敬在向本报记者解读文件时直言。

“微管网”应成农村清洁能源改造首选方案

近年来,随着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推进“煤改气”“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多元化气源供应方案已成共识,气网正逐渐成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村落社区分散,居住人口少,除平原地区外,大多农村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无论建设天然气管道,还是开展农网改造,均存难度大、不经济等掣肘,从而影响了规模开展。

在迟国敬看来,因地制宜推广包括液化石油气(LPG)小型储罐技术在内的微管网应成农村清洁能源改造首选方案。与此同时,智能微管网还可为农民提供增值服务,从而成为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

各种农村用能技术汇总表

然而纵观当前发展实际,相较于农村道路、给排水、通讯和电网等,农村气网建设明显滞后。

有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在广大偏僻的农村,仍有近两亿农民生活燃料依靠拾薪、捡柴、烧煤,不少乡镇小型工商业用户使用瓶装气生活与工作,农村气网建设亟待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液化石油气专委会秘书长熊伟看来,LNG气化站供气经济供气规模一般要求居民2000户以上。而一套独立的LPG小型管网系统则可满足大多数农村社区一户到几百户规模的居民用气需求。

2018年城镇燃气发展情况汇总表

“LPG是管道天然气的重要补充,以及农村燃料和餐饮燃料的刚需能源,由于运输灵活、不依赖管网设施,以及在不少农村地区经济性明显优于天然气的特点,因地制宜普及应用LPG小型储罐‘微管网’技术,优势突出。”熊伟说。

事实上,LPG小型储罐微管网作为国际上已应用数十年的成熟供气模式,近两年也开始了在中国农村地区的试点示范,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政策举措,微管网作为小规模分布式燃气供应首选解决方案,创新了农村清洁能源的供应模式,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气网建设滞后的问题,同时满足农民经济、安全、高效使用清洁能源的需求,实现农村清洁能源多元发展。”熊伟认为。

LPG小型储罐微管网具备推广条件

“轻轻一扭燃气灶上的开关,蓝色的火焰就出来了,快得很!”“没有烟熏火燎,真是太方便了。”这是很多村民们弃煤用气后的最直接感受。

而有了微管网,在不少村民心中,对于液化气罐安全隐患的担忧这块“大石头”也终于可以落地了。

微管网供气适用于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用能成本过高或清洁能源利用水平较低的广大农牧区村庄及乡集镇。在该模式下,由专用带泵槽车将燃气配送到各村庄小型储罐,经过气化调压后,通过独立的低压燃气管网进入到每家每户,用户消费按表计量,具有安全、经济、灵活、智能等优势。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燃气”)为代表的部分燃气企业,已率先在农村微管网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了布局。中国燃气从2017年开始进入华北气代煤市场,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取暖,截至目前已拓展出600多万用户。

2018年,该集团在参与“脱贫攻坚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示范项目创建过程中,率先在青海省大通县土关村和湖北省麻城市石桥垸村打造了国内首批智能微管网样板工程。

此后在2019年,青海大通孙家沟村、云南曲靖文河新村、玉溪白泥塘村、普洱黄回村等LPG小储罐试点项目相继完成建设。

▲2020年10月,云南省住建厅组织的“气化乡村,燃气下乡”示范县,中国燃气智能微管网供气系统设计审查会现场。

▲云南省智能微管网文河新村通气点火仪式现场。

“面对区域差异大、发展各异的农村现状,中国燃气积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并结合这几年在北方推进农村‘气代煤’的实践经验,开发了专门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智能微管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尤其适用于规模小、居住分散、天然气管网难以覆盖的农村地区。”中国燃气董事局主席、总裁刘明辉介绍。

青海省、湖北省、云南省示范项目实际运行数据显示,三地居民户均炊事用气消费月均最高不超过30元/月,比当地瓶装液化气价格便宜40%以上。

国家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对此曾评价指出,微管网供气模式为我国农村“瓶改管”、美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户生活品质开辟了有效途径,“已具备可推广、可复制条件。”

“十四五”燃气下乡迎发展风口

参考国外经验,欧美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发了基于本质安全标准的LPG小型储罐供气技术。日本也于上世纪末开始普及应用该技术。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采用这种供气方式的新增液化气用户比例分别达到95%、90%、76%、69%、70%,成为偏远城郊和农村社区的主要供应方式。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下,农村燃气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籍此发展背景,乡村微管网燃气市场规模巨大。

如基于微管网技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应用将扩大到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新的应用领域。

相关市场分析指出,智能微管网项目可以投资于全国各地乡镇与小社区,特别是中国中部、南方与沿海地区,光是中南部和沿海地区目前就有庞大的市场空间——约9000万户家庭亟待解决其用气需求。

在迟国敬看来,“十四五”期间,受此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指引,预计农村燃气消费将以8%左右的增速稳步发展。更有机构预测,这一增速可达到10-15%。

刘明辉表示,下一步,中国燃气会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燃气下乡,为尽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贡献更大力量。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原标题:《首次获中央一号文件力推,“燃气下乡”按下快进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