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玉门传统社火

2021-02-26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社火,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民间集体舞蹈。它以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场面壮观而著称。每至新春佳节,社火这种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便活跃在城乡,为节日增添喜庆色彩和欢乐气氛,倍受人们的喜爱。

流传在玉门的社火,内容也比较丰富,大体有高跷、狮子、旱船、铁蕊子、腰鼓、地蹦子、东洋车、跑驴、秧歌、霸王鞭、太平鼓、大头娃娃等。这里,介绍主要的几种社火形式:

高跷,在玉门很流行,也是最热闹的社火形式之一。它以参加人数众多,所用道具简便,表演形式活泼,队形变化灵活多样,富于情趣,而引人入胜。高跷中表演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掌握踩“跷子”的技艺,而且要随着队形及步法的多样变化,如“卷芯子”、“蒜辫子”、“打叉”、“折跟头”、起伏、转身、后仰、倒走等,做很多高难度的动作。高跷的人物化妆,旧时多为戏剧人物群像,如《白蛇传》、《杨家将》等,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再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如玉门社火中的“二刮子赶车”,其中二刮子那令人捧腹大笑的角色,就属此类。随着时代的变化,高跷表演中人物形象也在不断变化,总是被新的时代赋于新的内容。

狮子的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文狮子”,一种叫“武狮子”。主要区别在于,文狮子着重狮子的动作、神态,滚绣球等;武狮子则侧重于表演其武功,如翻云梯、上桌子、翻跟头等。一般都有三人表演,基本动作有“举”、“扑”、“跳”、“卧”等。文狮子引狮者举球,武狮子引者执刀。其表演形式主要有“猛虎下山”,“横空扫雪”,“天八步”,“地八步”,“回首望月”,“海底捞月”,“白雪盖顶”,“出马拖刀”等。

旱船,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它的名称各有不同。如“花船”、“采莲船”等。流行于玉门的旱船,一般有四人表演,一老艄公和撑船姑娘,两旁各一名执扇丫环,并有几只唢呐伴奏“旱船调”进行表演。

铁芯子社火是一种杂技性的表演形式。它外表用纸花,彩绸或树枝、花朵扎成,有的用矛、枪、剑、戟做成,中间用钢条、铁棍做骨架,所以称为“铁芯子”。表演时架上站上小孩,装扮成各种人物形象,摆出各式戏剧动作(人物动作定型,小孩用绳索缚牢固定),因为人站在树枝、花朵、兵器上,所以看起来很玄妙,观者无不为之惊叹。

地蹦子又称“地秧歌”,在酒泉地区较为流行。这是一种民间特色很浓的集体性大型舞蹈。它的队形有70多种变化形式,每一种队形变化都有不同的名称,全部表演一次需要两三个钟头。其主要人物有腊花4人、棒棰娃4人、膏药匠、傻公子、丑婆子及其他人物多人组成。地蹦子有大场和小场之别。大场是一个完整的社火队,小场则由说书的、唱曲的、小戏曲等组成。旧时,地蹦子一般在五月端阳节活动,以后逐渐改变为春节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地蹦子表演中的膏药匠,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走街串巷的演出中,他一面摇着巴郎鼓“卖膏药”,一面要触景生情,信口编词,随口唱来,并且唱词要准确生动,朗朗上口。

在社火演出中,我们总看见一个丑婆子之类的人物,在那里打圆场,似在维持秩序,其实不然。这个人物以及她的表演都是有来头的。《东京梦华录》卷十中,有关上古民间杂剧,有这么几句话:“十二月即有贫者三数人,有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号为打夜胡。”以上所言,正是指民间传统社火中沿袭下来的丑婆子角色及其表演。

旧时,社火表演一般从岁末(腊月三十左右)年初开始,到正月末结束。开始的活动叫“踏庄”,结束时的活动叫“谢神”。“踏庄”即起始之意。“谢神”就是托神仙保佑,祝愿来年吉祥如意。一般是社火队扮出各种神将,如灵官、圣母、关公等,名曰“上五福堂”,出场后,每个神将都要说上一段吉庆详和的词语,祝福世人四季平安,吉祥如意。社火队到了哪家门口,主人家就燃放鞭炮表示欢迎。有的人家还请社火队进到院内表演,称为“镇宅”。表演的内容,除了高跷、旱船、狮子、龙灯,还有“刘海戏金蟾”、“大头和尚戏柳翠”等。但最为重要的有两个角色,这便是春官的说词和丑婆子的一扫。

因为,过年期间,不论城乡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口出恶言。自然,春官的出口说词人们就最为关切。一般来说春官都说些人们爱听的好话,但也有的地方和人家,偶有不周得罪了他,他便胡言乱语几句,让人听了不舒服。以前春官的说词带有很浓厚的封建色彩,诸如说:“大门楼子高院墙,凤凰落在照壁上,金凤展翘财源旺,后辈儿孙状元郎”等等。后来,那些太陈旧的话不说了,有的改为“门上对子红堂堂,男女老少喜洋洋,今年五谷装满仓,来年再打丰收粮”等。

丑婆子是社火中唯一的女丑角(有时可男扮女妆)。她的打扮怪诞、滑稽、扎眼,突出一个“丑”。所执道具是左胳膊挎篮,右手握一把秃笤帚,篮里还放着一个棒棰,见人不是用棒棰捣,就是用笤帚扫。据说这么做了,就会除掉一个人身上的邪祟,扫掉其人身上的灾病、晦气。

玉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复杂、民族众多的地区,因此大多数社火都由外地传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外来的民间文艺形式,有些被逐步补充完善,并且赋予了地方特色,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有些不适应于本地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的喜厌而改进或者淘汰。当然,一个时代的文艺繁荣与否,与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来源:玉门市文化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唱响交响丝路

畅游如意甘肃

监制:韩朝晖 审核:赵立青 编辑:赵雪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

原标题:《玉门传统社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