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个北仑”,高质量发展靓丽名片

2021-02-26 21: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青年北仑 与年轻人同频共生

2019年底,北仑全区净增常住青年人口2.28万人,青年人才1.95万人,青年人口占比达到31.79%;

2020年底,北仑全区净增常住青年人口4.25万人,青年人才3.63万人,青年人口占比达到35.25%;

两年来,北仑带动集聚特优以上层次人才80名,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入选国家、省级重点人才计划22人,有效改善了全区人口结构和人才结构,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区”。

朱省海 摄

打造“青年北仑”,北仑区委区政府向全世界青年朋友发出了邀请

世界上有一千座城市,就有一千种青年发展的模式。北仑和其他城市不同。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沃土,30多年时间,北仑从东海边的渔村崛起成为浙江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可以说,它的每一次蜕变,都凝聚了无数青年挥洒的青春;它的每一次召唤,都会让青年为之热血沸腾。

一座城,一群人,北仑与青年的话题永续常新。2018年11月,北仑组织15支小分队,围绕谋划城市长远竞争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主题开展调研。“青年”一词成为热门话题。

“题”既出,即破题。2019年2月,时年“35岁”的北仑携带十大政策及18个实施细则,向全世界青年朋友郑重地发出“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交友宣言,正式提出打造“青年北仑”,使之成为“青年灵魂向往的地方”。

“北仑这座港城要完成进一步的转型升级,青年首先要发展,要对这座城市有眷恋和归宿感。青年的理想志气决定了城市的发展高度,青年的激情活力决定了城市的发展脉动,打造‘青年北仑’就是要抓住‘青年与城市共成长’这个根本哲学,在尊重青年、爱护青年、支持青年发展中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青年北仑”部署推进之际,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梁群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世界发出了邀请,并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制定了一套青年“服务大餐”,用满满诚意为留在北仑的青年“筑巢”,搭建了更广阔的创新创业舞台。

聚焦人口结构调整,借助“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区”建设契机,高标准编制《北仑青年发展规划》,朝港产城人融合发展引领区迈进;聚焦青年需求保障,制定出台青年发展10大政策,和青年与产业协同发展10条意见,建立涵盖青年最关注、最需要的住房、信贷、就业创业、生活保障等一整套“服务大餐”;聚焦成长成才支持,实施青年北仑“2155”培训工程,建设全国首家“青年与城市发展”大数据研究院;聚焦城市能级提升,高标准推进“凤凰城”建设,推出年度青年十大工程,大力聚焦青年业态;聚焦现代文化繁荣,排定落实“青年北仑”十二大主题活动,实施青年文化精品工程,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等。

李玲伟 摄

“青年北仑”的魅力,“服务大餐”的诚意,“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共鸣,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青年前来,为北仑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从波兰留学回来的北仑姑娘刘媛菁,在完成钢琴演奏专业硕士学习后,毅然选择回北仑创业。回到家乡的她,用“惊艳”一词形容对北仑的感受。她说:“曾经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对未来就业城市产生了纠结。但自从感受到北仑释放的活力后,坚定了留乡发展创业的决心。”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吕萌,去年接管公司分派的北仑项目。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感受到了“青年北仑”带来的各种利好,她对身边的朋友说,扎根在北仑的企业、奋斗在北仑的青年,能干事、干成事。宁波隆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项目工程师张金达也表示,北仑出台的各类政策,让他感受到了北仑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对自己在北仑工作、生活帮助很大,沐浴着“青年北仑”的春风,他相信自己和身边更多的青年会在北仑扎根,让梦想扬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百分百”诚意、“百分百”真心,全力服务好青年发展,必能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当前,北仑正在全力实施“双城”战略,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示范区,“青年北仑”是一个重要支撑。

“拥有优秀的青年队伍,就拥有了制胜未来的先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有望持续改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港产城人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区委组织部部长朱安伟表示,经过两年的打造,北仑已成为青年发展示范区。2021年,北仑将继续抢抓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市委“锻造硬核实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一流强区”目标要求,聚焦“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功能定位,持续深化“青年北仑”建设,为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构建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贡献青年力量。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改革开放40年,相比其他城市,北仑稍年轻,但作为宁波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它期待在下一个40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一起,共同打拼出一个更加魅力四射、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

数字北仑 奋楫潮头逐浪高

两年前,北仑人给自己出了一道题:聚焦经济、政府、社会三大领域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更高质、政府行政更高效、人民生活更便捷的“数字北仑”,力争成为推进“数字宁波”发展的先行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如今的北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发展经历转型,而诸多变革背后都离不开数字引擎注入的新动能。

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北仑以产业数字化为突破口,广泛推进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集群中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

2020年12月2日,全球最大注塑机制造厂商海天集团旗下的海天金属全球应用中心启动建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固定投资额超1亿元。“中心建成后,将推动海天金属项目从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大数据协同生产转型,建设成为行业‘5G+’标杆工厂。”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天的做法正是北仑产业数字化进程的特色和缩影。

目前,北仑在绿色石化、汽车产业、智能装备、模具行业、纺织服装等集聚效应明显的优势产业内,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高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许立本 摄

2019年,北仑在浙江省内率先实施针对模具行业数字化改造的“百企提升”活动,并出台《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以政策合力带动全区模具行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区政府联合宁波创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动态云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模具行业生产指挥、调度决策与动态排产等,有效提升了模具企业的制造水平,推动北仑模具行业从“低小散”向“高精尖”迈进,目前该平台已覆盖了园区内50余家企业,改造效果显著,形成模具行业数字化全面转型的“北仑模式”。

2020年,北仑区本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15.1%,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增速27.1%。门户区商务楼群、凤凰城、高端商务区等组成的数字经济发展精品线日渐清晰,芯港小镇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梅山数字经济湾区、滨江新城数字经济港城为核心的三大数字经济重点区块蓬勃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园、北仑跨境电商园区、霞浦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精准打造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园活力四射,凝聚成北仑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北仑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应用创新,精心谋划和实施了一批在全省、全市领先示范的应用项目

小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申请,大到城市管理、疫情防控……全面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据悉,目前我区已接入政府服务2.0事项1712项,并全部完成预验,其中1105项已经发布,全区数据共享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件事”落地。

2020年3月,我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一批线下实体办转线上移动办的“好办”事项,涉及市监、烟草、商务等17个审批部门,共计449个政务服务事项,试点事项的网上办理量达95%以上,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平均压缩申报时长90%。

聚焦区域重点战略,让数据发挥更强的作用,“青年北仑+大数据”就是很好的例子

去年以来,北仑积极打造数享北仑大数据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家青年与城市发展大数据研究院,打造全国首张区县级“青年卡”,发布2019年及疫情期间青年综合发展环境热点分析和青年健康发展指数,推进全国首个县(市)区级青年发展指数和青活力指数编制,实现大数据热点分析向指数分析跃升,为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区建设提供了硬核能量。

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普通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20年我区梳理“数字北仑”政府类重点实施项目32个。在2019年十个惠民服务举措基础上,新增自助服务终端、图书馆数字化一站式平台、技能北仑智慧平台等五项惠民举措,谋划实施智能电梯、校园疫情、智慧养老、智慧场馆、阳光厨房等一批数字化项目,打造数字政府创新项目北仑板块。

奋楫潮头逐浪高,一个更好的北仑,伴随着数字的跃动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许立本 摄

美丽北仑 如歌如画如诗

一夜好风细细吹,新花开,莺语乱,春水拂柳岸。

趁着风和日暖,老胡牵着小外孙到中心公园转转。

“蓝天白云,随手一拍都是风景。”老胡用手机拍下一张照片,喜滋滋地发到了朋友圈。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碧水蓝天、绿树苍山的自然风光,一直都是他心头的偏爱和欢喜。中心公园的葱茏绿道、中河的“断桥”掠影、泰山路的烂漫樱花、梅山湾的红桥蓝海……都留在他的相册里,那是城市发展的印记,是所有北仑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北仑美”。

“北仑是极具江南水乡韵味的秀美城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要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到北仑定居,吸引更多项目到北仑落地。”这是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梁群的要求和期待,也是全城百姓的期盼。

北仑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化临港智创之城、建设国际化滨海秀美之城”发展战略,以“生态之美”“品质之美”“人文之美”“风尚之美”为着力点,全力推进“美丽北仑”十大工程

如今的北仑,是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百姓长乐”的锦绣画卷。

北仑的美,美在“蓝天白云青草地,一步一隅皆是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仑先后投入五个“30亿”,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两整两提”“清洁家园”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实现了大河小河复绿还清,蓝天白云抬头可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下,一抬眼,一转身,处处皆风景。

经过蓝天保卫战、治水攻坚战,2020年,北仑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6%,提高3.8个百分点,六项主要空气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控以上河道断面100%达标,“水”“气”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经过老旧小区改造,近200个小区换了新颜,与脏乱差作别,大港新村生态文化长廊、北极新村钢琴路、九嘉巷3D墙绘等一批亮点工程,都成了网红打卡点。

陈张坤 摄

经过“秀美山川”打造,小港都市田园休闲区、大碶秀美山川九峰片、柴桥梅保连沿线、春晓片区、郭巨紫薇岙片区、白峰上阳片区等区块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43个村庄创建省级景区村庄,6000多户农家创建美丽庭院,实现从“点状美”向“全域美”转变。

在农村,每个日头好的白天,人们都是宅不住的。有的在生态河埠头洗洗刷刷,有的在村口的凉亭下棋聊天,有的在自家院落里摆弄花花草草,有的在潺潺小溪边散步遛娃……这是乡村里的岁月静美。

而在城区,每个不下雨的夜晚,出门的人儿总爱“向美而行”。AB环绿道、凤凰公园、太河路绿地……老老少少,谁人不喜。郁郁葱葱中的热热闹闹,为北仑添了美又添了生气。 “以前凤凰公园可是一片荒地呢,现在弄得这么好,我们当然要经常来啦!”对于住在附近的周大爷来说,晚饭后有地可遛,是生活中的大满足。“这两年,可以走走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了,出门随便走几步,都是公园啊绿道啊,环境相当好。”

北仑的美,美在“以文兴城塑内涵,秀外慧中气质赞”;北仑的美,还美在“文明之花开满地,和谐新风扑面来”

近年来,北仑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加强、文化品牌打造不断深入、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效,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丰富了内涵。

2018年4月,北仑成功承办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暨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为百姓奉上了文化大餐,让整座城市星光闪耀。

“影视制作+拍摄基地+影视基金”联动发展,2018年以来,北仑完成40余部影视剧集立项备案,参投《影》《甜蜜》《京城81号2》等12部影视剧,累计票房12.24亿元。

2020年,张人亚党章学堂成功创建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以其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北仑注入了独有的精神气质。

2019年,北仑启动“争做美丽北仑人”活动,邀请郎平发出倡议,推动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的广泛开展,浪费食物、乱丢垃圾、闯红灯、插队等现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城市的文明考卷加分。

目前,北仑已创成省级以上文明单位5个、省级以上文明村6个、省级文明校园2个、省级文明家庭2个;有省市道德模范7名、中国好人5名、浙江好人24名、宁波好人80名、北仑好人491名,数量名列全省前茅。

人动了起来,城就会美起来。北仑已建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6个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注册志愿者超过10万人,志愿团队有538支,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周末还是工作日,路口、街角、景区、地铁站、各式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是汩汩涌动的暖流,每一天,都在为美丽北仑添彩增色。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区传媒中心 记者 匡 野、蔡晓馨、沈焰焰 通讯员 周丹宁 、高德龙、吴亦姚、柳俊俏、董沙沙)

猜你喜欢

彭佳学参加北仑代表团审议: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梁群: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央视整整报道了8分钟!发生在北仑的这件暖心事!

原标题:《“三个北仑”,高质量发展靓丽名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