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养牛业进步啦”:《牛年拍牛》获奖作品赏析

2021-03-01 19: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贵州 - 何杰

作者自述:其实不想走,其实它想留, 牛市里被交易的小牛,不愿意故土和主人。2018年拍摄于贵州万屯牛市。

凡哥点评: 人跟犟牛角力本来就很搞笑,墙上还有几个女人像拉拉队一样在给双方加油,这就更好玩了。

安徽合肥 - 黄丽萍

作者自述:放牛娃此片于2017年4月摄于大凉山布拖县,在田间遇见一放牛的女孩,见到我们时,明眸中流露中渴望的眼神。我不禁动容,这个年龄的孩子应坐在教室里读书,在这贫困的山区却分担起家庭生计。我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一画面,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希望她从放牛娃变成读书娃。

凡哥点评: 千万年来的进化已经让我们有了一种条件反射,那就是只要看见别人的眼睛,就要努力从中读出一些能够理解的情绪或想法。这张照片抓人的点就在眼神。我从她的眼神里读到了些许好奇和更多的不安、警惕。这是闭塞生活给她带来的烙印,这比贫穷本身更让人同情。

广东揭阳 - 白云听竹

作者自述:《牧归》乡村傍晚,老人推着单车,载着番薯叶,精神矍铄,牵牛过小桥回家。

凡哥点评: 牛既是劳力,也是伙伴。农村人和耕牛的之间的感情与城里人和宠物之间的感情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共同享福,一个是共同吃苦。

四川成都 - 陈显刚

作者自述:《爸爸的帮手》2017年8月一对在地里劳作的父子。前面牵牛的孩子大约6—7岁,熟练且认真,一副老把式的样子,牛走偏走正,走快走慢全凭他掌管。

凡哥点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样板戏里我很喜欢的一句经典唱词。但把穷孩子的出息归因为贫穷,这在逻辑上缺了一环。我想到小学课本里了朱德说过的一段话:“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这段话说得真好,以至于四十年过去了我都还没忘。

广东潮州 - 黄曙虹

作者自述:《彝乡斗牛》彝族善养牛也好斗牛。每逢重大集会都要举行斗牛活动以庆祝丰收之喜。图为作者于大凉山赶集所摄,蛮牛在比赛中展露绝对的力量,交错碰撞中,迸发出彝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凡哥点评: 本次微影赛收到了很多斗牛的照片,其中不乏很刺激的场面,唯独这张不那么激烈的入选了,这是评委们的价值观使然。农村经常有蛮牛互不相让的事情,它们比比力气也就算了,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形并不多。对于牛的这种天性,村民们一种态度是利用它来办比赛牟利,那其实是人性当中残酷自私的一面在主导;另一种是泰然处之,就像看村里娃们打闹,一般听之任之,打得过分了大人才会出手干涉。本片应该属于后者,这是人与动物相处的比较和谐的状态。

湖北荆州 - 小扇儿

作者自述:2019年拍摄于陕西榆林麻黄梁镇的店坊村,一行四人,我醒的早,溜达出住宿地就看到这大哥不慌不忙牵着着牛车去拉草。

凡哥点评: 照片中各种元素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足以看出作者是个老手。此片最抓人的东西却是无法凭经验预先安排的,那是一种不期而遇的戏剧性。在咔嚓的那一瞬,两种不同的人生在相互打量,相互好奇。我猜,牵牛老汉的主场之利让他更加从容一些,而镜头后面的作者很可能因为拍到了一张完美的照片而脸红心跳故作镇定.......能引发读者脑补的照片就是更有“看头”的照片。

入选作品

湖南邵阳 - 刘奕

作者自述:《放牧古村》拍摄于贵州黔东南榕江县朗洞镇卡寨村在地图中查看,距县城约150公里,座落在一座地势险要的半山腰上,山后草木茂盛,古树参天,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溪,环绕寨脚缓缓而过。远远望去,寨上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楼房锁在烟雾中时隐时现,俨然一座座哨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清晨,卡寨的孩子们赶着牛群,穿过河滩,到对面的山上去放牧。

凡哥点评: 此片的基调是欢快的,儿童和动物相处,让人看了就开心。可是细细一想,我似乎武断了。这里的生活条件一定是艰苦的,而且放牛这件工作对孩子们来说也许并不轻松,但千百年来“田园牧歌”的审美范式早已根植在我们这些“文化人”的心里了。于是我们会情不自禁认为这是古老的生活方式中诗情画意的一面。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由此看来,检视一下自己习以为常的审美也很有必要。

辽宁 - 腾利明

作者自述:这是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原拍摄的图片。一群纯黑色的牛,圈在路边的牛栏里。每个牛耳朵上都打着黄色的标牌,像一盏盏暗夜的灯火,在围栏里跳动,让漫漫长夜不再寒冷寂寞。枯草像风的骨头,遍布山川原野,咬紧牙关,从牙的缝隙里发出呜呜声响。这里没有和弦,只有风在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地刮脸。这也是为了让明年的春天生下来,就很发旺,一个春天比一个春天更有孕育的模样。

凡哥点评: 有不少朋友留言说看不懂这张照片,我稍稍感到有些吃惊,或许是因为“教育”毁了很多人的直觉吧。凭直觉我们也能发现这张照片里最引人注意的不是牛,也不是铁丝网和草,而是牛耳朵上的小牌子。没有养过牛的我也能猜出那小牌子上大约会写上牛主是谁,牛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等等身份信息。相比起过去用烙铁在牛身上做标记,养牛业进步啦。

呼和浩特 - 于水

作者自述:有留言说看不清楚是什么,此作是航拍牧牛人赶着一群牛,刚好形成对角线构图。可惜牛群来晚了一些,否则影子更长。

凡哥点评: 这是在向《国家地理》致敬。2005年《国家地理》发表过一张航拍的骆驼群照片,那张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原因是:一旦换了视角,影子比实物更加让人信以为真。

安徽铜陵 - 杨晓玲

作者自述:去年5月到大凉山去采风,遇到村民清晨不约而同的把牛群赶往山上放养,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一幕让特别触动我,全面脱贫近在眼前!我迫不及待的按下了快门,留住了这次相遇。

凡哥点评: 必须承认,此片的影调很优美,甚至还有几分中国画的意趣。但我立即收回了这种思路,毕竟此片拍的不是卢旺达或者是埃及,从同胞的贫困境遇中获取审美的愉悦,这让我有种轻微的罪恶感。对热衷纪实摄影的朋友们来说,克服这种纠结的一剂良药就是不断提醒自己真实记录四个字,真实记录往往比我们的多愁善感更有力量。

原标题:《凡是摄影微影赛(168)-《牛年拍牛》获奖作品赏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