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这匹黑马,是怎么从“最强地级市”奔出来的?

2021-02-28 17: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西路瞭望 ,作者孟旭

北京西路瞭望

解析时政热点,讲述幕后故事,提供高端资讯。

阳澄湖畔,缤纷美景里涌动着江南独有的诗情与画意。春光烂漫时,相城迎来20岁生日。这座青春之城,今天以一场高质量发展大会、一次项目集中开工签约仪式,致敬走过的二十年。

从籍籍无名的苏州新城区,到长三角一匹活力十足的“黑马”,这就是相城走过的路。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去领略关于相城的逆袭故事。

01

相城在哪里

相城从哪里来?2500年前,伍子胥“相土尝水,欲筑城于斯”,相城因此得名。

2000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市,分设为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2001年2月28日,相城区成立。

相城在哪里?熟悉江苏的人,也许会脱口而出:在苏州啊!但如果摊开一张经济地理的地图,相城又在哪里呢?

相城在哪里?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曾用“四张地图”回答这一问题:

一看世界地图,中国是全球最有发展实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二看中国地图。相城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是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的交汇点,既是中心也是重心。

三看苏州地图。相城是苏州市域地理中心,同时也是苏州唯一同时拥有太湖和阳澄湖的板块。

四看相城地图。区内,一个发达的路网体系呼之欲出,到2025年,80%的乡镇都将通地铁;周边,上海、南京、杭州均在1小时交通圈内。

综合看,无论是区位、交通还是生态,相城都极具优势和潜力。但建区之初,相城几乎是一个纯农区,尽管综合实力放到江苏全省并不差,但在苏州并不起眼。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城最出名的莫过于阳澄湖大闸蟹、渭塘珍珠等。

时光把相城这颗珍珠打磨得熠熠生辉。如今的相城,坐拥四大国家级战略优势——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的中心优势、推进虹桥-相城一体化的融合优势、获批中日地方合作平台的外向优势、承接央行数字货币试点的带动优势。一张张“王牌”在手,青春活力迸发!

数字经济、高铁枢纽、国家级特色国别合作园区……相城,一次次高光亮相重磅新闻。就在几天前,苏州“新春第一会”发布2020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相城区首次跻身第一等次。在龙争虎斗的“最强地级市”苏州,相城能从十个板块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个“第一等次”,那是相当不容易。要知道,另外三个“一等生”分别是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都是创造苏州“三大法宝”的绝对王者。

数字标注成长的年轮。在挑战重重压力巨大的2020年,面积仅为496平方公里的相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935.66亿元,是2001年的1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4亿元,是2001年的52倍;工业总产值1794.41亿元,是2001年的11倍。掂一掂数字,比一比速度,很多人震撼于这片土地的成长力之强、产出的含金量之高。

放眼全国,相城同样锋芒毕露,频频跻身重量级榜单。2019年,相城首次杀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30强,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评比中,相城更是进入前20强,排名第14位。

青春无敌,弱冠之年,相城步入最好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这匹黑马的故事。

02

果断“舍”,才有更好“得”

相城逆袭的第一步,做了一道加减题。

由于历史原因,相城工业经济基础和新兴产业都比较薄弱:以村级经济为重,低小散企业广布,“散乱污”作坊不少。在深入调查研究这一发展实际之后,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提出:相城需要一场颠覆式的变革!

2017年11月,相城召开全区“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动员工作推进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改革刀刃瞄准辖区内的电镀(线路板)、印染、化工等落后低效产能。一个小小的市辖区,三年淘汰“散乱污”企业(作坊)1.36万家,力度之大,令人吃惊。

熟悉苏州的人都知道,在这里,各市(区)板块之间的比学赶超有多激烈。起初,也有人担心,相城如此的大刀阔斧,会不会影响“数字”?

壮士断臂,不惧阵痛。相城人沉住了气,走过了那段阵痛期。

事实证明,果断“舍”,才能更好“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城的经济数据非但没下来,反而保持质量齐升。2017年起,相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4年稳居苏州全市第一。相城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又一加分大项。

有人可能要问,这一轮整治之前,“散乱污”为什么能在相城立足?相城人反思发现:“散乱污”往往存在于村级经济中,于是引导村和社区回归主职主业,即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社会治理。这样一来,相城就从源头上斩断“散乱污”死灰复燃的可能。

在相城建区20周年列出的20件大事中,“‘散乱污’整治出重拳”赫然在列。

做完腾退旧动能的“减法”,相城着力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加法”。答好这道题,选择赛道很关键。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相城将目光瞄准新经济领域,聚力打造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六大新经济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1519家。

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省唯一区块链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这一个个“唯一”“首个”,见证了相城经济脱胎换骨。

03

高铁小站大文章

2月24日,备受关注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对外公布全文,其中提到,要加快苏州高铁北站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这是苏州北站的机遇,也是相城的机遇。

位于相城的苏州北站,是距离上海虹桥最近的地级市高铁站,两者直线距离70.1公里,高铁最短通行时间23分钟。2011年6月,苏州北站投入使用,最初的设计规模仅为每天5000人次。但相城人很笃定,站虽小,背后的意义很大,能做的文章很多。

高铁拉来的资源不能穿城而过。2012年1月,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挂牌。相城开始围着高铁布局产业、建设新城,几年下来,这里已成为相城变化最大、潜力最大的区域,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企业。

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与高铁北站只隔一条马路。“在苏州北站下车后,步行10分钟就能坐在办公室。”软件架构师江昊说,他住在上海闵行区,原先在上海嘉定区工作,一年半前加入“魔门塔”。于他而言,到相城上班与到嘉定上班的通勤时间相当,非常方便。在相城,像他这样的“双城通勤族”越来越多。

2019年8月,高铁苏州北站被《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列为江苏省加快建设的两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2020年5月,“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挂牌;同年9月,通苏嘉甬铁路顺利完成工可审查,明确苏州北动车所塘河选址方案。

未来,京沪高铁与最近刚刚开工建设的通苏嘉甬高铁,将在此交汇形成“黄金十字”。

很显然,高铁北站太小了。

目前,相城正全力推动苏州北站的扩容改造,建成后将是苏州最大的铁路枢纽。根据规划,苏州北站综合枢纽新站设计规模达13台30线,最高日流量100万人次、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同时,苏州北站将与上海虹桥枢纽共同打造成为国家级高铁复合枢纽,并将预留未来超级列车通道。苏州北塘河动车所的方案也已通过国铁工可审查,建成后将使苏州北站具备“始发终到”功能。

04

对接上海引流要素

“谁能更好对接大上海,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资源。”这条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法宝,被相城运用到极致。

诚然,对接上海,相城有高铁的天然优势。但相城没有止步于此。顾海东说,相城要争当沪苏同城化的先行区,除了加强枢纽联通的同城化,还要加强产业生态的同城化、创新发展的同城化、协同开放的同城化。

比如,在创新发展同城化方面,相城致力于推动科创共用。

2018年8月,相城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内购置两幢楼宇,布局虹桥相城大厦。

2019年,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A区)开园,集展览展示、科技创新、基金发展等功能于一体。2020年,产业园B区开园。目前,这里已举办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国际人才项目路演等活动30余场,入驻和意向入驻的科创企业、投资机构等50余家。这个产业园已成为相城联动虹桥资源、探寻双方合作的前沿阵地。

通过主动争取,2019年12月,相城被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列为支持与虹桥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地区。

今年1月,相城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虹桥-相城一体化发展综合功能走廊建设为“长三角地区一条耀眼的发展轴”。

2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虹桥-相城一体化发展将再次提速。

事实表明,在与上海的主动对接中,相城不仅没有被“虹吸”,还以虹桥为突破口,与上海形成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当然,对接上海,不仅仅是为经济发展,更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2019年1月,相城区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相城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增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

几天前,正是在这家医院,69岁的相城居民老赵摘除肠道息肉。为他做手术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专家马丽黎。几个月前,同样在这里,消化内镜领域顶级专家周平红操刀,为他做了高难度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摘除约7厘米的直肠肿瘤。两次手术都很成功。

康复出院的老赵很感慨,之前他去上海求医,来回折腾不说,能不能挂上专家号全凭运气。现在,相城把上海的好医生请到家门口,“这可真是件大好事”。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课题,相城将以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地区”为引领,继续探索跨区域、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新路径,践行一体化、高质量的区域发展新要求,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扛起更多“相城担当”。

05

数字经济的抢跑者

去年7月,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相城揭牌。这是全国六大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为摘得这块含金量极高的“国字头”招牌,相城整整谋划了三年。

2018年,相城敏锐捕捉到中日关系趋稳向好的形势,果断冲出“县区思维”,着手规划推进对日合作。对一个市辖区来说,这种想法到底是超前规划,还是好高骛远?并且,在苏州十大板块中,相城的日资基础并不是最好的。刚开始,质疑的声音不在少数,甚至很多相城的干部对这条路也没有把握。

但随着一个个项目的签约、落地,担心和疑虑消失了,相城干部以百倍热情投入对日招商。2018年以来,相城累计签约瑞穗银行、伊藤忠商事、三菱重工智慧城市、伊藤喜中国总部、大福自动搬运(苏州)设备有限公司等85个日资项目,其中,去年新增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达30亿美元。

当前,相城正努力把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中日两国企业家嫁接资源、合力开拓国际市场、引领两国产业合作的新平台,构建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创新汇聚高地,为全省乃至全国开放发展大局挑重担、做示范、作贡献。

作为苏州“学霸班”的一名“新生”,相城想的,不是如何“要资源”,不是“抄作业”,而是如何作贡献、走新路。这方面,也许最好的例证就是数字货币试点落地相城。

去年“双11”、今年春节,苏州两次以抽签形式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引发全国关注。这两条“潮新闻”,把相城的努力带出水面——

通过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密切合作,相城推动苏州被央行确定为“3+N”数字人民币产业格局的“三核心”之一,并定位为全国性数字人民币云输出中心、中小企业数字人民币服务中心、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同时列入全国首批4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

在数字货币真正进入大众的口袋之前,相城已悄然建成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7500余家,并在全国率先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党费缴纳、税费缴纳、交通补贴发放、智慧商圈建设等领域。

相城还先后拿下数字货币三大国家级平台——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齐聚相城。其中,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未来将作为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运营中心,承担数字人民币的生产、发行、运营等功能。

这一步,相城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谋划的?据悉,相城的“抢跑”最早可能要追溯到2017年。

2017年,相城抢先布局数字金融产业:着手打造“一园两基地三中心”(相城数字金融产业园、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南基地、中国(苏州)创投数字研究基地、数字金融服务中心、数字金融规划展示中心)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以数字货币、区块链、股权投资、金融服务等为特色的数字金融产业体系。

对此,同济大学教授马小峰印象很深。2017年6月,马小峰走马上任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院长。他说,当时,关注到这一领域的地区并不多,很多人连区块链是什么都不知道,但相城很有远见。这个出产大闸蟹的地方,不放过“第一次吃螃蟹”的机会。

以数字金融为支点,相城一步一步,向数字经济的更多领域进军: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化……

步步走在前,一向默默无闻的相城终于有了“高调”的底气。今年1月,相城举办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致力打造苏州“数字经济第一区”。

这一次,相城不是追赶者,而是领跑者,并且遥遥领先。

回看相城四大国家级战略优势的来路,不得不感慨,这四大机遇没有一个是“天上掉陷阱”,都是相城人超前谋划、苦干实干的结果。

“别人还没想到的时候,我们已经想到了;别人开始干的时候,我们已经理顺了。”这是相城人的自我“画像”。

06

特殊的庆生礼物

庆祝建区二十周年,相城捧出的最好礼物有很多,但最特别的,可能就是今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此次共有13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936.26亿元,今年形成投资额196.6亿元;47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284.87亿元。

总面积3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开园。这是相城大研发产业的重要载体,将为研发人才提供最现代化、科技化、生态化的科研办公环境。目前,社区拟入驻项目超20个,想要入驻的项目还在排队。眼下的相城,写字楼一房难求。顾海东充满自信地展望今年——相城GDP将毫无悬念地突破千亿!

相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今天“生日派对”上,相城让创新创业者们成为主角,现场发布“20位创新创业人物”等榜单。

“阳澄湖的水更清了,漕湖的风景更美了,高楼大厦更多了,商业配套更完善了,企业在政府办事更快乐了!”站上主席台,中亿丰集团董事长宫长义动情描述相城之变。他说,自己见证了相城从“北苏州”到“数字经济第一区”的华丽转身。

惊艳了时光,沉醉了江南,青春的相城,从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再次出发。远方,自有更美的故事。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新华日报记者 孟旭/撰稿)

图片:相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原标题:《长三角这匹黑马,是怎么从“最强地级市”奔出来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