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1战略与预测:乡村建设在行动!

2021-03-01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近一段时间以来,“乡村建设行动”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的高频词。“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建设”……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引人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如何实现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现已是各地方主政官员的头等大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对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通过长期实地采访,《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发现,全国不少省市农村环境、村集体经济都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如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变与不变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系列方针政策,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做出了适时应对。图片/TUCHONG

  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走进从化莲麻村,你会看到一派恬静的世外桃源景象:四面环山,满眼苍翠,小河潺潺,翠竹摇曳,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

  这里是广州的最北端,也是广州打造美丽乡村的“试验田”。过去,这里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条件薄弱,被贴上了偏远、贫困的标签;如今,莲麻村焕然一新,村居环境美,外地游人多,居民荷包鼓——莲麻村成为广州第一个建成的特色小镇,甚至成为珠三角地区生态旅游、原乡生活体验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广州美丽乡村的共同特点。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综合治理,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通过扎实举措不断塑造村民心灵之美,培育农村乡风之美,延续乡村人文之美,构建镇村和谐之美,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燕磨峪村是北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进村口就能看到村庄的道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通过改造,村子路旁原来不起眼的文化墙,如今成为村子里一道亮丽纷呈的文化风景线。村民朱亚清正在拿着扫把清扫自家的庭院,由于地下管线等也得到了改善,如今她再也不为用水发愁了。“自从咱们新农村改造以后,现在家里厨房上水也通了,下水也通了,村里环境也干净整洁了,住着可舒服了。”

  2020年,昌平区农业农村局结合村庄不同特点,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因素,按照“镇街统筹、村民参与、规划指导、部门联审”的原则,高效推进村庄规划工作。通过统筹地下工程、地上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他重点工程、施工关系,加强项目管理,使美丽乡村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提升辖区居民满意度。

  改善乡村环境、留住浓浓乡愁,农村垃圾分类也逐渐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新风尚。如今的燕磨峪村,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善,大家从随处丢弃到自觉分类,从脏乱无序到清洁一新,从顽固旧习到习惯养成,整个村子村容村貌“大清理、大整治、大美化”,真正实现了美丽蝶变。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按照市级的要求,2022年之前昌平要完成234个村庄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2020年我们启动了127个村庄建设工作,去年11月、12月,我们分两个批次,对90个村庄进行了市级验收,圆满完成了2020年的市级任务。下一步,农业农村局将以夯实农村产业基础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让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昌平区农业农村局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刘伟表示。

  探路农民合作社新模式,振兴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伴随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的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也将不断得到释放。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投身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持续深入展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也将得到全面完善。

  山西省大宁县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辖2镇4乡60个行政村,总人口6.6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临汾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眼破解“统分结合”中“分”得彻底、“统”得不够和当地的资金不能用于当地发展的问题,以购买式造林破题,深化农村改革开局,黄河采沙改革升级,合作经济联合总社蹚路,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大宁县走出了一条“物归原主、赋权于民,群众的事情群众办、自己的工程自己干”改革创新攻坚深度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据山西省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介绍,2017年以来,大宁全县购买式造林、深化农村改革、黄河采沙等改革累计增加村集体、群众收入1.48 亿元,其中增加村集体收入1226.8万元,村均15.34万元;增加群众收入1.36亿元,使全县635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1394元、17298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7862元。202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了贫困县。2020年10月,荣获“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要让农民做农场的主人。”洛阳市科技局原副局长吴育谦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是颇多感慨。他介绍说,以前搞农业时种西瓜,农场和农民之间是斗争关系,矛盾不断,纠纷不断,后来他们转变思路,建议农民投资入股农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问题。“我们就跟农民讲,以种草莓为例,2000斤产量只能拿到土地流转和务工的收入。2000斤以上,咱俩对半分。实际上我们的产量是一亩地5000斤—7000斤,如此一来,农场和农民都有很好的收入。”

  “发展‘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是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措施。”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组长、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研究组高级顾问戴相龙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在全国兴起,这一措施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全面小康的建成上功不可没。

  戴相龙说,现在不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起来,联合组织也发展了起来。浙江省已经从乡到省建立了联合,并且这种模式在全国19个省份都已经推开。中央层面,也下发了正式文件,强调要促进农业生产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国家的决策,已在全国兴起。

  此外,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有专家强调,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棋局不止于农村。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系列方针政策,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做出了适时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在我国城乡关系总体格局中,乡村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深刻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农村不再是单纯接受反哺的对象,也不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被动跟随者,而应当成为城乡发展中的平等主体之一,并正在成为着力培育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2月上旬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