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眸“十三五” | 云南昭通:“富、大、强、美”四大变化彰显赶超跨越

2021-03-02 20: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云南昭通经济发展质量最优、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最大、特色产业培育势头最足、城乡面貌变化速度最快、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昭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变革求发展,创新赢未来。“十三五”期间,昭通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增强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解决难题的能力,经历了一场思想观念之变、发展格局之变、产业形态之变、城乡面貌之变、文明风尚之变,努力闯出了一条摆脱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小康的“昭通路径”,奋力跑出了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昭通速度”,锻造锤炼了勤政为民、实干求真的“昭通作风”,树立展示了文明友善、开放包容的“昭通形象”,淬炼形成了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脱贫攻坚“昭通精神”,实现了农村变富、城市变大、经济变强、社会变美的四大变化。

农村变富

一条公路从悬崖下的美丽金沙江边顺江而下,一条公路从悬崖上的二半山平行穿越,并向高二半山延伸出了三条支线;一艘艘货船航行在金沙江上,一辆辆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穿行在公路上。

在两条主线和三条支线公路两边,如长藤结瓜般建起幢幢乡村别墅。这里,是永善县桧溪镇源胜村,一个兼具金沙江峡谷旖旎风光和乡村田园美景的村庄,一个近年来从贫困迈向小康的神奇巨变之地。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路通了,房子建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源胜村的干部群众,正携手奔跑在美好生活的路上。

源胜村大菠萝村民小组的贫困户罗军一家,在精准扶贫启动后,得到了镇、村两级和挂钩干部的关心和帮助,他家先后享受了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贷款、农村低保、健康扶贫、义务教育、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终于走出了贫困,建起了新房子,发展了产业,买起了货用三轮车和摩托车,过上了相对舒心的日子。

“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昭通时“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创新实践“133”工作思路,精准扣好“四粒扣子”,突出做好“四篇文章”,打好打赢“五大攻坚战”。全市现行标准下,185.07万农村贫困人口、1235个贫困村、10个贫困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大家携手奔向了小康社会。

城市变大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天好地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在绥江县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年活动中心,由社区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年合唱队用幸福的歌声唱出了喜迁新居的喜悦之情,也唱响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期盼。

兆佳坝安置点现为中城镇福兴社区,位于县城西北两公里处,属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新型社区,从选址、规划到全面完工共历时一年,2018年底集中安置偏远山区贫困群众1766户6713人,涉及会仪、新滩、南岸等5个乡(镇)66个整体搬迁村民小组。

如今,走进福兴社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学校、医院、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焕然一新,道路、超市、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搬进城来好,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在高山上苦熬了大半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搬进城里来生活!”现年67岁的何平方老人高兴地说。多年来,他们家一直生活在高二半山的新滩镇银厂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双脚泥,学生娃读书还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山区搬城区,糠箩跳米箩,现在的生活是想不到的幸福!”正在下棋的何平方老人放下棋子高兴地说:“共产党的恩情比天大,帮我们修好了房子,孙子进城后就学就医也很方便,子女们外出务工再也不用牵肠挂肚了。”

昭通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探索创新“跨县搬迁、集中安置、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奏好建设配套搬家、就业产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部曲”,建成以靖安、卯家湾为代表的69个集中安置区(点),35.47万搬迁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迁入新居,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一步跨越。昭通还强化就业支撑,大力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1.95%。

城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水平的标志,农民进城安置加速了昭通的城镇化进程。近些年来,昭通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按照昭鲁坝区、县城集镇、特色村庄各容纳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的目标定位,加速构建“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的城乡新格局,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5%,比2015年提高了10%以上,仅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就拉动城镇化率提高了7%。

昭通中心城市“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格局基本形成,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文体产业新区、乌蒙水乡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靖安、卯家湾两座山水宜居新城初具雏形,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70万人,“秋韵昭通、苹果之城”特色魅力更加彰显。昭通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效,16个工程类项目全面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城镇“两污”处理率均达到97%以上。水富圆满完成撤县设市,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县城”。扎西红色小镇、凤凰山国际文旅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有力有效,所有自然村实现干净整洁,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经济变强

一条长2.1公里、宽两米的机耕道穿行在脐橙林间,两条水渠平行在山脚和山腰,蜘蛛网状的引水管网连接到每一棵脐橙树下,一个个鸡蛋大小的脐橙挂在树上茁壮成长。这里是永善县桧溪镇产业发展最好的示范点之一——源胜村刹水坝自然村脐橙园。

刹水坝自然村位于金沙江畔,交通便捷。为帮助刹水坝自然村发展脐橙产业,桧溪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曾两次免费发放脐橙苗供农户种植,还争取到了石漠化治理项目,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和产出效益。目前,刹水坝脐橙种植面积已从2015年的600多亩增加到了1400多亩,其中一半以上进入盛产期,产值比2015年翻了一番。脐橙林成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刹水坝自然村成了桧溪镇的富裕村,家家户户建起了三四层的小别墅,买起了小轿车。梅开勇家是当地最早带头种植脐橙的农户之一,他家现有脐橙面积18亩,2018年和2019年两年收入超过了50万元。

金沙江畔,蔬菜满园,脐橙满山;二半山腰,花椒飘香,李子苗成长;高二半山上,猕猴桃挂满技,魔芋满地……田间地头和乡村别墅里,不时传出村民们的阵阵欢笑声。源胜村的产业只是昭通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例子。

产业兴,群众富。“十三五”期间,昭通深刻把握新时代产业发展大势,按照“老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思路,全力推进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同塑同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7.5∶40.7∶41.8调整为2020年的18.9∶37.4∶43.7。苹果、竹子、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实现量效齐增,亩产值万元以下低效苹果园全面消除,苹果种植规模近8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竹产业规模达到430万亩、综合产值达53亿元;以5万亩“洋芋帝国”和100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为带动,250万亩马铃薯正实现“昭通大洋芋、世界马铃薯、扶贫大产业”的蜕变。昭阳区成功创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鲁甸、大关、彝良成功创建省级“一县一业”特色县。以硅铝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新引擎正在加速形成,70万吨水电铝项目一期保持满负荷生产,二期一段通电投产,铝锭、铝合金棒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累计实现产值近80亿元;80万吨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电、烟、煤等传统产业稳步转型升级;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94.7亿元,年均增长9.4%。

“十三五”期间,昭通坚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在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连跨5个百亿级台阶,突破13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6%,成为全省第5个投资达千亿元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的33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5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9%、9.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和增量5年来均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财政收支是经济的晴雨表。据昭通市财政局副局长郑成才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72.4亿元,较“十二五”增收146.5亿元,增长64.9%,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276.8亿元,占比为74.3%。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昭通“吃饭财政”和“三保”艰难现状,大力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和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地方债券、抗疫国债、专项资金等的支持,成效明显,“三保”、脱贫攻坚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5年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553.1亿元,较“十二五”增支1129.3亿元,增长79.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规模仅次于昆明市。

社会变美

一幢三层半的小别墅面向金沙江、背靠公路而立,一条公路通到了院子里通向了江边,一辆私家车停在院子里,路边、房前屋后,种满了脐橙和蔬菜、花草……这里,就是绥江县南岸镇南岸村林家坝一户农户家。而像他家这样的小康农家,在昭通的农村很多,通过勤劳致富,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乌蒙水乡踞凤凰,南北公园相对望。高楼林立商圈起,曲径通幽景色芳。紫气东来迎旭日,斜阳西去送霞光。城市客厅好境地,利济河畔水一方。”这是描写昭通城乌蒙水乡公园的诗句。乌蒙水乡,乃昭通中心城市又一城市客厅,位于凤凰街道的学庄社区利济河畔,与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南北呼应,水脉相承,为昭通城市新名片。

发展经济,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事业,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昭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堵、排、控、查、治”措施全面落实,常态化防控有力有效,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整体性提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解决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41万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一村一幼”“班改幼”深入推进,“全面改薄”任务全面完成,20所普通高中项目即将建成,职教中心一期全面投用,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突破4万人;成功创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昭通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专家组充分肯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全部提质达标,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昭通,市传染病医院和镇雄县传染病医院启动建设,医疗健康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昭通荣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昭通书院”建成投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法治昭通、平安昭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农村变美,城市变美,昭通越来越美丽,人们越加幸福。

今日推荐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 | 云南昭通:“富、大、强、美”四大变化彰显赶超跨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