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文献 学党史 | 雷锋 伟大的普通一兵

2021-03-03 15: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雷锋被聘为某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均为资料图片)

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雷锋精神,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在即将到来的第58个雷锋纪念日,让我们重温永恒的雷锋精神。

从孤儿到解放军

雷锋的家庭,是大多数旧中国农村家庭的缩影,可谓苦难重重。1940年12月18日,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雷锋的父亲被国民党军队抓夫,遭毒打后落下残疾。1944年又遭日寇凌辱,翌年死去。

父亲去世时,雷锋的哥哥雷正德只有12岁,雷锋的弟弟还没满周岁。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哥哥去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肺结核,昏倒在机器上,手指被轧断。他带着伤残的身体回到家,休息了十几天,又去印染坊打工。伤病缠身、劳累过度的他,终于在一次咳血后离开了人世。贫病交加下,雷锋的弟弟也死在了妈妈怀里。1947年,雷锋的母亲因不堪受辱,在中秋之夜自尽。7岁的雷锋亲眼目睹这一切,成为孤儿的他全靠乞讨和乡亲们接济度日。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他找到路过的解放军,强烈要求当兵,可是他才9岁,连长没要他,但是送给他一支钢笔。乡长找到雷锋,送他进医院,治好了满身脓疮。

虽然参军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参加了儿童团,进入了小学读书,成为第一批少先队员。人民政府免费供他上学,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到初中9年课程。

1956年,雷锋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鞍山钢铁厂当工人。在鞍山,无论什么重活,无论多么艰苦,雷锋都毫不畏惧。经过工人阶级队伍的锻炼,他的视野更加开阔,革命责任感更加强烈。

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穿上了军装,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我要坚决发扬革命部队里的优良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们学习……我一定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要把我最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在鞍钢,雷锋连续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入伍不到十个月,就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并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60年11月入党,1961年被提升为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同年6月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雷锋热爱党,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以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生活中,他穿着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衣服和袜子,他在日记中说,要把光荣的革命传统,一针一线地缝上去。部队发给他的新军装,他原封不动地上交,“我们国家处在困难时期,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一次次地支援灾区,帮助周围有困难的战友,他为迷路的老大娘购买车票,雷锋做的好事不胜枚举。“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兼任几个学校的校外少先队辅导员,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少年儿童,为关心和培养青少年作出自己的贡献。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他生前所在的四班,一直保持和发扬了他的优良作风,连续被评为四好班。国防部在批示中勉励四班同志,保持与发扬这一荣誉,并教育部队学习雷锋的优秀品质。

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辽宁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新闻,刊登了雷锋生前先进事迹和日记摘抄,同时发表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2月15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一生只为三个人题过词——白求恩、刘胡兰和雷锋,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只有雷锋获此殊荣。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最早刊发在《中国青年》杂志。关于题词的经过,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回忆:大约在1963年2月中旬的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习雷锋同志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2月22日,主席让我去一下,把题好的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给我。主席没有用之前我代拟供参考的十个题词,而是对我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题词。

随后其他领导人也相继发表题词。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学习雷锋活动,使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风格极大发扬,无数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从不同的岗位上涌现出来。以雷锋精神为标志的一代革命新风,成为涤荡旧的思想作风的巨大力量,对革命军队的建设,对当时克服经济困难,加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直到今天,雷锋精神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财富,向雷锋同志学习也一直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道德圭臬。

向雷锋同志学习永远不过时,一直在路上!(作者:张文良 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雷锋报道的五个第一

1.第一篇关于雷锋的报道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1961年5月5日)

摘录:1960年1月8日,雷锋像当年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工业建设一样,走上了保卫祖国的岗位。他在新日记本的首页贴上英雄黄继光的相片,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第一篇日记上写道:“我要坚决发扬革命部队的优良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把最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2.第一篇关于学雷锋的评论员文章

伟大的普通一兵(1963年2月7日)

摘录: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就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磊落光明的伟大胸怀。什么是青春?一个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他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们,属于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什么是幸福?他写道:“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自己辛苦一点,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也许有某个利己主义者认为这太傻了吧!他写道:“如果说这就是傻子,我甘愿做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祖国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3.第一次刊登雷锋日记(1963年2月7日)

摘录:

一九六○年八月二十日

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了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发生水灾时,我把省吃俭用节约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

有些人看我平时舍不得花一个钱,说我是“傻子”。其实,他们是不知道我要把这些钱攒起来,做一点有益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如果说这就是傻子,我甘愿做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祖国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

我要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4.第一封关于学雷锋的读者来信

学习雷锋叔叔的高尚风格(1963年2月19日)

当我读了报纸上发表的雷锋叔叔的日记和事迹后,心里很激动。我决心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雷锋叔叔虽然牺牲了,但是他那种忠于人民事业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

只有像雷锋叔叔那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才是每个青年所应有的品质。我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争取成为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北京市女一中初二班 宋静淑)

5.第一首讴歌雷锋精神的诗歌

雷锋(1963年4月3日)

摘录:

现在让我们骄傲地回答:

雷锋,你是谁吧!

现在让我们高声地歌唱:

雷锋,你来自何方……

你,旧社会那样顽强的一棵苦苗,

你,新社会这样灿烂的一朵鲜花,

你曾是那样令人心疼的瘦小,

如今是这样使人震惊的高大,

你从湘江两岸赤脚走来,

把深深的脚印留满天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标题:《读文献 学党史 | 雷锋 伟大的普通一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