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近代新闻出版史上,曾有一条绕不开的沪上“文化弄堂”

2021-03-19 1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柳和城 档案春秋

上海福州路又称四马路,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辟筑。最初建成外滩至今天的河南中路一段,1856年向西延至第二跑马场,即今湖北路口。1864年又筑至今西藏路,全长1453米。随着租界人口激增,四马路的书局报馆、酒楼茶肆与梨园行鳞次栉比,与各色民居浑然一体。

清末时,它的东段有条惠福里(大约位于河南路以东、江西路以西),沿街与弄内书局报馆林立,与河南路转角的公共租界老巡捕房(原市府礼堂旧址)成为当时福州路上的醒目地标。在这条文化弄堂内外,演绎了近代新闻出版史上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回眸与思索。

昔日福州路(上海市档案馆藏)

种类繁复的各类报纸

上海开埠后,外国传教士与商人开启了一系列新闻出版事业,接着国人也陆续兴办起各种报馆和书局。19世纪末上海的大小报刊已达几十种,其中著名的《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时务报》《中外日报》《求实报》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维新变法前后迎来中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潮,尤以一些小报、期刊引人瞩目。其中有中国最早以“白话”命名的《演义白话报》,消闲小报《海上奇闻报》等。

《 演义白话报》,中国最早以“白话”命名的报纸

而到了20世纪初,惠福里这块宝地几乎同时冒出了更多报馆和书局,影响较大的有《选报》和 《政艺通报》。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一日(1901年11月11日)《选报》创刊,刊物标明“总发行所在上海四马路老巡捕房间壁惠福里”。这是一份文摘性的旬刊,线装,主要选录各报新闻言论,也刊登自撰的论说。创办人赵祖德(彝初),主编先后为蒋智由、王抚士。撰稿者有蔡元培、蒋方震、杜亚泉、乌目山僧、狄楚青等。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

该报创办于辛丑条约签订和清廷允行新政之后,真实记录了社会的风云变幻,特别是教育界的思想变迁。蔡元培撰叙,称赞《选报》“荟域中域外之国文报而抉择之”、“托体于温故,取径于开新”。

该报的宗旨是“开民智”,选材、栏目设置、撰写论说都围绕此目的。“内政纪事”栏着重介绍清政府当时推行新政的动向;“外交纪事”着重报道全国各地丧权失地的现状;“地球各国纪事”则帮助读者了解各国形势,包括《各国军舰表》《各国国用汇志》等材料;“所闻录”则报道各种传闻消息;“他言集”译载外国报刊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而“经济备览”“工业志略”“农业纪”“交通纪”“军事小史”等栏目,则鼓励国人兴办实业。编者选登这些消息时,经常附加画龙点睛式的按语。

荟萃历史真相的《选报》

《选报》荟萃了20世纪初许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如较完整地记录了1902年至1903年间中国国内外学潮的全过程。《选报》现存56期,因史料价值很高,向来受到史学界的青睐。2018年中山大学图书馆辑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全套《选报》,成为图书馆的常备书。

1902年2月,又一份政论性期刊《政艺通报》在惠福里问世,报址“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间壁惠福里”。主编邓实、黄节。该刊为半月刊,每期约40余页,分上下两篇:上篇言政,设有政学文编、政书通辑、内政通纪、外政通纪、要电汇录、西政丛钞等栏目;下篇言艺,设有艺学文编、艺书通辑、艺事通纪、附录等栏目。

《政艺通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排印本

从第12期起,该刊增设中篇言史,刊登专题论述中外历史的文章。该刊创办目的与《选报》相仿,通过讨论时政,研究社会病状,探讨一条救国图存的道路。

《政艺通报》与《选报》也有不同,它每年结束时仿欧美杂志的体例将全年内容分类归并,出版汇编本《政艺丛书》。《政艺通报》 存世六年多,1908年3月停刊,共出版杂志146期与《政艺丛书》六集。

作新社“新”在哪里?

作新社是惠福里较早出现的书局,1901年由戢元丞与日本女教育家下田歌子合作创办。社址在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53号沿街一所楼房内,印刷所则设于惠福里。

戢元丞把作新社视为出版革命书报、传播新思想的基地,他的新书广告阐明其办社宗旨:

“方今明认维新,变科举,设学堂,输入文明,需书孔亟。坊间牟利,百弊丛生,即有二三善本,又皆直译原书,多与本国国情不适……本社为中东专门学家合资创办,深有鉴于此,特广搜东西有用之籍,撷取精英,编辑成书,读者手此一篇,不啻尽他书百卷……且不惜巨资,购办新式印机,特请东京名匠自行刷印,白纸洋装,精美无论,大方君子幸赐览焉。”

作新社的“新”首先体现在出版书籍内容新。其出版物大致可分这样几类:

一、政治、法律、经济理论方面的译著,如《宪法大纲》《新编国家学》《英国维新史》《东西政法类典》《国际法》《货币论》等。

二、关于中国问题及反省中国文化利弊得失的译著,如《白山黑水录》《兴国史谈》《中国南北通商揽要》《世界海军力》等。

《白山黑水录》,作新社藏版

三、地理与历史学译著,如《欧罗巴》《朝鲜史略》《哥萨克东方侵略史》《殖民史》《美国独立战史》等。

四、自然科学简明教学读本,如《理化学提纲》《新编植物学教科书》《新编动物学》等。

五、外语教材读本和少量小说,如《华日英三国会话》《东语正规》等。作新社还发行鼓吹民主革命的《大陆》月刊,由留日归国学生所办。

《新编植物学教科书》,作新社藏版

作新社在出版史上也有创新。首先,中国书籍向来线装,作新社第一次引进了洋装书装订法,1901年出版的《物竞论》《女子教育论》,就是中国最早的洋装书。其次,作新社第一次使用了新式版权页,随即得到推广。

作新社的辉煌期在1902年至1906年,1907年戢元丞被清政府当作革命党逮捕而瘐死狱中。作新社原址改称“作新社印刷局”,广告以新型印刷机与日籍技师相号召,招徕五彩石印告白、图画、月份牌、仿单等件。作新社约1909年后消失于四马路惠福里。

国人创办的第一份科技期刊

1900年,三位来自浙江镇海的年轻人虞和钦、钟观光、虞辉祖,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自筹资金在上海浦东办了家灵光造磷厂。商业大臣盛宣怀曾派员调查并给予15年专利。可惜资金不足,买不起昂贵的仪器设备,灵光厂不及半年就关门了。三位年轻人并不气馁,1901年又和同乡好友一起在宝善街(今广东路)办起科学仪器馆,不久移至惠福里。科学仪器馆规模虽不大,却兼仪器经销、科学教育和科技出版于一身。

1946年,联合征信所关于科学仪器馆的调查报告(上海市档案馆藏)

1903年3月,科学仪器馆的《科学世界》杂志问世。这是国人创办的第一份科技期刊。虞和钦主编。杂志设立图画、理论、原理、实习、拔萃、传记、教科、学事汇报与小说等栏目。内容涉及电离、电解、原子介、溶液、热化学、X射线、地质学等众多学科基础知识,以及介绍国外化工业新技术、新工艺与外国发明家业绩。

以《科学世界》第4期为例,理论栏刊有《气温浅说》《论岩石之成因》《有用植物及有毒植物述略》《人类与猿之比较》《论原子量》等;实习栏刊有《电离说平衡论及速度论之讲义实验》《岩石标存略法》;拔萃栏刊出《养成真珠》《胎生鱼》《军书传递鸠》《新发明之洗料》《铝之电镀用液》等科学趣闻或实用发明知识。《释化学名》连载对化学元素用词的规范,作出过很大贡献。

《科学世界》

1904年11月《科学世界》因虞和钦将赴日留学而休刊。这一时期,科学仪器馆配合教学及主营业务出版的科技书有:《理化教科书》《化学实用分析术》《实验化学教科书》《中国矿山志》《地质学简易教科书》与《科学仪器馆物理器械说明》等十余种。惠福里的几年正是它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段。

《科学世界》第八期(上海市档案馆藏)

1909年时科学仪器馆已从惠福里迁至棋盘街广东路口。民国初顾燮光、顾遹光兄弟加盟,科学仪器馆开启新的局面。1921年《科学世界》续刊,在保持原有经营特色的同时,科学仪器馆又出版了一大批金石书画类图籍。这与主持人顾燮光个人爱好与收藏有关。它的馆址1920年代迁至福州路石路东,直至20世纪50年代。近代上海大小书局不下千百家,大都旋生旋灭,像科学仪器馆馆龄长达五十年的书局屈指可数。

编印白话教科书的彪蒙书室

白话文运动并非“五四”的特产,早在晚清已出现过颇具声势的白话浪潮。它催生了一批白话报刊,也催生了一家最早编印白话教科书的书局——彪蒙书室。

彪蒙书室由钱塘人施崇恩(锡轩)创办,最初设于杭州,1905年前后迁至上海,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四马路惠福里。施老板瞄准前景良好的教科书市场,而白话文运动又开始悄然打破中国文言不合的屏障,他前后编了《绘图蒙学实在易》《图画四书白话解》《最新私塾改良教科书》等系列白话教科书。彪蒙的书都配以图画,遇到难画的物事,就在它的用途上表示。

彪蒙书室《图画四书白话解·孟子卷》

施崇恩又把“之乎者也”等虚字,分门别类,编成《绘图速通虚字法》,1903年出版。“缘起”说:

“……哪知道虚字里面有实在道理呢?如今仔细想想,都均有门类可分的。我现在且列出几种名目,将一切虚字集拢在一处,每一类先用白话做几句解说,随即举例作练习的法子,把虚字嵌在俗语里面,要小孩子练习得熟,练习熟了,遇着文法中的虚字,也自然而然能领会了。……”

《绘图速通虚字法》

这部书将虚字分成25类,最可贵的是编者能把虚字用图画表示出来,使儿童从直觉中学会虚字的适用法。彪蒙书室还推出中国第一部白话字典《绘图白话字汇》,用白话体写的中国历史《绘图中国白话史》,以及用白话解读经书的《图画四书白话解》等等。

清政府曾先后颁布壬寅、癸卯两个学制。但学部拿不出自己编的课本,只得以学部审定名义,规定商务、文明等书局的教科书作为适用课本加以推广。彪蒙书室的白话教科书品种不少,它的广告上《绘图蒙学识字实在易》也冠有“京师大学堂鉴定”的字样,却上不了学部推荐的书目表。

《绘图蒙学识字实在易》

彪蒙书室出的书有多种,曾被学部及各省提学士严批驳斥,禁止各学堂购用。有人认为,或缘于它通俗化步子太快,被排除在正规课本之外;也有人认为它的白话文译经,触犯了“天条”。1908年,彪蒙书室不得不翻印《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古籍维持生计。虽然它在报纸上刊登的教科书广告仍达70余种,无奈在教科书激烈的竞争中已逐渐败落,民国初并入广益书局。

清末与彪蒙书室同在惠福里、又以出版教科书为主的书局,还有正利厚公司(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普及书局(四马路惠福里47号)、昌明图书仪器公司(四马路惠福里)、群益书社(四马路惠福里)与科学会编译部(四马路惠福里26号)等。惠福里与遥遥相对的棋盘街,几乎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教科书的出版发行中心。

清末民初四马路惠福里内外究竟曾有过多少书局报馆?据笔者考证,除本文上述提到的部分,还有开明书店(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辰字15号)、广雅书局(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均益图书公司(惠福里45号)、藜光社(四马路惠福里)、民国南洋图书局(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第23号)以及国学保存社、神州国光社、亚东图书馆等20余家。

1914年开始,租界当局在福州路、江西路、汉口路与河南路之间兴建工部局大厦(今汉口路193号),惠福里被拆除。从此这条老上海的文化弄堂消失于四马路。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上海市档案馆藏)

杂志编辑:李红

新媒体编辑:方亚琪

排版:李滨芳

原标题:《近代新闻出版史上,曾有一条绕不开的沪上“文化弄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