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草原文化风景线:诗与远方相聚

2021-03-21 1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乃林高勒草原风光(2019 年 7 月 20 日摄)任军川摄

◇“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每个人都能唱上几句二人台

◇准格尔旗通过传习所培训、乌兰牧骑进校园以及举办漫瀚调艺术节等多种方式,让漫瀚调“走红”于年轻人之中

◇“草原上牧民住所距离远,一到冬天人们就爱在家喝酒吃肉。有了牧民俱乐部,大家可以来看书聊天,一些牛羊饲养的技术问题也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在黄河几字弯两岸长期的民族交融中,绽放在内蒙古草原的蒙汉艺术之花二人台、回荡在黄河两岸的漫瀚调,以及草原深处越来越多的文化书屋,成为蒙汉群众凝聚精神力量的文化源泉。

二人台:唱一曲文化交融

“正月里来什么花花开又开,正月里来迎春花花开又开……”在文化大院听着二人台传统戏《五月散花》,村民张吉鼠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耄耋之年的张吉鼠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天都会来建新村文化大院听一段传统戏、唱两曲二人台。在文化大院听二人台成了建新村村民每天的“打卡项”。

建新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像这样热闹的文化大院,土默特右旗一共有201个。“作为二人台艺术的重要传承地,我们旗能唱能演二人台的人特别多,‘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每个人都能唱上几句二人台。”土默特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杜磊说。

二人台过去叫作“打玩艺儿”,是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陕西和河北等地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的二人演唱形式,所以被称为二人台。

“二人台起源于清代,它是山西民歌、陕西民歌等民歌形式与蒙古族民歌长期融合的产物,这也构成了它最早的演唱与表演形式。”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武利平说,早期二人台演唱是蒙汉语兼用、蒙汉民歌皆唱。有时蒙歌汉唱,有时汉歌蒙唱,老百姓把这种蒙汉交融的演唱方式称为“风搅雪”。“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又融入了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戏剧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以戏曲为主的表演形式。”他说。

在土默特右旗双龙镇磴口村提到赵长发,人们都会将他与二人台联系在一起。2009年在自家庭院办起文化大院的赵长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二人台爱好者。对他来说,把党和国家各类方针政策写入二人台唱词,再和村民们共同排演,是生活最大的乐趣。

“最近这些年,我编排了30多个二人台节目,每年都会在旗里的春晚表演二人台。我也喜欢参加二人台擂台赛,不是为了争奖牌,而是想有机会和更多二人台爱好者交流。”赵长发说,他把时代新意写入二人台,也是对这门老曲艺的“时代新说”。

近年来,土默特右旗不断加强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大院、职教培训和乌兰牧骑展演等方式,二人台在土默特右旗得到广泛推广,全旗专业与半专业二人台演员已近3000人,土默特右旗也于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作为土默特右旗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团的副团长,董倩倩每年都与乌兰牧骑队员将编排好的二人台带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这对二人台艺术传承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董倩倩说。土默特右旗阿勒坦小学副校长刘慧也表示,学校通过舞蹈、绘画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二人台等传统艺术的认识与了解,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艺术。

“二人台是蒙汉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是蒙汉人民的共同艺术结晶,是内蒙古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碰撞的火花。”在武利平看来,二人台是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果实,虽然它起源于晋陕蒙地区,但其发展与繁荣在内蒙古草原。“随着二人台艺术传承发展的深入推进,这朵绽放在内蒙古草原的蒙汉艺术之花也必将再一次怒放。”武利平说。

漫瀚调:歌从黄河来

“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几条船……”这曲传唱在黄河岸边的漫瀚调《天下黄河》,奇附林几乎唱了一辈子。

年近古稀的奇附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漫瀚调于他而言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音译,意为“沙丘、沙梁、沙漠”。作为漫瀚调主要发源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正是沙丘与沙梁遍布的地区。“准格尔旗是漫瀚调之乡,我们这里的人们都能哼唱几句漫瀚调。”奇附林说。

过去人们把漫瀚调叫作“山曲”,它和信天游、二人台、爬山调一样,都是蒙陕晋地区的民歌曲调。奇附林说,准格尔旗蒙汉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将蒙古族短调和汉族唱词融合,久而久之形成漫瀚调。

在奇附林的心里,黄河与漫瀚调密不可分。只有看到黄河水,才能真切地感受每一曲漫瀚调的内涵与魅力。

“有一年的民歌大赛我准备唱《栽柳树》,可练习时,第一句‘黄河畔上栽柳树,栽不起那柳树不好住’总是唱不出气势。”奇附林说,他独自走到黄河边,看着滚滚黄河水静静地冲刷着岸边的土地,一下子找到灵感。“我把歌词‘黄河’改成‘大河’,音调和气势一下子就上去了。”

中央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为更好弘扬这门艺术,准格尔旗通过传习所培训、乌兰牧骑进校园以及举办漫瀚调艺术节等多种方式,让漫瀚调“走红”于年轻人之中。

每周在学校的漫瀚调社团和同学练唱漫瀚调,是准格尔旗大路第一小学学生奇姝彤最期待的事。自幼跟随家人学唱漫瀚调的奇姝彤和社团其他学生一样,能唱十多曲漫瀚调。

看着在社团活动室练唱漫瀚调的学生,准格尔旗大路第一小学校长卢瑞峰说,学校从2015年起在校内开设漫瀚调学生社团,至今已有200多名学生参与,漫瀚调这门传统艺术在校园中得到很好的弘扬与发展。“我们还将漫瀚调编成教材送入校园,让更多孩子认识、学习和传承。”卢瑞峰说。

2015年高考一结束,刘贵宝就参加了准格尔旗第七届漫瀚调艺术节,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漫瀚调。“我在准格尔旗长大,我喜欢漫瀚调,因为这是我家乡的宝。”刘贵宝说,他在大学期间攻读戏曲表演,2019年回到家乡成为乌兰牧骑队员,想用专业所学弘扬这门传统艺术。“我要在保持漫瀚调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入戏曲演唱技法,让漫瀚调得到新的演绎。”他说。

准格尔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钧表示,目前准格尔旗文化部门搜集整理了近百首漫瀚调,成立漫瀚调艺术研究所,对漫瀚调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每年有30多位漫瀚调传承人在全旗的6个漫瀚调传习所培养近400名漫瀚调歌手。

“头一道圪梁梁二一道道洼,三一道那圪梁梁双骑上马……”奇附林经常在手机直播平台为粉丝演唱漫瀚调。

“半年不到我的粉丝量已经超15万了。”奇附林笑着说,看到更多年轻人开始喜欢漫瀚调、传唱漫瀚调,自己打心里高兴。“我在黄河岸边唱了快一辈子漫瀚调,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唱下去。”

阅读:草原书香飘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滔滔黄河滋养了沿岸牧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草原。如今,这片广袤草原不仅“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深处也已飘来阵阵书香。

“藏书家”“散文家”“牧民诗人”……说起牧民敖特根达来,附近牧民都会这样形容他。初见敖特根达来,他刚从镇里回到家,手中还抱着几本刚淘的旧书,腼腆的笑脸挂满了满足以及草原牧民特有的善良与淳朴。

家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阿日勒嘎查的敖特根达来收藏图书已有40年,藏书过万册,他家也被评为鄂托克前旗“书香家庭”。像这样的“书香家庭”和“草原书屋”,鄂尔多斯已有近千户。

敖特根达来家中5000亩的草牧场饲养着200余只羊和30多头牛。“过去收入低,想买书也舍不得多买。”敖特根达来说:“这几年家里草场环境好了,牛羊壮实了,钱包越来越鼓,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去买书、读书。”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鄂尔多斯市草原植被覆盖率从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52%,草原退化与沙化现象显著好转。“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牧民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牧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促进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韩玉飞说。

为收藏图书,敖特根达来在家里专门建起一间书房。“这是我和其他牧民朋友创作的诗歌散文集。”从书架拿下两本书的敖特根达来说,闲暇之余他还写诗歌散文,他的百余篇作品已在当地发表。不久前,他还受邀参与附近巴彦希里嘎查地方志的撰写。“镇里很支持我们的文学创作,越来越多牧民开始积极参与。”

敖特根达来的生活是鄂尔多斯沿黄一带牧民文化生活的缩影。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所有基层嘎查村都建成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文化覆盖率达100%。

“我们在全市各旗区建设基层图书馆的基础上,在各嘎查村和社区建设二级分馆905个,全市范围内的1013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免费开放。”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聿慧说。

从放牧、喝酒、吃羊肉,到读书、写诗、出文集,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牧民的休闲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还得从2009年讲起。

2009年,图呼勒岱嘎查牧民其日满拉图在自家自费建起100平方米的“牧民俱乐部”,书籍、杂志、电脑一应俱全,吸引周边很多牧民来读书看报。“现在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不能只富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也要富有。”其日满拉图说:“草原上牧民住所距离远,一到冬天人们就爱在家喝酒吃肉。有了牧民俱乐部,大家可以来看书聊天,一些牛羊饲养的技术问题也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为进一步扩大文化活动影响力,其日满拉图每年举办以农牧民诗歌比赛为主的“文化那达慕”,还新建“牧民书屋”和“牧民电影放映室”,定期向周围牧民传达讲解党和政府的新政策。

2012年,其日满拉图家的草原书屋被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他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建起覆盖多个嘎查的文化宣传站,不仅丰富了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社会发展成果。”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苏雅拉达来说。

新年伊始,其日满拉图也有新年小目标,“我准备利用手机直播平台,多拍一些家乡的视频和图片,推广蒙古族传统技艺,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让更多游客到我的家乡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标题,了解往期精彩

原标题:《草原文化风景线:诗与远方相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