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 | 一个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实践

易臻真
2021-03-27 15: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地区是上海五个重点转型区域之一。落户在这里的桃浦智创城和中以(上海)创新园是桃浦地区转型的重要项目。桃浦智创城是上海三星级绿色城区试点和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的城区,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成桃浦智创城,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城区转型的任务。中以(上海)创新园是上海26个特色产业园区。可以说,桃浦地区的转型承载着创新、绿色、美好生活等多重使命。

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这里是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英雄钢笔厂、染料化工八厂等都曾在这里铸就辉煌。伴随着桃浦地区的工业转型,坐落在桃浦智创城的英雄钢笔厂也正在更新,一些老工厂建筑已拆除,一些老建筑结合智创城特色已完成改造。而曾经的染料八厂,未来将打造成花园式科研、办公兼具的现代商务圈。

桃浦论坛活动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中心 供图

一个传统工业区要转型,城市更新何以为之?

3月25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孙娟院长在参加桃浦论坛时提出城市更新有三个发展阶段:建筑的修补性更新,针对功能的提升更新,以及以城市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多元更新。注重建筑的改造,从国外的贫民窟改造到国内“三旧改造”都属于第一阶段。城市更新发展到第二阶段要更注重功能升级,在方式上要更节制,在设计上要更适度,更注重历史文化与文脉的保存,以促进城市功能的复兴。

孙娟结合自己的调研体会,介绍了城市更新第三阶段的三个案例:北欧的瑞典皇家海港城、挪威奥斯陆海港城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北港,她认为这些地区的城市更新都体现了对可持续、艺术与生活的关注,展现了不同的城市性格与气质,提升城市的再辨识度,同时从城市“人”的故事里阅读更新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更新内涵。

作为上海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中以(上海)创新园要如何出彩,吸引优秀企业落户于此?

上海开发区协会秘书长杜玉虎强调城市更新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的更新、人的更新和产业的更新。产业升级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源头,产业(科创)园区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

杜玉虎认为,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心脏,是动力源泉,教育、文化、医疗等等都是以产业为基础的。现阶段,上海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产业(科创)园区的未来也必将是不断追求和建设综合运营服务平台。这需要构建独特的“1+3”综合服务赋能体系,“1”是以园区品牌主导的开发主体,“3”则是优秀的服务提供商,即园区管理赋能服务、园区产业科创服务及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服务集成在自己的平台上,打通产业、企业、人才和服务之间的渠道,才能形成一张高效率、全自动、可持续的服务网络。

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如今是绿色城区的试点。

近期公布的中国“十四五”规划指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上海市政府承诺,将于2025年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50年与美国同步进入碳中和发展新阶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政府做出了很多战略部署,除了“五个新城”、虹桥雁阵模式、低碳开发建设之外,更应该关注量大面广的老城、老区改造对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能力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认为上海拥有实现低碳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发展阶段高。从整体上看,上海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70%,重化工项目开始有序向外转移,上海炼铁、焦化、煤电生产能力持续降低,大大降低了碳排放压力;第二,科创系统完善。上海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实力雄厚,科技成果丰硕,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完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为上海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第三,城市更新给力。在上海漕河泾、紫竹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重视产业的技术升级,而且特别关注绿化生态系统建设,通过建设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大幅提升了城市碳汇能力。

以上海桃浦智创城为例,这里将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蓝(水)绿(地)交相辉映的中央绿地,必将大幅提高桃浦碳汇能力,为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大都市城市绿色改造、城市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桃浦智慧、桃浦方案、桃浦模式。

桃浦论坛由上海市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领导小组、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上海市普陀区张永副区长,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罗国振教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处陈杰副处长、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推进办应明德常务副主任等。

(作者易臻真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