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边榜样】入乡随俗,真情审理——维西县人民法院塔城法庭法官陈章军

2021-03-27 21: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08年,陈章军同志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首届中央政法体制改革试点培养生,在西北政法大学学习了两年后,2010年7月从浙江台州到了云南边陲迪庆州维西县人民法院工作,在首届政法干警培养生中,有众多人都因为定向单位在边远山区,在毕业时就选择了回原籍或者工作了一两年就辞职或调动。

在维西县因偏远、高寒、缺氧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外来大学生干不过一年就得跑!”可是他的选择是坚持,一呆就10年,在两个基层法庭工作过。历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现任维西县人民法院塔城法庭庭长,在维西这个地方扎根。

入乡随俗,真情审理。维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很多老百姓都只会自己民族语言。语言是这个“浙江人”的瓶颈,要想在维西从事法律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就要先突破这个语言关。有一次是放假值班改变了他要学习本地方言的决心,当时是一位中年妇女来到院里,见到他之后用方言说了有十多分钟,两眼相对一句也没听明白,本来就急冲冲地来院里寻求帮助,没想到他什么也没听懂,她更加着急与苦恼,因为时值放假没有其他同事,多亏当时有保安过来帮忙翻译才明白她诉求,就这么一件平凡而又简单事情让他无从下手,他心想要在这个地方生活和工作,语言都不懂,连基本的沟通都成了问题,以后又该如何开展工作。收假以后,就要求从本办公室开始请求同事不要跟其说普通话,就说方言以便更快的适应语言环境。从学会听到学会说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为今后的工作打开了第一个瓶颈。

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对审理案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庭里,98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起诉70多岁的儿子赡养纠纷中,从起初阅卷对被告的不解,作为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更何况自己也有了孙辈的人了,更应该起到模范作用的,为何不去尽自己的赡养义务?此起纠纷,经过深入村寨实地调查走访,得知老干部早年经历各种磨难,受过旧社会的压迫和打压,确实也没尽到对家庭的照顾,因此在双方的心里埋下了怨恨。判决对这起案件并不复杂,但是法律效果跟社会效果就不能达到统一,矛盾依然不能得到化解,为了能使双方能摒弃前嫌,最终以法释理儿子回归人性本位,生命的感恩之心打破怨恨。当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感谢时,这种成功的心情更加增强了他的职业荣誉感。更有邻里纠纷案件陈章军审理了不尽其数,但他都能不厌其烦,耐下心用真情去感化,做到案结事了。在老百姓心中,陈章军他虽然是一个外地人,但他已经是“维西浙江人”了。

勇于担当,促社会和谐。法治的核心要义在于实施,一个法治社会要具有“崇法、知法、守法”的基础,他通过审理案件来宣传法律,让老百姓知法、守法,从而推进法治社会的进程。前几年叶枝法庭在他的带领下和一个书记员承担起三个乡镇民商事案件的立、审、执全部工作,现在他又带领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坚守在塔城法庭。除审理好案件外还要配合当地政府参与各种矛盾化解、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法律宣传等工作。在工作当中他从未抱怨过人手不够,他说“1+1≥2”,要充分利用资源的合理优化,这是工作态度的一种表现。

在法庭还有一个“审结案件回访”制度,他审理的案件也基本不存在执行问题,通过调解,大部分都能当庭履行或者自动履行,做到案结事了,一般在结案一个月左右,通过电话或者入户到访的形式对案件作一个回访,了解一下当事人的履行情况以及是否引发了其他矛盾,真正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涉藏地区稳定工作放在首位。曾获得“优秀法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维西县“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云南省“2016年度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迪庆州劳动模范等荣誉。

原标题:《【身边榜样】入乡随俗,真情审理——维西县人民法院塔城法庭法官陈章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