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肇源大米:“十三五”期间实现“三增” “十四五” 期间水田面积有望突破10…

2021-04-05 11: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十三五”期间,肇源水田生产克服了低温冷害、风灾、虫灾、稻瘟病等不利因素影响,充分利用松嫩两江的水源优势,播种面积、总产和大米产量实现“三增”,分别由“十三五”起始年份的875300亩、459792吨、312659吨,增加到收官之年的976000亩、491500吨、334220吨。全面刷新历史记录。

2020年,黑龙江民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微生物技术,对鲶鱼沟种畜场五十六屯2000亩重度盐碱地进行改良,改良后的盐碱地开发水田,微生物技术改造盐碱地投入少,技术环节省时省力,还不会导致返碱返盐的现象发生,能够长期保持降低碱和盐的稳定性。

“微生物技术,使重度盐碱地亩产能达到600斤至900斤。两年之后,盐碱地就能够变成水稻良田,通过微生物技术改良,从而达到盐碱地永久性改良。”公司执行董事李志军高兴地说。

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盐碱地改良开发水田,经过几年的实验试种,改良技术逐步成熟。“十三五”期末,盐碱地改良达到20万亩最高峰值,亩产突破1000斤。像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样,肇源县的米业公司、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田大户纷纷加入荒地开发、盐碱地改良和“旱改水”行列,使水田面积一扩再扩,更是肇源水田面积发展最快的五年。

据肇源大米协会秘书长韩忠庆介绍:“由于肇源大米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市场销售也逐年向好,农民们种植水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拉动了水田面积增长。‘十四五’期间的水田面积还会再次攀升,有实力说能够突破100万亩。”

我县在大力发展水田面积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采取新措施、推广新技术,“吉源香一号”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再次摘取黑龙江第三届国际大米节银奖,平均亩产超千斤以上。使水稻总产逐年攀升,大米产量也“水涨船高”,“十三五”收官之年突破33万斤。

我县把水田生产作为第一产业的第一号工程,把荣获全国有机食品示范县、 “中国好粮油”水稻示范县和连续获得国际大米金奖和银奖作为发展的动力。全力打造大米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肇源大米品牌越叫越响。

记者:程加昌 任中杰

法律顾问 :许延平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肇源大米:“十三五”期间实现“三增” “十四五” 期间水田面积有望突破100万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