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居环境大提升 百姓生活更幸福 ||“十三五”时期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

2021-04-07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人居环境大提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百姓生活更幸福。这是当下望谟县郊纳镇新市民居住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春日的暖阳下,在郊纳镇政府大楼前,一幢幢粉色立面的楼房整洁美观,临街的门面都已挂上商铺招牌,生活小超市、餐饮店、五金店等店面大门敞开着。

望谟田间景致 张帆 摄

这里五年前还是一片烂田、荒草丛生的小山坡。五年时间,从小山坡变成了人流聚集、商业逐渐发展的繁华区,这些巨变得益于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了郊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五年来,为提高人居环境,郊纳镇逐步完善污水处理、垃圾收运、供水、供电、排水、电商馆、公共厕所等系列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新建居民活动广场,提升城镇绿化面积,建设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社区服务中心,安装太阳能路灯,学校迁址重建、卫生院扩建等系列举措,提升了群众生活满意度。

“十三五”时期,我州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此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动力,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9年6月20日,全州2018年度156297人搬迁入住任务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州“十三五”期间338506人搬迁入住任务提前完成。搬迁人口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搬迁群众进入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服务区,有力支撑城镇化的发展。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我州加快推进搬迁人口市民化工作,大力实施新市民计划,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研究出台了新市民“1+13”政策体系《新市民计划》,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们搬来这里两年多了,每年政府都会组织我们开展培训,并邀请外地企业到居住区进行现场招聘,还为我们提供外出务工的车费。”义龙新区木陇街道步马安置区的新市民马春爽告诉记者,从农村搬进城,从农民变市民,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只能依靠土地生活的局面。

自从搬到新市民居住区后,望谟县边饶镇59岁的黄小细一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迁出地所有土地都种了树,通过退耕还林补偿,每年能拿到2000多元的补助款。此外,在居住区,她还当上了楼道保洁员,每月工资收入800元。

为助推新市民安居乐业,望谟县蟠桃园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就业为根本,把促进新市民“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员队伍力量、文化服务员队伍力量、社会治理员队伍力量、党建指导员队伍力量、就业指导员队伍力量,帮助新市民家庭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帮助新市民尽快融入新家园,为新市民排忧解难。

把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建在农业示范园区,这是兴仁市安和社区的做法。为了让搬迁群众有事干,2019年,兴仁市薏品田园街道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引进贵州成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工厂建在居住区,确保搬迁群众有就业、有收入。

兴仁市全貌 张靖培 摄

从城南街道鹧鸪园搬迁到安和社区的陆兴坤以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搬迁后成了新市民,如今他和妻子在社区农工厂种植蘑菇,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就有6000多元。

“出家门口就能上班,以前种地,现在也是种地,但现在种地能拿工资,还能学到种植蘑菇的技术。”陆兴坤说。

薏品田园街道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新市民”的模式,农户将土地流转到基地,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外,到基地务工还能获得额外收入。搬迁户除了到基地务工,同时还能参与年底分红。

兴仁市薏仁米产业 杜福仁 摄

坐落在晴隆县大山深处的三宝彝族乡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为解决三宝彝族乡“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从2017年开始,晴隆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全乡1317户6263人全部搬出大山,搬进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

“阿妹戚托,阿妹戚托……”不论节日与否,只要天晴,每天晚上8点,小镇的金门广场总会传来嘹亮的歌声和铿锵有力的脚踏声,这就是被誉为东方踢踏舞的阿妹戚托舞蹈。

从三宝大山深处搬迁到小镇的文安梅是这支舞蹈队的领队,从14岁开始,文安梅就开始学习阿妹戚托舞蹈,搬迁前,跳舞只能在田间地头,如今在小镇的广场上跳舞,每天都会有上百人前来观看。

阿妹戚托小镇金门广场篝火晚会 魏浩然 摄

据文安梅介绍,每天晚上和她一起跳舞的还有来自小镇的100多名群众演员,他们白天到工厂上班,晚上到此参加表演,既不影响工作,每人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表演收入。

为了让搬迁新市民腰包鼓起来,晴隆县在阿妹戚托小镇建立了三宝产业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59100平方米,引进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岗位1500余个,每年可帮助8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让搬迁群众实现从田间到车间、从农民变工人的转变。

“以前刚来时一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钱,现在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既能照顾老人,还学到了技术。”在产业园龙发服饰制衣车间,新市民陈胜琼娴熟地裁剪着衣物。

一支舞蹈、一座小镇,让阿妹戚托小镇的搬迁群众精神上有了支撑,生活上有了归宿,住上新房子、成了新市民,也鼓了钱袋子。

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截至2019年底,我州累计开工建设公租房10.32万套,累计竣工并分配入住9.22万套,累计发放了城镇住房保障家庭2.23万户6.56万人(次),发放金额2400余万元,有序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约24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自2016年至2019年,全州共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18.45万套(户),有序改善了约28万人的住房条件,同时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城中村、城镇旧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城镇与乡村、新市民居住区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州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100%,创建“四好农村路”2200公里,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88.38公里。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围绕“组组通硬化路”的建设目标,以优化加密农村公路网络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公路质量,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建成“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小康路。截至2020年底完成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4696.088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实现100%的村民组(30户以上)通硬化路目标,建成率、验收率、列养率达100%,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我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配套设施及功能的不断完善,新型城镇不仅成为搬迁群众的居住区,正逐步成为新市民就业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城镇发展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恒)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周波 桂松 戴宏瑶

本期二审:魏浩然

编务终审:郭连军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人居环境大提升 百姓生活更幸福 ||“十三五”时期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