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模精神 榜样力量 | 大家眼中的拉齐尼•巴依卡

2021-04-07 1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声“老班长” 一世“领路人”

3月15日,帕米尔高原晨曦微亮,寒风呼啸的峡谷间,10余名护边员已列好队,整装待发。

“出发!”随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的一声口令,一天的巡边任务正式开始。

巡逻路上,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总会提前给大家说清楚前方的地形,以保证所有人的安全—正如他的“老班长”拉齐尼·巴依卡那样。

“这山里面的千沟万壑,以前都是老班长领我们走。”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在边境线上巡逻。记者 甄世新摄

2002年,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入伍,早他一年入伍的拉齐尼·巴依卡,成为了他的班长。

进入到新的环境,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器械训练,体能完全跟不上。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心情十分沮丧,但令他意外的是,班长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责怪他。

“器械训练,体能和技巧缺一不可,都急不得,慢慢来。”一次晚饭后,拉齐尼·巴依卡轻轻地拍拍阿布都贾米·龙吉克的肩说道,“跟我来。”

从那之后,拉齐尼·巴依卡每晚都会带着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到操场,与他一同跑步锻炼体能,并一点点细抠训练的动作要领。

看着眼前这位满头大汗却充满干劲的“新兵蛋子”,拉齐尼·巴依卡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皮肤黝黑,个不高,还很瘦。”这是武警新疆边防总队喀什边防支队塔县机动中队原指导员杨思明对拉齐尼·巴依卡的第一印象,“那时他刚进部队,训练成绩不理想,单杠训练都要我们帮他才能上去。”

为了能更好地训练,白天,他向指导员、战友不停请教训练技巧;晚上,拼命地给自己“加练”,直至力竭。

短短3个月之后,拉齐尼·巴依卡的成绩一跃成为支队第一。“他最擅长的就是武装越野,一度打破了我们支队的纪录,代表支队参加全疆的大比武,还受到了嘉奖。”杨思明感慨,“那3个月到底吃了多少苦才能蜕变这么彻底,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军队的历练让拉齐尼·巴依卡更加顽强,也让他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认识。退伍后,他主动放弃了去县城工作的机会,安心扎根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自“老班长”离开部队,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时常会想起拉齐尼·巴依卡对他的帮助以及两人一起训练的点滴。“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到老班长。”

2003年底,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接受了一次边境巡逻任务。没有“老班长”带队,走向无尽的高山深渠,他内心有些忐忑。

“阿布都贾米!”一声充满安全感的嗓音突然从不远处传来,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循声望去,拉齐尼·巴依卡牵着牦牛,乐呵呵地朝他走来。

拉齐尼·巴依卡的队友在边境线上巡逻。记者 甄世新摄

“今后的路,还是我带你们走!”十几个春秋一晃而过,拉齐尼·巴依卡始终走在阿布都贾米·龙吉克的前面,翻雪山,趟冰河,直至今年年初……

如今,在拉齐尼·巴依卡曾经巡逻的边境线上,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和护边员们,会把队列空出一个位置。他们说,“有他在,无论地形多么险峻都不会怕。今后的路,我们依然一起走。”

“一个真正以助人为乐为幸福的人”

“咚咚咚……”3月12日晚9点,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民沙吾孜巴哈尔·吐依奇家的房门又一次被敲响。

“老人家,我来看你了。”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手提一些日常用品,在门外低声呼唤。

“快进来,外面冷。”沙吾孜巴哈尔·吐依奇一边推开房门一边说道。

这位老人如今已是72岁高龄,由于没有子女,丈夫去世后,她一直独自生活。2015年以来,同村的拉齐尼·巴依卡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他是个热心肠的好孩子,心也细,每次来我这,发现缺啥吃的用的,都会及时带来。我一个人住,好多东西其实都用不上,给他说,也不听。”回忆过去,沙吾孜巴哈尔·吐依奇泪眼婆娑,“他还经常会陪我说说话,聊聊村里的事,护边的事,就像我的儿子一样。”

去年10月,拉齐尼·巴依卡前往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老人依然是他放不下的牵挂。

“兄弟,你这两天有时间去我常去的老人家看看,给老人说下我这边培训完就去看她。”今年1月3日,拉齐尼·巴依卡的“发小”麦富吐力·坎加接到电话——这是他最后一次听到那温暖而熟悉的声音。

拉齐尼·巴依卡冰湖救人英勇牺牲后,麦富吐力·坎加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来老人家看看。“这是他生前托付给我的最后一件事,我一定要好好替他完成这个心愿。”麦富吐力·坎加坚定地说,“不只是我,我们这些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说好了,要把他的这份爱传递下去。”

拉齐尼·巴依卡离开的日子里,那西尔江·塔西坎迪的母亲,也时常念叨起他的名字。

那是冬季的一个深夜,那西尔江·塔西坎迪的母亲突发疾病,而他正在野外寻找牦牛无法及时赶回。想到母亲在家里遭罪,住的毡房离县城医院还有27公里,那西尔江·塔西坎迪这个粗犷的汉子急得眼泪直流。

几乎本能似的,他拨打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电话。“别着急,我来想办法!”凌晨2点多,拉齐尼·巴依卡找来一辆车,连夜将老人送到医院。

“那么晚了,不知道他费了多大劲儿才联系上的车。”想起那一夜,那西尔江·塔西坎迪的母亲不禁抽噎,“是他救了我。”

在帕米尔高原上,拉齐尼·巴依卡的双脚踏遍了漫长的边境线,他的双手也帮助过太多遇到困难的人。2020年初,经组织考察,拉齐尼·巴依卡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

1月7日,村民们手捧拉齐尼·巴依卡获得的荣誉奖章,回想他为村里付出的点点滴滴纷纷落下泪来。甄世新 摄

“村中无小事。”任职期间,拉齐尼·巴依卡把村民的每件小事都当做“大事”,不遗余力地去做好。为了丰富群众生活,他组织能歌善舞的牧民建立文化站;为做好春耕备耕,他下到破损渠道击碎冰块,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为了基建工作,他又带领护边员将近千个20多公斤的铁桩搬上雪山……

“真诚、纯粹、以助人为乐为幸福,这就是拉齐尼·巴依卡。”麦富吐力·坎加动情地说,我们拥有过这样一个朋友,村民们拥有过这样一个好干部,大家将永远引以为豪。

“雄鹰”与牦牛的故事

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被认为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多年卫国戍边,被当地人称为“帕米尔雄鹰”。

然而高原山地,气候复杂。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雨雪冰雹轮番着来,若想在这种环境下做好护边工作,“雄鹰”也需要好帮手。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它食性粗放,力气大,善爬山,耐高寒。

“从牦牛生出来,一点点把它养大,再到踏上巡逻路……牦牛是我们的朋友,更是巡边路上的战友。”3月16日,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轻抚着自家院中的一头小牛犊,思绪万千。

千里巡边路,危险重重,即便是牦牛行走其间,同样会有伤亡的风险。

“几十年前,我开始跟我父亲巡边的时候,就有牦牛掉下悬崖摔死了。”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回忆,“牦牛是我们一家主要的经济和生活来源,当时,我不理解为什么他非得义务用自己的牦牛巡逻。”

“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守边,就没有我们的家,哪里会有我们的牛羊。”父亲的回答,令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为之一愣。在之后的岁月里,这句朴实却铿锵有力的话,成为了家族代代坚守的信条。

2004年8月,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鞭子,从此和边防官兵一同,骑着牦牛行走在雪山冰河间。

一次,边防官兵巡逻需要比以往要多出不少数量的牦牛,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答应去找。一起巡边的护边员夏克尔·吾斯曼江知道后吃了一惊:散养的牦牛漫山遍野地跑,而拉齐尼·巴依卡不仅要找到自家的牦牛,还必须得是强壮、可用做巡边的公牛,然后一头一头从各个地方拉回来。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至今日,夏克尔·吾斯曼江想起这段过往,依然觉得“不可思议”——3天后,拉齐尼·巴依卡赶着30头牦牛回来了,确保了巡逻任务顺利完成。

多年的爬冰卧雪,并肩战斗,牦牛成为了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最值得依靠的战友。但这一路山高水险,如同当年祖辈们所经历过的一样,突如其来的离别也在所难免。

2014年9月,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们要去吾甫浪沟巡逻。在过冰河时,陪伴了拉齐尼·巴依卡10年的白牦牛突然发出一声凄惨的嚎叫,随后便瘫卧在河中。

拉齐尼·巴依卡经过查看,由于冰河石头很滑,白牦牛不小心摔断了脊椎,再也无法站立。然而,执勤任务不能耽误,无奈之下,巡逻队只能把白牦牛留在原地,并拔了很多草放置在它周围,抱着一丝“它能奇迹般恢复健康”的希望。

但与牦牛多年作伴的拉齐尼·巴依卡知道,这一走,就是永别。他抚摸着白牦牛厚重的脊背,默默地流泪,战士们也都红了眼眶。

“走吧,继续走。”拉齐尼·巴依卡擦了擦眼角,坚定地说。

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边护边永远排在第一。“我们在喀什大学培训时,他总惦记着家里的牦牛。”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的同学,木沙江·努尔墩说,一次家里打电话说一头牦牛找不见了,他顿时坐立不安。

“从来没见他那么着急过。”木沙江·努尔墩不断安慰拉齐尼·巴依卡,“后来他自言自语地念叨,‘家里还有4头小牦牛,长大了也能巡逻’。”

7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的足迹遍布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累计巡逻700多次,行程3万多公里。这其中,先后有10余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有9头牦牛受了重伤,他们多次拒绝部队提供的补偿。

“牦牛是我身边的兄弟、英雄,它们巡边时受伤、摔死我特别心疼。”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可是战士们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保卫祖国的边疆,保卫我们的家园,给他们带路,是我应该做的。”

“雏鹰”起飞

拉齐尼·巴依卡成长在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家庭,自祖父毛遂自荐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第一位向导起,爱国护国、戍卫边疆的情怀,以善为本、真诚待人的家风就在这个普通的塔吉克族牧民家中代代传承。

“他小时候,最爱听的,就是他爷爷巡边卫国的故事。”3月17日中午,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次来到陈列一家三代巡边照片的展览馆,看着一幕幕影像,默默怀念为救人英勇牺牲的儿子。

“好像听多少遍都不会腻,每次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可认真了。”忆往昔,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满目温柔,脸上泛起慈祥的笑容,“我也经常对他说,要巡好边,更要做好人。”

在长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年幼的拉齐尼·巴依卡继承了家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浓郁的家国情怀亦厚植心中,为日后振翅高飞,成为守护高原的“帕米尔雄鹰”,打下了坚实的精神之基。

与大多数男孩的童年一样,还处于“雏鹰”阶段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家也闲不住,经常满村子跑。

“但和别的小男孩不同的是,他心特别细,一边玩着,还能一边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忙。”拉齐尼·巴依卡的小学老师阿曼尼拉·热恰依克说起曾经的事,打开了话匣子,“知道村民家的牛羊丢了,他就四处跑着帮人家去找;看见老人提重东西,他就跑去帮着分担,铆足劲儿脸憋得通红,也不放手;放学后,同学都走了,他留下来帮老师擦黑板……”

拉齐尼·巴依卡14岁那年,有一天,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要带边防官兵进山巡边。这一走就得七八天,可家里的羊谁来照看?

看着父亲紧锁的眉头,拉齐尼·巴依卡懂事地说:“爸爸你放心去吧,我已经长大了,能把羊看好。”拍拍拉齐尼·巴依卡当时虽不够宽阔,但却结实的小肩膀,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会心一笑,前往大山里。

可万万没想到,意外发生了——羊群遇到了狼群,有的死,有的逃。小拉齐尼·巴依卡急得到处找羊,连鞋子都走烂了。

急归急,他一路上都在努力想办法。“对!去边防连!他们肯定会帮我!”

最终,边防官兵帮助他找回了10只羊,还搭建了“防狼”的羊圈。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回到家后,连长连夸拉齐尼·巴依卡,“这是个遇事镇定有想法、聪明勇敢的孩子,是军人的好苗子!”

“当兵”是拉齐尼·巴依卡一直以来的梦想。2001年12月,他如愿参军。

2004年7月,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是从那年开始,他接过“接力棒”,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上边防一线,“帕米尔雄鹰”的传奇故事就此开启。

不惧危险,他就像铁人一般

险段、陡坡、宿营点、防狼……常年在帕米尔高原巡边,拉齐尼·巴依卡练就了一身本领。然而纵使有十八般武艺,每日穿梭于雪山冰河间,也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

“这些年,拉齐尼·巴依卡仅是受严重的伤,就有十几次。”3月18日,护边员吐尔迪·卡比力回忆起这位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感慨不已,“但这些伤对他来说,似乎是轻伤。他永远不下‘火线’,就像铁人一般。”

2013年的一天,拉齐尼·巴依卡与吐尔迪·卡比力一同巡逻到被称作“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时,吐尔迪·卡比力突然头疼难忍。拉齐尼·巴依卡见状,立即叫来随行军医为他诊治。

当天夜晚,他们一行人在山里宿营。吐尔迪·卡比力半夜迷迷糊糊醒来,发现身边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你一直在这守着呢?”“嗯,不放心你嘛。”拉齐尼·巴依卡的话语,令吐尔迪·卡比力备受感动:“赶紧去休息,我已经好了。白天走了那么远的路,晚上你再熬夜,身体吃不消。”

第二天,由于两头牦牛跑散了,头天卸下的物资需要人力来背。拉齐尼·巴依卡二话不说背起其中一个最重的包袱。吐尔迪·卡比力一看,急忙上前抢着背。

“他一把把我的手甩开,一口气走了200多米。”吐尔迪·卡比力说,“只要在巡边路上,他仿佛总有使不完的力气。”

2019年的一次巡边路上,离目的地还有两公里路程,拉齐尼·巴依卡牵着牦牛过河时,突然闷哼一声。

边防官兵与护边员骑着牦牛巡逻在边境线上。视频截图。

“他单腿跳上岸,重重地坐在了地上,疼得脸上汗直往外冒。”吐尔迪·卡比力说。原来是体重超过300公斤的牦牛踩到了他的脚!脱去袜子,拉齐尼·巴依卡的脚趾甲盖都被掀了起来,鲜血直流。边防官兵和护边员要背着他走,拉齐尼·巴依卡怎么都不愿意。“皮肉伤,没事的,哪有这么娇气!”他自己到河边洗了洗伤口,最后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终点。

牧民麦富吐力·坎加从小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长大。“跟我去护边吧,咱们虽然是牧民,但也要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拉齐尼·巴依卡的话让麦富吐力·坎加跃跃欲试,而真正让他作出加入护边员队伍决定的是2011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那年春节前夕,大雪封山,海拔4700多米的边防哨所蔬菜都吃完了,食用油也没剩下多少,战士们都盼望连队尽快补给。

“去边防哨所的盘山路落差达400米,转弯坡度大,加上恶劣的天气,车根本没法开过去。”麦富吐力·坎加说。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拉齐尼·巴依卡牵出了自家的3头牦牛,自告奋勇去给战士们运送补给和年货。

“记得那天山里下起了鹅毛大雪,虽然那条路他走过无数次,但当时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清哪是路哪是悬崖。”麦富吐力·坎加说,后来他才知道,拉齐尼·巴依卡全程都身子贴着山体摸索前行,还要一只手抓着缰绳,一只手扶着牛背上的物资防止掉落。

十几公里的山路,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走了大半天。晚饭之前,他奇迹般地出现在战士们的面前。看见如雪人般的拉齐尼·巴依卡和他运来的物资,战士们紧紧地抱着他,连声道谢。

拉齐尼·巴依卡长舒一口气,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了质朴的笑容。

作者:《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总编:吴新民

原标题:《英模精神 榜样力量 | 大家眼中的拉齐尼•巴依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