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凤孟珊:我没什么特别爱好,唯一的特长是“很会打算盘”

2021-04-12 18: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殷七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殷七

凤孟珊近照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银行老员工凤孟珊,大约便是如此。见到他之前,通话联系的是他的媳妇,她在采访当天迎着我们进门,那亮实的嗓门,似有几分“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玲珑劲儿,“我父亲也是工行员工,不久前过世了。”她说,“他们都是典型的老银行,我父亲比较洋派,而我公公则不同,是很传统的那类。”凤孟珊其人,的确不苟言笑,也不轻易开口,完全是过去手持算盘的账房先生印象,严厉正大。他说话时,媳妇便在旁边做起零散的手工活。他的声音不轻也不重,在幽暗天光里一直持续,没有矫饰,没有虚浮,偶尔站起来,在屋子里翻动他的那些奖状、照片、剪报,它们是一个人度过那些无声而漫长的时光的里程见证。平凡人生,即便没有追忆的价值,也可以有回忆的余味。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岁月如歌

凤孟珊这个名字带有一丝女气,他解释道:“家里的孩子都用着王字旁的字,按族谱排辈取的,不分男女,在外面时常被人误会,但我也没想着要改。”这也许出自他的一份乡情。凤孟珊于1926年出生在苏州西山(洞庭西山),那是距离苏州古城西南四十多公里的太湖之中的一座大岛,与周围34个小岛构成一幅巨型的山水盆景。有诗证:“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桑麻郁爵纷鸡犬,惹得渔郎问路赊。”这里四季有花,四时有景,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然而,乡下少年的岁月写真,却是早当家的辛苦,识得愁滋味的惆怅。“第一次离家,是到苏州上学,上的是乐群社会堂创办的乐群中学,念到一点书。”乐群除了国语课外,还开设了英语课,用过林语堂编的《开明英文读本》。17岁那年,为添补家用,凤孟珊投奔本家亲戚,到上海谋生。他在远东银行学生意,做过杂工,学过账务,跑过外勤,因为“吃得奔波之苦,耐得琐碎繁杂”,后由远东银行副经理推荐到东莱银行,是经过笔试、口试,再到体检正规录用的,从抗战胜利后一直做到解放后。

东莱银行是青岛最早出现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创办于1918年,“东莱”二字出自莱州古称。由青岛富商刘子山与成兰圃(原青岛大清银行经理,后为青岛总商会会长)、吕月塘共同出资200万元创办,刘子山任董事长,主要办理存放款、汇兑、外币兑换及有价证券等业务。总行设在青岛市天津路7号,后又陆续在济南、大连、天津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并在上海设立汇兑所。1923年初,为扩大经营,东莱银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00万元,第一大股东仍为刘子山。同时成立董事会,在北洋政府财政、农商两部注册,成为中国北方较有名气的商业银行。凤孟珊回想道:“东家刘子山除了开办银行,还是有名的地产大亨,在青岛投资建‘大院房’,盖了无数的大院,像三多里、广兴里、居仁里等等,约有几百个里弄。相传他把这些里弄租给几万户人家。光收房租用的‘折子’,就得用麻袋装。”

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金融中心。1933年9月,东莱银行将总行迁往上海,继续经营存放汇业务外,还增设了地产部,当时各项业务逐步展开,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存款余额经常保持在100万银元以上,比当时的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等都发达。“过去上海银行界有‘大四行’、‘小四行’之说,其中‘小四行’指的是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我听过一个传闻,东莱银行最初实力也是蛮大的,不屑与‘小四行’齐名,否则就应该是‘小五行’了。但东莱银行比较保守,‘小四行’相继发展起来后,东莱又不及它们了。”凤孟珊那时已经拿到了一百块的工资,用他的话来说,待遇蛮高的,“东莱银行开在黄浦区天津路,今天新世界大丸百货的位置,配有职工宿舍,我就住在宿舍,有职工食堂,伙食很好。平常业务忙,遇到礼拜天,就一觉睡到打铃才起来,洗漱完毕,正好到食堂吃饭。”那个时候的凤孟珊,大约就像是施蛰存写的短篇小说《鸥》里,那个“二十三岁的小陆”,从练习生刚升为银行初级职员,端坐在“上海最繁盛市区里最大的银行中”,面前厚厚的账簿,“好像永远不会写完。”

银行清谈

解放初期,每家银行都设有房地产部,凤孟珊表示,这是因为“资本家撤出上海后,留下了很多空置房。”据说后来又传出一则笑话,讲的是资本家们“房子越住越小,车子越开越大”,你看,房产都分出去了,房子自然越住越小,不坐小汽车,改坐公交车了,车子倒是越开越大。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已是大势所趋,凤孟珊“仅携一支笔,一枚印章,赶到了江西中路第二办事处报到。”他记得很清楚,工作地点就在江西中路与汉口路的交会处东南角,原是川帮银行聚兴诚的大楼。“那时,我们隔一、两年就会换个地方,黄浦区内的银行我几乎都去过,经常调动,说是可防止贪污。”几经调动,凤孟珊的岗位倒是不曾变化,一直都在会计科,他说,当时银行会计人最多,报纸上也登出来“上海会计科是天下第一科”。凤孟珊印象最深的,在外滩23号工作,每天进门前,他都忍不住要抬头看一看中行大楼那标志性的蓝绿色琉璃瓦屋顶,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自豪感。而中行大楼的地下有一个保险库,号称“远东第一大库”,他曾被委派去工作了半年,“我亲眼所见,大大小小的保管箱里,有的是整箱的金条,因此,去负责管理的人员,首先要求为人正派,一定要是信得过的人。”此外,中行大楼楼上还有很出名的“红厅”,是可供跳舞交际的地方,但是凤孟珊一次都没有进去过,“那时工作比较紧张,每天晩上轧好帐回家都是八、九点钟,回家就倒头睡觉。我不会跳舞,银行每周六的舞会我都是不参与的。我们还经常收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演出赠票,邀请来的都是当时的明星,像是越剧名角俆玉兰等,我也没时间去看,都拿去给我太太了,她倒觉得很开心。”

凤孟珊的太太是他的同乡,“西山地方不大,但西山人好比一根藤,都是相互认识,牵牢的。”经媒人介绍,他们于1949年结婚,“在西山办的婚宴,我记得是摆了20元一桌的酒席。因我在上海工作,住银行宿舍,成家后,便一周返家一次,直到在证券交易所做会计的亲戚,调到天津,空出了多伦路的房子,我们便借了下来,太太才搬来一起住。”他们育有一子一女,凤孟珊回想道,“有一段时间,生活比较清苦,银行每个月六十多块钱的工资,一部分要寄给乡下父母,除了家中日用,还要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幸好当时银行可以申请一笔救济金,根据实际情况上报,拿到了不少补贴,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那时,凤孟珊在延安东路四川路口附近的银行上班,为了省钱,他每天都步行上下班,风雨无阻。“一张车票的价格是三分钱,从多伦路的家中走到银行要走45分钟,为了来去六分钱,这样坚持了整整三年。”于是,凤孟珊还学会了苦中作乐,“这条上下班的路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中间会路过一个公园,公园里有座凉亭,走得累了,我就到凉亭里坐坐,夏天吹吹风,听听旁人唠唠家常,倒也有惬意时光。”大约是得了走路锻炼的习惯,凤孟珊后来的身体一直很健朗。

难得平常

凤孟珊于1986年3月退休,退休后,经人介绍去了玻璃三厂做了三年会计,后被推荐到宝山信用社,一直做到70岁。“当时有规定,超过70岁就不能再工作了,为交接事宜,结果又留用了半年。”比起在家娱乐,凤孟珊更喜欢上班,他表示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唯一的特长就是“很会打算盘”,“从前在乡下私塾,就接触到了算盘,大约比别人摆弄的时间多一点,手法上也比一般人利落,”凤孟珊到远东银行时,就已是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拨算盘,又快又准,甚至不需要用眼睛看。据说有一次因他生病,行里空缺了岗位,接连派了二、三人来顶都顶不下来。再后来,黄浦区召开的“算盘大比武”上,他以微秒之差,斩获第二名,准确率无人能及。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某一天,他在公园散步,遇到从前的客户,打了个照面,对方突然激动起来,“虽然忘记了我的姓名,但还记得我的算盘打得好。”

凤孟珊还有剪报的习惯,他订阅了一份《解放日报》,一份《上海老年报》,天天阅读,并自制了一本大册子,专门剪贴他感兴趣的内容。“我已经90多岁了,你问我为什么这么长寿,我只能告诉你,一是坚持运动,走路,逛公园,二是家庭和谐,保持心情的愉悦。”为此,他翻出了一张剪报,一字一句念给我们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于2017年1月14日去世,享年112岁。”他认为,周先生能活到这个岁数,是因为娶了一位好太太。“就像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对此,凤孟珊深信不疑,因为他也有位好太太,让他幸福了一辈子。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正如生命的时日如水流逝,无法敷衍。

原标题:《【银行老克勒】凤孟珊:我没什么特别爱好,唯一的特长是“很会打算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