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一批苗苗,到货了!南海已有超28万人接种!

2021-04-09 1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8日凌晨5时30分许,北京生物生产的70万剂次新冠灭活疫苗运抵广东省疾控中心疫苗冷库,将分发至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五个重点接种城市。

6时许,工作人员正在将疫苗搬运至冷库。

冷库工作人员仔细核验冷链运输车温度监控数据并对疫苗进行卸载、核验。后续疫苗将根据分配方案,分批扫码出库。

省疾控中心免疫所一级主任科员刘启星介绍:“疫苗从接收入库到出库,大概需要3个小时。装好车出发前,就在网上把疫苗信息和运输信息与接收的地市对接,用最快的速度运送疫苗。”

4月8日,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发布,目前,南海区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8万余人次。日接种能力最高可达8万剂次/天。

在南海区居住或工作的18-59岁的内地居民(不分户籍)/单位和团体,可到居住和工作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进行预约登记(无需再致电接种点预约)。

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目前佛山已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推进大规模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不少佛山的市民已经陆续进行接种。那么,什么情况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怎样的不良反应呢?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4月7日,佛山举行“科学接种 共防疫情”权威访谈,市卫生健康局、市疾控中心及接种门诊等相关部门的嘉宾上线,就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对市民关切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指导市民继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访谈现场。邵毅东/摄

1.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分三阶段逐步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当前这个阶段接种重点对象有哪些人群?佛山该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

市卫生健康局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麦立群: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佛山正在分三个阶段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第一阶段持续开展紧急使用阶段重点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第二阶段是全面启动2021年上半年目标人群接种;第三阶段是扎实开展2021年下半年目标人群接种工作。2022年以后,在做好前期目标人群接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各类学校教职工和其他有意愿的人群接种,基本覆盖各领域人群,全面保护人群健康。

为了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按照省的部署,目前重点做好冷链、隔离场所等高暴露风险人群查漏补缺工作;突出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商超服务人员和保障社会运行的交通、物流、水、电、气、油等重点行业以及福利机构相关人员等重点人群,做到应接尽接,然后根据疫苗供应情况,逐步扩大到一般人群。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发挥各区、镇(街道)、社区(村居)政府作用,落实牵头主管部门责任,全面动员企事业机关单位,每个村居委辖区范围内的物业小区、学校、商业广场等人群,强化组织动员。同时,全面提升全市疫苗接种能力,有序推进第二阶段目标人群接种。

截至4月6日,全市已累计接种89.6万剂次,77.5万人。全市累计筹建完成接种门诊143家(固定接种门诊90个,大型临时接种点27个,普通临时接种点20个,巡回流动接种点6个),目前其中的111家已开放接种服务,日接种能力已超过10万剂次。

2.大规模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疫情防控工作起到怎样的作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宝志: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只要一个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或感染过新冠病毒,那么他就是新冠病毒肺炎的易感者。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发病人数很少,同时疫苗接种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开展,疫苗接种的覆盖人群有限,大多数人都还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感染发病后,有的人可能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新冠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人类战胜新冠,最终还是要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首先是受种者本人及时获得免疫保护,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实现个体受益。同时,通过有序组织开展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加快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的传播流行,实现群体保护。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就会越牢固,接种的越快,也就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

接种新冠疫苗利己、利家、利民、利国,至关重要,非常必要,所以大家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去接种,在经医生确认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自觉做到“应接尽接”。接种新冠疫苗国家实行免费接种政策,个人不用交任何的接种费用。

不及时接种疫苗,自然就不能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主动免疫保护,一旦暴露于存在新冠病毒的环境下,就会面临很大的患病风险,一旦感染发病势必严重影响到大家的生活、工作或学习,影响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3.佛山供应的新冠病毒疫苗来自哪些厂家,接种流程有无不同?市民能否自主选择不同品牌的疫苗?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宝志:目前我市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为国家批准获得上市(附条件)的灭活疫苗,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分别有国药中生集团北京生物和北京科兴中维。

两个厂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一样: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不少于3周,第2剂8周内尽早完成。

目前,我市接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和技术路线基本一致,只是生产厂家不同,不建议市民盲目自主选择接种哪家公司生产的疫苗。

4.新冠病毒疫苗能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比如HPV疫苗、狂犬病毒疫苗等?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朱志伟: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如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5.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备孕人群、孕产妇、哺乳期、癌症患者,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否适宜接种?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朱志伟:

(1)不适宜接种的人群包括:

①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②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③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④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⑤妊娠期妇女;

⑥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⑦其他未尽事宜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2)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了新冠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或哺乳期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或停止母乳喂养。

癌症患者为免疫受损人群。根据国家指南(第一版),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目前我市在用的新冠灭活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不作为灭活疫苗的禁忌症,但要在接种疫苗时将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如实告诉医生,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是否适合接种。

鉴于慢性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对于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但要在接种疫苗时将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如实告诉医生,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6.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中、后,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市一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公卫科科长黄碧云:

接种前:

(1)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因进食容易上火的食物而导致咽喉不适;

(2)慢性病患者,最好能提前咨询主诊医生,是否适宜接种;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症状控制稳定,无其他不适,可以接种;

(3)可提前清洁接种部位,有外伤、严重皮疹等,建议推迟;

(4)穿易脱的衣服,方便显露接种部位;

(5)登记时,要将身体症状如实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能否接种。

接种中:

(1)与接种护士核对接种信息;

(2)主动告知护士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3)配合护士接种工作,有问题提前问好,接种时尽量不要提问,以免分散护士注意力。

接种后:

(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清淡饮食,2-3天内避免进食辛辣食物、海鲜类、芒果类等容易致敏的食物,避免饮酒;

(3)观察身体情况,严重不适时就诊。

7.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市一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公卫科科长黄碧云:

常见不良反应:

(1)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处理:接种当天可用冷毛巾冷敷,第二天若症状持续,可用温毛巾温敷,一般2-3天即可恢复。

(2)全身反应:发热,以低热为主,一般出现在接种后24-48小时,多饮水、物理降温即可,若体温超38.5℃,建议就诊。

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性皮疹、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建议立即就诊。

8.大规模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市民仍需采取哪些疫情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宝志: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对于个人来说,任何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都不是100%,新冠疫苗同样如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只是多了一道重要的保护措施。

在人群免疫屏障还未能有效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在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继续坚持,仍需牢记“防疫三件套”: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自觉落实好“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针对人群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将会随着新冠疫苗覆盖率的提高,国内外疫情的流行形势变化,适时作出调整,敬请关注官方渠道的权威信息发布。

关于新馆疫苗接种更新信息可点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