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献礼建党百年 记录百名先锋丨三位先驱出自同一小村

2021-04-09 18: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梨花风起正清明。

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的邸楼殉国英烈祠,肃穆庄严。在这里长眠的,是一部分从邸楼村走出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

邸楼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建立过盐山县最早的党组织,走出过沧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先后有30多人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党的优秀儿女,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人物简介:

邸玉森(1908—1935),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人,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盐山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津南党组织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邸楼村建立了盐山县第一个党支部。曾任中共津南特委宣传委员,兼中共庆云·盐山县委书记。后到天津建立地下联络站,并任站长。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中,他以私立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长期艰苦的工作使邸玉森积劳成疾,去世时仅27岁。

1908年,邸玉森出生在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的一个普通家庭。

那一年,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彼时的中国,正处在清朝统治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01

播撒革命火种

邸玉森自幼读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22年,在庆云高小毕业后,邸玉森考入天津南开区光明中学。正是在那期间,邸玉森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培养下,于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盐山第一名共产党员。

1926年,邸玉森中学毕业。同年,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到沧州协同中共津南特派员刘格平从事党的发展工作。

邸玉森回到邸楼村后,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教育,启发和提高人民思想觉悟。他很快发展了堂姑邸一馨(沧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入党,并在邸楼村建立了盐山县第一个党支部,由他任党支部书记。

在邸玉森的影响下,邸楼村这个当时仅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先后有30多人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党的优秀儿女——邸玉栋、邸凤泰、邸凤殿、邸凤峨、邸凤岭、邸克重、马福臣、王福增等,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直至为国捐躯。

很快,中国共产党组织就在以沧州为中心的津南地区建立并发展起来——有10余个县有了党组织,建立党支部20余个。沧州各地党组织蓬勃发展,党的影响迅速扩大。

02

传播革命声音

随着基层党组织渐成规模,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机关的需求日益迫切。

1927年2月,刘格平和刘清廉、邸玉森、刘子芳4人以拜年访友为掩护,在沧县大堤东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刘子芳的家中,召开中共津南特委成立会议。刘格平任特委书记,邸玉森任宣传委员,刘清廉任组织委员,刘子芳任军事委员。特委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在以沧州为中心的津南地区发展壮大共产党力量,发展工农革命,迎接北伐革命军,争取国民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为安全起见,刘子芳在自家正房后边的土房里挖了一个地窨子,作为党员住宿、开会和办公的地点。为加强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地窨子里创办了特委机关报《红线》。《红线》每期刊发约百份,不仅按时秘密发送到津南特委各地党组织,还通过盐帮队散发到沿海一带,使当地群众能够听到革命的声音。

在建立中共津南特委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党的工作,根据沧州及相邻县党组织分布情况,中共庆云·盐山县委应运而生,邸玉森兼任书记。

此后,刘格平、邸玉森把宣传党的纲领和发展党的组织作为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去完成。其中,邸玉森主要在庆云、盐山农村活动,传播革命火种。

中共津南特委的建立,是津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表明沧州有了比较健全的党组织,是沧州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揭开了沧州革命史新的一页,给灾难深重的沧州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03

直面白色恐怖

1927年,根据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委派邸玉森去天津秘密筹建地下联络站,并任负责人。

他很快就与天津光明中学的进步人士取得联系,筹措到部分桌椅板凳,开办了五育私立小学,并以此作为津南特委驻天津的地下联络站。

自此,邸玉森同另一位地下党员张仁昌(即张少通,邸一馨的丈夫)白天教书,晚上秘密从事党的情报活动。在险恶的白色恐怖下,在特务环绕的危险中,邸玉森出色完成了当时顺直省委、天津党组织与津南特委之间传递情报、传达上级指示的联络任务,为津南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邸玉森积劳成疾,1934年患上肺结核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尽量不看病、少吃药。同志们劝他适当休息,他也不以为然。

因为劳累过度,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邸玉森的病情迅速恶化,有时白天讲着课就昏倒在讲台上,晚上整理情报也会昏倒在床头……但每次醒来,他仍坚持完成任务。组织劝他住院就医,他坚决不肯:“治病是我个人的事,我的工作关系到津南地区党的前途和命运,我怎么能放下党的工作只考虑个人的病情呢?”

1935年4月,邸玉森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7岁。

人物简介:

邸一馨(1909年—1984年),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人,邸玉森堂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邸楼村党支部委员,是沧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1946年7月,担任靖远县妇女联合会主任。1947年6月,调北京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1984年病故。

4月2日,清明节前夕,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迎来了20多位特殊的客人。

这些人中,既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也有当地小学的学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来祭奠长眠于邸楼殉国英烈祠的革命先驱。

在殉国英烈祠靠门的那面墙上,记录着10位从邸楼村走上革命道路的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其中邸一馨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她是唯一一名女性,也是沧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相比其他几位先烈,邸一馨的资料并不算多,寥寥几十字,介绍了她的一生。好在,通过寻访当地村民以及相关人员,只言片语间,邸一馨的形象稍稍立体起来。

邸一馨是邸玉森的堂姑。

1926年7月,在天津求学的邸玉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协助中共津南特派员刘格平开展革命活动。

邸玉森回到邸楼村后,很快便发展思想进步、比他小一岁的堂姑邸一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邸楼村建立了盐山县第一个党支部,邸玉森任党支部书记,邸一馨任党支部委员。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邸一馨入党后,很快跟随堂侄邸玉栋离开了村子,去参加革命活动。这期间,邸一馨很少回家,所以村民对她在革命期间的故事了解不多。尽管如此,仍能透过邸玉森、邸玉栋等人的故事,对邸一馨的经历窥见一二。

87岁的邸继广是邸玉栋的儿子,据他描述,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即便是在邸楼村,邸玉森也要隐藏自己的革命身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村民才知道他的身份。而邸继广的父亲邸玉栋,更是一直被敌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邸玉栋牺牲前,邸继广经常要和母亲四处躲避敌人追捕……

1927年,邸玉森到天津秘密筹建了地下联络站。同他一起秘密从事党的情报活动的,是另一位地下党员张仁昌(本名张少通),他就是邸一馨的丈夫。他们合力完成了当时顺直省委、天津党组织与津南特委之间传递情报、传达上级指示的联络任务,为津南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6年7月,邸一馨担任靖远县妇女联合会主任。1947年6月,调北京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1984年病故。

人物简介:

邸玉栋(1911年—1942年),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人,邸玉森族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盐山县高湾、崔口一带发起组织抗日救国五人团,随后成立抗日救国军,在津南地区组织开展武装抗日。1942年,日军发动大“扫荡”,在一次突围中壮烈牺牲。

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邸玉栋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每逢清明思故亲。87岁的邸继广,摩挲着父亲邸玉栋的照片,思绪如飞。这3张照片,是他40多年前从父亲老师那里找到的,也是他能找到的唯一的父亲遗物。

邸玉栋牺牲那年,邸继广只有8岁。在这之前,邸玉栋长年在外参加革命,极少在家。对于父亲的形象,邸继广只能在母亲和乡亲们的讲述中,一点点建立起来。

01

学生时代的“邸外交”

1930年,邸玉栋考入盐山中学,他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立志读书报国。在校期间,他不仅学习马列主义书籍,还向同学和老师宣传革命道理及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的反“围剿”胜利,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其他进步学生组成爱国抗日宣传团,深入乡村、集镇,进行抗日救亡演讲,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他把戏台当讲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三省的罪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热情;迫使校方答应他们接受军训、拿枪抗战的正义要求;为争取政治自由,邸玉栋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罢课,并掀起驱赶反动校长的运动……

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被同学们称为“邸外交”的邸玉栋,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觉悟,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的日益高涨,引起了校方不安。1932年5月,学校借故把他和十几名进步学生一起开除。邸玉栋转往庆云中学就读后,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联络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这让他再次被学校视为“危险分子”,并被勒令退学。

两次被学校开除的经历,并没有动摇邸玉栋的革命信念。离校不到一个月,他又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他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工作,多次到集市上散发传单。有一次,他机智地将传单贴在民团头子后背上,把对方及其随从吓得跑回了民团部。

02

危难关头显身手

1933年10月,邸玉栋任中共津南特委交通员。他不畏艰险,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津南大地,一次又一次完成接送地下党干部、传递党机密文件的任务。

1934年春,邸玉栋参与领导马颊河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刘格平、胡恒熙等主要领导人被捕,盐山、庆云一带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白色恐怖笼罩津南大地。危急关头,邸玉栋与马振华等人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四处奔波,为恢复津南各县党组织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8月中共津南特委恢复,邸玉栋任组织委员。

“七七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邸玉栋、崔岳南、马振华等人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盐山县高湾、崔口一带发起组织抗日救国五人团,随后成立抗日救国军,在津南地区组织开展武装抗日。仅在邸楼村,就动员了10多名青壮年参加救国军,后来都成为抗日的骨干力量。

1938年9月,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成立后,邸玉栋任冀鲁边区津南地委(1940年9月改称冀鲁边区一地委)组织部长。其间,他深入基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主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登台讲授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使命》《党的建设》《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课程,为党培养造就了一批革命人才。

03

舍身捐躯赴国难

邸玉栋双手都会打枪,能带兵打仗,并且机智灵活,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深受边区指战员和干部群众爱戴。敌人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一举抓获他。

1942年,日军对冀中和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用“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捕捉抗日领导机关和八路军主力,冀鲁边区环境急剧恶化。

6月18日晚,邸玉栋和一地委书记杜子孚、专员石景芳率一地委、六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转移到鬲津县大、小单(今属东光县)一带。19日拂晓,邸玉栋在组织和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右臂被打断,鲜血染红了整只袖管和大片前襟。

邸玉栋把手枪支在沟沿上,用左手扣动板机,击杀敌人。敌人一个又一个在他枪下丧命。然而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邸玉栋壮烈牺牲,年仅31岁。

邸玉栋牺牲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遗物,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

来源:沧州日报

原标题:《献礼建党百年 记录百名先锋丨三位先驱出自同一小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