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e起学党史】引岗渠的峥嵘岁月

2021-04-09 15: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大家好,我是鹿泉区星火革命史展馆副馆长侯利利,本展馆设有石家庄教育史展馆、鹿泉革命史展馆、鹿泉工业史展馆、鹿泉引岗文化展馆、燕赵地方志展馆、会议室、科技馆、国学馆、办公室等展馆和转型升级纪念碑,是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方志文化于一体,系鹿泉区唯一一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引岗渠文化展。请大家聆听。

千百年来,干旱缺水一直是关系太行山父老乡亲生存与发展的要害所在。1969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获鹿县革命委员会,为改变干旱缺水面貌,请各方面专家帮助制定方案。经充分的酝酿和商讨论证,计划把岗南水库的水引到获鹿。于是,向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提出准予使用岗南水库之水的申请,得到批准后遂联系了平山、元氏两县共同修建引岗渠。在石家庄地区水利部门主持下,三县正式达成共同修建引岗渠的协议。

1969年4月8日,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利部门因获鹿县要求,组织三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组成30人的勘测设计队伍,对引岗渠和导线进行勘测。勘测队驻获鹿县城,距工作地点少则四五公里,多则几十公里,勘线测量均需徒步进行,测量仪器都是背负肩扛。队员们为尽快完成任务,早出晚归,不休节假日,白天实地考察;晚上分析整理资料。历时215天,完成了主干工程的初步设计。

根据设计,引岗干渠工程总体布置为:干渠总长102公里,在冶河修建配水枢纽工程,以此将干渠分为东西段,西段22公里,为一期工程。冶河枢纽以东至元氏县八一水库为二期工程,长80公里。冶河枢纽是引岗渠最庞大的工程,引岗渠水从这里分三路分别向平山、获鹿、元氏三县供水。

当年工程量浩大,施工又十分艰难。规划支渠30条,干斗渠118条,扬水站100处。建筑物342座,其中渡槽20座,隧洞7处,输水及排水涵洞91处,闸口253座,各种桥梁129座。在山涧坡地还修建退水坡900多个。

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领导达成合作修建引岗渠协议后,进而研究工作任务分配。当时获鹿县工程总量为302.3万立方米,投工961万个,占引岗渠全部工程用工量的70﹪。平山县全部工程投工量占总用工的13﹪。元氏县占全部投工量的17﹪。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冶河枢纽工程是重中之重的咽喉工程,冶河流域面积6400多平方公里。河道宽阔,洪峰巨大,引岗渠要横跨冶河,工程之难可想而知。于是,获鹿县由段有三和胡梦书带领故城公社的民工首先来到冶河工地,年底,获鹿县的山尹村、上寨、石井等九个公社上万名民工先后开赴冶河枢纽工地。

按照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枢纽工程由高低两条线组成。高线是一座大型的石拱渡槽,这就是著名的群英渡槽。低线是双排直径1.8米的大型钢筋水泥管倒虹吸。那时候,整个工地上没有一台挖掘机、起重机,全凭建设者们用铁锹、镐头、拉车、箩筐,一锹一锹地铲,一镐一镐地刨,一筐一筐的背,一车一车地拉。当时,既没有新进的技术设备做施工依托,也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民工坚定地选择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强不息的路子。工具自己造,物资自己找,资金自己筹。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建设奇迹。

施工过程中,在圈顶上垒槽墙,更加的艰难,没有脚手架,没有卷扬机,将近500公斤重的料石送上圈顶,最初用人力抬运。一块儿巨石需六人台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工程进度缓慢,劳动强度大,而且十分危险。施工团领导发动群众献策献计。民工们纷纷提交各种方案,经筛选李村公社民工宗清俊的独杆摇臂土吊车最适合需要。解决了高空作业的重大难题,而且给以后的高大渡槽建筑积累了经验。

在全长102公里的干渠上,除明渠外,主要的建筑物有1个综合枢纽工程、7条隧洞、20座渡槽和数百座桥涵。跃进渡槽是引岗渠的第一座高大建筑。军民团结隧洞是引岗渠全线最大的隧洞。冶河枢纽工程是引岗渠全线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他们像一颗颗明珠串在引岗渠上。

在施工人员中,妇女队伍堪称巾帼英雄。她们和男民工一样挖槽清基,拉沙运石,丝毫不比男子逊色。半天推土100车的平山姑娘王贵凤,放炮开山、采石、杵石的女石匠,点炮能手胡金荣,在横跨三县的引岗工地上“铁姑娘”、“铁姑娘战斗队”功绩卓著。

引岗渠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杰出英模,有引岗施工团政委徐静、参加500多项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绘制数以千计水利建设图纸的“土专家”张文庆、排除险情100多次的“排险英雄”李大会…在引岗渠艰苦卓绝的施工建设中,共有傅满祥、贾洪亮等29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将英名永在,浩气长存。

4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感叹:当年就是在那种艰难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是如何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浸泡在深水里,挖二、三十米深的槽墩;是如何把弦长20米、五吨重的托架安装在20多米高的槽墩上;是如何把上千斤重的巨石运到二、三十米高的渡槽圈顶安放浆砌的;又是如何把每节3.5吨的水泥管安放在9米深的倒虹吸地槽内的……四十年过去了,冶河枢纽工程,几经寒冬冰霜,几经烈日燎烤,几经洪水肆虐,地下的长龙安然无恙,空中的彩虹巍然屹立!

1972年5月,引岗渠已经动工两年零六个月,财力、物力日趋紧张,为了解决所需的资金、材料、设备,迎战二期工程,县委和施工团决定:由副书记侯淑芳同志执笔向省委写一封请求支持的信,就这样一封引岗来信在省委大院震动,人们被三县人民砸锅卖铁,勒紧腰带,为子孙后代浴血奋战的英雄行为所震惊。同年5月27日,省委副书记马力、省委常委王金山等同志,在地委书记王长柏的陪同下观看了多处工程现场后感慨的说:“这项工程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我们也很受教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之后,省里对引岗渠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但拨钱拨物,更重要的是对这项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精神上的支持是无价的,三县人民战引岗的劲头更大了。

1976年5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农业部长沙风在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副书记马辉、吕玉兰,中共石家庄地委书记孙吉全,中共获鹿县委副书记杜英杰陪同下视察冶河枢纽工程。陈永贵曾评价说:“这是中国的第二条红旗渠”。

到了1974年3月25日,正当春灌的大好时节,西线—冶河以西的总干渠开闸放水。当年,受益区小麦普遍增产,获鹿县全县夏季平均亩产440斤,比上年单产增加165斤。实现了“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的最初愿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引岗渠更加发挥出多功能的作用,它为百里西山生态区的植树造林提供了基础保障,它为石家庄市西北水域建设、民心河补水提供了给水通道,它为石家庄植物园、太平河景区、滹沱河景区生态用水提供了保证。

时光似水,岁月如歌,引岗区竣工通水,迄今已有40年了。40年的春夏秋冬,尘封不了引岗征途上艰苦奋斗的深深足迹,40年的风霜雪雨冲刷不掉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深记忆。扛上工具背上梁,砸锅卖铁战引岗。引岗渠的建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焕发出的无穷威力。他所孕育出的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治水的引岗精神,早已深深浸润到我们鹿泉儿女的血液里。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引岗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后代做好引岗精神传人。

来源:青春鹿泉

网信鹿泉是中共石家庄市鹿泉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凡本微信号原创作品,经过授权,欢迎转发。未经授权微信公众平台,严禁转载。

在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属单位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均需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网信鹿泉”。

网信鹿泉投稿渠道

邮箱:lqqwxbwx@163.com

原标题:《【e起学党史】引岗渠的峥嵘岁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