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 | “少年儿童心向党”听他们讲述信仰的故事 ——我的老学长邓稼先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2021-04-09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徐徐清风送来早春的讯息,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承办的“少年儿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活动以文化艺术为载体,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少年儿童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道路,播种、灌溉爱党爱国的种子。

中国共产党迄今九千多万名党员,早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新时代的当下,信仰是什么?共产党员究竟是什么样子?启动仪式上,《党员的样子》讲述环节的四位讲述者,既是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同时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他们观察、感悟、思考,寻找着答案。他们各自娓娓道来与党、与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渊源,情意绵长、静水流深,让我们来听一听那些关于信仰的故事。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年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近一个甲子之后,这段历史再次在一个下午回响,将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他是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共产党员邓稼先;他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李怿恒。他们都来自三十五中这所已拥有98年历史的学校,在它近百年校史的天空,繁星璀璨。

“那些闪亮的名字,是我们成长前行的动力”,李怿恒讲述已经离开三十多年的老学长邓稼先关于选择的故事,“斯人已逝,却彷佛从未离开”。

26岁那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第9天,他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34岁那年,他回家告诉妻子:我要调动工作了,明天就走。妻子问:你要去哪儿?去做什么?要做多久?他选择回答:不能说。

61岁那年,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总负责人,他获得国家奖金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原子弹研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而能够利用的科研设备极其简陋———电子管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雏形,就来源于这些无穷无尽的计算。

“时光飞逝,老学长离开我们的35年中,一代代如老学长一样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终于迎来了祖国科学的春天,一个科技强国正阔步走向世界”。李怿恒饱含深情。

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临终前,他思考的仍是祖国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取得成绩。他最后留下这样的话:“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对妻子说:“如果还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祖国,选择核导弹事业,还会选择你。”

“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选择,做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当年他的名字鲜为人知,如今他的功绩永载史册”。

走在校园里,李怿恒常常想,脚下的路一定叠印着老学长的足印,而我们后来者的人生足迹和成长方向,也一定是向着老学长前行的轨迹。“我们要接过老学长的接力棒,将科技强国的事业进行到底”。

作为年轻一代,既要拥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也需历经脚踏实地的感悟。有这样一个来自江城武汉的女孩儿,她的故事既感同于时代,又切近于亲情,而“她”,有可能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故事未满,信仰无际,待续……

摄影:陈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视频 | “少年儿童心向党”听他们讲述信仰的故事 ——我的老学长邓稼先》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