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惠民精准施策  暖心工程普惠民生 ——清徐县文化馆惠民工程侧记

2021-04-10 10: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以来,清徐县文化馆以精准惠民为着力点,以打造暖心工程为抓手,将文化的星火撒遍清徐的乡野阡陌,文化惠民的路上,一个村都不能少。

丰富多彩 点亮乡村生活

我们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为切入点,作品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农村,进一步丰富了不同年龄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不出村就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节目。文化馆对下乡节目进行了专场选拔,精挑细选优秀节目下基层。有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国龙》《相亲相爱》舞蹈《美丽清徐我的家》《再唱山歌给党听》……模特表演《我和我的祖国》,国粹川剧《变脸》、广场舞表演等,晋剧《算粮》《珍珠塔》,并结合时政创编表演了快板、三句半《惠民政策花盛开》《疫情防控宣传》《防骗歌》等等。演出内容丰富多彩,节目形式灵活多样。观众们掌声不断,高潮迭起。平静的乡村生活沸腾了,多彩文艺点亮了乡村生活。

精准惠民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馆积极创新活动模式,由过去“填鸭式”送文化,改为“群众点单,政府下单,志愿者接单”的新模式,按需点单,精准服务,实现了基层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民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东于镇马家坡村、柳杜乡拔奎村、西谷乡西谷村、我们根据百姓需求送上整台节目。孟封镇西营村、清源镇西木庄村,我们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我们的节目与当地村民表演的扇子舞、黄河腰鼓、说唱、快板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乡土人才一展身手,推进乡土人才的培养,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同时我们与乡村结队子,定期不定期进行文艺辅导,涵养乡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的“造血”能力。

数字赋能     线上线下齐推进

我们在做好线下活动的同时,线上服务同步推进,

通过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数字文化馆、壹直播、抖音等媒介全方位开展,全方位推进线上直播。点击量达到了6.99万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百姓生活,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与满意率,深耕宣传文化土壤,实现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生产与共享并重,丰富了文化资源信息,探索构建海量文化资源的传输共享机制。

无问西东     走遍乡野阡陌

清徐县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以来,文化馆先后走进了清源镇吴村、孟封镇西营村、东于镇马家坡村、清源镇西木庄村,西谷乡西谷村、马峪乡桃园村……等九个乡镇村,将文化的星火撒遍清徐的乡野阡陌。令人动容的是我们的60余名文化志愿者,尽管演出场地条件简陋,有时我们在半山腰的老树下,有时在小卖部门前,没有绚烂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大家以蓝天做幕,大地当台,只要音乐响起,每一位文化志愿者都卯足了劲,将最动听的歌声,最美丽的舞姿奉献给老百姓。一台节目,浸透了他们多少汗水!表演结束回家时,常常是披星戴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志愿者,他们是文化的使者,承担着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凝心聚力的神圣使命。不论是多么僻远的乡村,只要群众有需求,文化志愿者无问西东,义无反顾。每一个村庄都不应该是被文化遗忘的角落,文化惠民一个都不能少。文化惠民的真正意义就是让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山乡僻壤,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文化的滋养,吃上“文化能量餐”,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用文化点亮精神薪火,照亮小康路。

群众点赞   文化惠民暖民心

把优秀节目送入乡村,真正做到把公共文化资源送到了百姓身边,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喜爱的文艺演出更是受到大家的纷纷点赞。每次演出群众都是意犹未竟,久久不肯离去。文化惠民真正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每个村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较高水平的演出,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满足了乡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追求,而且直抵人心、温润人心、凝聚人心,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