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德平 : 照亮山区的一缕阳光

2021-04-10 20: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作者简介

高德平,1997年生,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文山村人,现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曾有作品被收录入《大一这年》,并担任该书编委。

脱贫,一个困扰了人类社会上千年的顽疾,却在我国良好政策的带领下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特别是对于我们贫困山区的人来说,他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山区的每一个角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喜欢看新闻的我第一时间也关注了一些国家关于脱贫的报道,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经过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全方位,多领域的脱贫是全国人民所共睹的。

在上大学前我最讨厌的一个政治话题就是“贫富差距过大,缩小贫富差距”,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就感觉这是那些领导说来忽悠老百姓的,天天说脱贫,也不见农村有多大变化,很多地方连车路都不通。“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学过地理的人都懂,就比如说我家那里,从我记事起就是一条很窄的土路,每年都要村民自发的去维修,因为多雨水的原因,大部分时间车根本到不了我们村上。车都去不了,农民的粮食也就卖不出去,外面的投资进不来,还谈什么致富!

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间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变好了,同学们不再因为写字时书桌宽度不够而发愁了,沥青路也修到了村上,大量的贫困百姓住进了新修的平房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搬到了集中安置区,全新的医院也在建设中。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新的希望在向全中国人民招手,提到政府关于脱贫方面的工作百姓赞不绝口。当14亿中国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有多难,只要有希望能完成,我们就能打一次漂亮的胜仗,脱贫这条路很远,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了,而且我们的速度在全世界最快,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让世界刮目相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有的说:“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有的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有的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才叫真本事。”

看完这段话,我想起了我身边的扶贫干部,他就是我刚上大学时认识的刘绍清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一些例如“扶贫就是领导说来忽悠百姓”的错误思想,毫不夸张地说刚考上大学又是激动又是担心的,激动的原因就是我们家终于出大学生了,从小只会给父母惹麻烦的我考上了大学,我不是那么的不堪。父亲走得早,姐姐没日没夜的上班就是为了让我和妹妹有钱读书,我没有让姐姐失望;让我担心的是我连学费都没有,一次交5000多元对很多家庭来说问题不大,但对我家来说就是望尘莫及。正是这位优秀的扶贫干部为我筹到了大学的第一笔费用,让我顺利步入了校园,在这里我要由衷感谢刘绍清,在我心里您不仅是扶贫干部,更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你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小的时候特别羡慕那些出门打工的人,别的同学的梦想都是长大以后想当老师当官什么的,而我的梦想就是争取把小学上完然后去学开挖机。

现在回头看看,我也说不清成长的过程中我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像很多人一样,我渴望着成长但又害怕成长,成长是快乐的,它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成长也是痛苦的,它会无情地带走自己珍爱的人和物。对于成长,我们除了向前走别无选择。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在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才意味着“成长”。烟花的绚烂尽管只有这一瞬,也要赏尽这人间的芳华。

蓦然回首,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三年。美好的大学生活犹如奔腾的浪花已悄然流去,留下的是满满的回忆,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依然历历在目。还记得《大学》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觉得大学生活还是压力感十足的,而我也在这美好与压力交集的三年大学生活中成长了许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许离开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将何去何从,但我知道我还会回来。

说实话,曾经的我是非常害怕读书的,还记得小学时候,我成功地霸占了班上倒数好几年,那时我最大的期望就是放假,甚至永远放假,说白了就是背着书包走人。我甚至逃过学、打过架,作业更是不可能交了,但任性不是没有限制的,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和一些经历让我感到茫然了,我从小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父亲,可他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家里剩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是贫困的农村家庭加上爸爸生前看病花了许多钱,我们姐妹四人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读书了。那时突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奢望。

还记得有一天爸爸坐在门口,那时的他病得连走路都有点困难了,他叫我过去,他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开口了。他对我说:“如果我没在了,你就不要读书了,一定要照顾好两个妹妹,她们还小。”还没有说完我就看见爸爸流泪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流泪,我当时就哭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是多么希望生病的人是我,而不是爸爸,后来爸爸真的离开了。因为爸爸的离开,我和姐姐辍学了,姐姐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好,她也是家里最听话的一个了,我多想姐姐能继续读书,可我也只能天真地想想,突然面对亲人的离开,家庭的贫困,亲戚朋友的避而远之,感觉自己真的好无助。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老天真会开玩笑。最后姐姐选择了让我继续读书,她一个人在家务农来供我和两个妹妹上学,我再次回到了那个我曾经害怕而又恐惧的母校。我坚信,这里就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我没有资本再任性下去了,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有多艰苦,我必须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我的肩上还有我的家人,我不能让她们失望,她们就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我开始学着在平静中寻找自己,当然对于一个一直是班上成绩倒数的我来说,要静下心来学习,一开始真的很痛苦,但我不想再让自己的生活留下遗憾了。通过我的不断努力,成绩终于有了改善,中考我考了年级前二十名,成功地被昭通市实验中学录取,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我考上了大学。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交了一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我们宿舍六个人就来自六个不同的省份,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美丽的大学生活不断地丰富着我,改变着我,为我的未来铺出一条阳光大道。

2017 年7 月28 日,是一个令我非常高兴的日子,那天早上我还在睡觉就迷迷糊糊地听见手机铃声在响,出于条件反射我接了,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听声音就知道是坐我后面的同学,她高兴地告诉我被录取了。上一秒还在迷迷糊糊的我居然一点瞌睡都没有了,可能是因为紧张吧,挂了电话后我并没有马上去查自己是否被录取了,当时说不紧张是假的,为了这个通知书我付出了多少只有我自己知道,没有被录取意味着什么我也非常清楚。我也没有立即告诉姐姐,因为我知道如果她知道的话她一定比我还着急。

我起床后一个人静静地在外面坐了一会儿,还是拿出了手机,那时的心情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查询的结果是我被第一志愿的大学录取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当时的我却有一点莫名的难受,我把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告诉了姐姐,姐姐的脸上马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过了一会儿我终于回过神来了,我考上大学了,我有幸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时真的有点激动,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把家里种的庄稼收一下,静静地等待开学。

大学三年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无处不在,我和妹妹都有助学金,助学金基本够我们的学费了,最大的变化就是住的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爸爸走得早,我们也没钱建房,这么多年来一直住的都是土坯房,经常都是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房屋好像不能挡风一样,在家里坐着也会冷得发抖,妹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是哪天我们能住平房就好了,其实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令人惊讶的是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让我们走出了山区,在镇上有了新房而且还是小区房,我做梦也不敢想这种好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不需要一分钱,一开始姐姐和我都有点不相信,怕答应搬了以后又要交钱家里拿不出来,还有就是搬到镇上什么都没有,在农村长大的我们想着没有了土地还怎么生活,心里都不踏实,但不搬的话我们自己也没能力建房。最后我跟姐姐一致决定搬出去,因为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政府也不可能让我们搬了就什么都不管。现在搬出来一年了,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感谢政府为我们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我相信我家会越来越好,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也会越来越好。

这两年农村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脱贫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为之骄傲的一件事,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中国不仅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还成为了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回首过去,扶贫的光芒照亮了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团结一致,使命必达!

原标题:《高德平 : 照亮山区的一缕阳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