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是过去12天里,最真实的瑞丽

2021-04-11 1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好消息!

4月9日0时至24时

云南本土0新增!

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4月9日0时至24时,我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中国籍,缅甸输入。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5例。

截至4月9日24时,我省现有确诊病例88例(境外输入4例,本土84例),无症状感染者39例(境外输入14例,本土25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男,26岁,中国籍。3月31日,自缅甸乘机从昆明机场入境,即按闭环管理要求由专车直接转运至指定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间,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即用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诊治。专家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缅甸输入)。

同机人员继续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采样检测。

这个数字背后

有人请战逆行、千里奔赴

有人身在城外 心在里头

更多人居家隔离、主动配合

……

云南瑞丽疫情的消息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同时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

为这个城市带来温暖

女儿刚出生20天

瑞丽小伙奔赴抗疫一线当志愿者

3月11日,22岁的傣族小伙糯相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当上了父亲。初为人父的他,和家人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之中。

3月29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一家人的幸福。在收到社区居家隔离的通知后,糯相就琢磨着能否为疫情防控工作做点儿什么。

4月1日,他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绿地志愿者车队。

△接送一线医务人员归队后,糯相(左一)与志愿者们相互进行消杀工作。

△志愿者利用短暂的空隙抓紧时间休息

在车队,糯相的职责是负责接送轮班休息的医护人员,为避免给家人带来风险,9天来,他没有回过家。“我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糯相说,自己内心很内疚,待疫情过去后一定好好陪在妻子和女儿身边,用心照顾她们。

“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家了”

妻子与丈夫因工作相遇

4月8日,瑞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琪霞和两位同事接到去疾控中心采访流调人员的任务,而丈夫赵霖则是中心的流调人员,在丈夫不知情的情况下,她悄悄走近丈夫忙碌工作的背影,换来丈夫一脸懵懂和惊讶的表情......

疫情发生之后,赵霖就"扎"进了疾控中心,直到现在都没有回过家,唯一一次和小女儿的见面就是回家拿生活用品,作为记者的妻子悄悄的用手机记录下被朋友圈刷屏的一段女儿穿着小公主裙给父亲送生活用品并摆在地上的视频,许多网友留言:小宝贝很懂事,医务人员太不容易。

和赵霖一样奋战在一线的流调人员还有很多,在国家、省、州的支援下,他们分成多个流调小组开展工作,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何时,只要有流调任务,大家就必须立即出动。

“我们工作人员都是全体出动,有的夫妻档两人都吃住在单位了,我有时看了也很心疼....”瑞丽市疾控中心主任刘邦说这番话的时候,眼角已经湿润。

这一口傣家美味,爱了爱了!

傣族大妈制作泼水粑粑送“抗疫”一线

4月8日一大早,瑞丽市勐卯镇团结村委会的几位傣族大妈就开始忙碌起来,她们亲手制作了1000个傣族传统美食——泼水粑粑,在绿地志愿者的帮助下,分送给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

今年67岁的傣族大妈喊良瑞说,泼水粑粑是傣族泼水节必备的一道美食,在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之际,他们亲手制作泼水粑粑,用这样的方式感谢为瑞丽抗疫付出的每一个人,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温暖每一个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

云南民族大学

组建20人抗疫翻译工作队出征瑞丽

4月8日下午,云南民族大学组建的缅甸语翻译工作队20名师生出征瑞丽,配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缅籍人员社区管理、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工作。

4月7日中午,云南民族大学接到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抽调缅甸语翻译队伍赴瑞丽参与疫情防控有关翻译工作的通知后,学校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当天下午就有80余名师生积极踊跃报名。据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负责人介绍,除了少数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同学,学校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阶段的缅甸语专业学生几乎都报了名。综合考虑了报名者身体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学校最终选择了20名师生作为工作队成员赴瑞丽支援抗疫。

云南民族大学缅甸语翻译工作队队员、缅甸语专业大四学生叶春梅曾是一名退伍军人。她说:“希望自己在瑞丽能帮助缅籍人员、患者,为疫情防控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要让老师、学校失望,也不要让社会失望。”

200余外卖小哥变身“逆行侠”

我们多跑一点,市民安心“宅”家

疫情防控期间,瑞丽空荡荡的街道上,活跃着一群外卖小哥的身影,他们戴着口罩、头盔,骑着电动车,奔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保障隔离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的“逆行侠”。

瑞丽市城区(含姐告)继续实施居家隔离管理,为尽量满足物资保障需求,瑞丽市以“网络保供”方式为居民提供“一对一”个性化需求,协调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与全市6家大型超市进行对接,通过“无接触式”'配送,把群众需要的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目前在瑞丽,美团外卖现在还有150多名“骑手”在岗,饿了么有70多位“骑手”出勤,加上本土的电子商务平台,总共约有200多位外卖配送员在平凡岗位上挺身而出。“我们多跑一点,市民就能安心‘宅’在家。”杨感恩说。

在疫苗接种点免费赠水

她说只是做了点小事

4月3日上午,记者就在瑞丽市中医傣医医院老院区疫苗接种点看到这样暖心的一幕——

接种点旁的一家便利店门口,放置着几件矿泉水,贴在上面的白纸上写着“免费喝水”字样,不时还有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和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到这里领水。这家便利店的老板名叫姚玉莲,今年56岁,云南楚雄人,多年前,来到瑞丽做生意。

据姚玉莲介绍,去年疫情发生后她就在店门口放置了免费赠饮的矿泉水。“昨天送出去了20件,今天还准备了40件。”面对记者的镜头,姚玉莲一直在重复说这只是小事。“大事我们帮不上忙,就想着送点水,做点小事,也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在一线”

他们,是瑞丽抗疫一线医护人员

疫情发生后,云南省各地纷纷支援,来自外地和本地医疗系统的治疗、护理、疾控等专家和骨干力量,直接参与到瑞丽核酸采样、检测、流调和患者救治等工作中。

△4月1日,在瑞丽市景成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在填写留观信息。

“刚开始,我们检验科只有4个人,基本都是通宵熬夜连轴转。”瑞丽市中医傣医医院医技科室检验科检验师宋珍说,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真的挺难受。“辛苦归辛苦,但我们的使命是救助患者。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在一线。”

△4月6日,在瑞丽市友谊社区一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在检查核酸样本。

李真晖今年32岁,是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工,平时主要负责全省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和数据分析,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连夜奔赴瑞丽,李真晖被任命为流行病学调查14组组长。“发现病例后,优先工作就是流行病学调查。”他说,流调简单说来就是要溯源和找出可能的被传播对象,寻找和判定每一个密切接触者。

“由于抗击疫情需要,去年3月至4月我到北京支援,错过了女朋友和父亲的生日。今年打算给他们好好补过一次,原本都已经准备好了,不料又来到瑞丽抗疫一线。”李真晖说,“感谢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我将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瑞丽守边人

24小时轮守 每天往返巡逻8公里

“去年4月5日开始,最多一次阻止14个人偷渡……”执勤人员、畹町镇建设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磊说。建设路社区疫情防控21号执勤点执勤人员由党员、民兵、村民、志愿者等组成,平均七八人,每天对执勤点负责的8公里内区域进行执勤,两位执勤人员半小时巡逻一次。

“畹町镇建设路社区与缅甸一河之隔,加上岔道纵横,而部分地区树木草丛又深,管理起来难度非常的大。”杨磊说,执勤人员开展边境巡逻管控,一方面是他们对辖区的小路比较熟,另一方面是对社区的人员很熟,只要发现陌生人马上就可以进行堵截、劝离,提升了管控的效率。

“守好边境,守好家园。”杨磊说,疫情发生以来,瑞丽市将支援干部、民兵派驻到边境一线抵边值守巡逻,发挥护边员、巡护员等群防力量作用,24小时轮流守在边境一线……话音未落,杨磊看到同事巡逻回来,他迅速起身,拿起手电筒,和同事再次走上边境巡防线。

“我是瑞丽人,瑞丽是我家”

他是久居瑞丽的外地人

4月9日下午,一篇题为《一个瑞丽人的诉说》的微信推文火了,文章作者是一位久居瑞丽的外地人,在他的视角下,被隔在瑞丽之外的自己,终于把那份对瑞丽的牵挂和爱表达出来——

我不是瑞丽人,但我把家安在了瑞丽。瑞丽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像我一样的人很多。我们来来去去,既像是居民,又像是过客。这些年来,我也不过是把瑞丽当作一个居住地,并没有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瑞丽人。直到这一次的疫情爆发,我被隔离在了瑞丽之外。有家不能归的漂泊感和对瑞丽亲友们的担忧,让我内心隐藏得很深的情感渐渐显露了出来:我是瑞丽人,瑞丽是我家。

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背后是一颗颗

想尽绵薄之力的心

一个个逆行的身影

让我们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

这是过去10天里

最真实的瑞丽

致敬逆行、坚守与坚持

感谢每一次看似平凡的付出

加油!瑞丽!

原标题:《这是过去12天里,最真实的瑞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